前 言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术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技术在促进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力地促动了教育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过程中,凝聚着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与智慧的幻灯、电影、录音等媒体技术被引入国内,迅速成为了推动中国教育平民化与普及化、推动中国教育手段变革的重要力量。
从一开始,我国就使用电化教育一词,泛指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随着美国AECT教育技术定义的引进和大家对教育技术的逐步认可,自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电化教育专业改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2002年昆明召开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年会上将协会名称正式改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后,教育技术逐步取代了在中国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电化教育的名称和定义。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不仅方便了中国的电化教育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加速了中国的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理论支持下的教育技术过渡和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成熟。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简单地说,就是技术促进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这使得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理论的本土化应用深入,随着教学手段由录音、电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互联网 等新兴技术的变化发展,以及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模式与方法的变革,教育技术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要的推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国等发达国家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和战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中都强调,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成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理念、教育生态环境、课程形态、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教育公共服务、教育评价、教育治理等一系列变革,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破解教育不均衡、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技术学就是研究、发展教育技术和培养教育技术人才的学科,只有真正走进教育技术的历史,才能理解教育技术开拓者和先行者的用心,才能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身,才能从中寻求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教育界追求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奋斗史,教育技术已成为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梦的有力武器。研究教育技术学术史,有重要的历史总结意义与现实借鉴价值。
本书是对教育技术及其学术史的一次创新的探索,是在众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一点微小的尝试。全书从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演变教育技术的学科与专业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的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的技术与资源教育技术的学术成果八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教育技术及学术发展的历史和内涵,力求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百年历史、记录变化过程、描绘发展轨迹、挖掘学科内涵。本书可以作为教育学、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教育史等专业学生的学习教材,亦可为教育管理者、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者提供帮助。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多个学校的老师与同学参与了研究工作。全书由张一春负责策划、撰写及统稿,参与初稿撰写的人员还有:章,刘万年、兰国帅、祁晨诗、孙莹;第二章,孙莹;第三章,李利、祁晨诗;第四章,兰国帅;第五章,兰国帅;第六章,孙亚男;第七章,李亚坤;第八章,王帆、祁晨诗、徐杰、张文梅、李迎。彭致君、杨慧、郭倩、陈静静、杨喜玲等参与了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徐杰、李迎、张文梅、孙莹等参与了全书整理工作。
书中参考与引用了大量文献与资料,其中的主要来源已在参考文献目录中列出,如有遗漏,恳请原谅,对资料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本书也是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历史视域下的江苏教育技术发展与教学促进研究(2017JSJG425)的研究成果之一,得到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和众多高校教育技术同仁的大力支持,感谢邵进、徐庆、徐萍、蔡华等领导的关心,感谢缪建东、郑铿、刘万年、王帆、李利及江苏高校教育技术领导老师的帮助。由于作者经验与学识所限,对历史事件的考证可能还存在疏漏,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9年10月于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