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史研究(1947-1966)
定 价:99 元
本书系统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到1966年(特别是1949年到1959年)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包括从事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要当事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不同体裁作品的搜集整理、翻译和推广情况。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通过此项研究,本书对当时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的思想、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从整体上总结了其历史经验。
刘思诚,女,蒙古族,1990年5月生于辽宁抚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研究领域为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现当代文学。近年来,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辽宁省青年基金项目两项;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宗重大的文化旅游资源》等学术论文及译文十余篇,文章曾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被《经济日报》内参刊用。
绪论 一 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史的研究价值 二 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史的研究现状章 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成果与体裁分布 节 内蒙古民歌的搜集整理 一 在内蒙古出版的民歌 二 在北京出版的民歌 三 在上海出版的民歌 四 在其他地区出版的民歌 第二节 内蒙古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 第二节 内蒙古笑话的搜集整理 第四节 内蒙古史诗和民间叙事诗的搜集整理 第五节 内蒙古民间戏曲的搜集整理 第六节 内蒙古民间舞蹈的搜集整理 第七节 内蒙古民间文艺其他体裁的搜集整理 小结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工作的阶段及其代表作(19491953) 节 内蒙古民歌搜集工作与搜集观点 一 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 社会主义新文艺观点 三 统一国家观点 四 民族观点 第二节 民歌代表作之一:安波、许直合编《东蒙民歌选》 一 《东蒙民歌选》的版本与地位 二 《东蒙民歌选》的搜集方法 三 《东蒙民歌选》的内容特征 四 《东蒙民歌选》的艺术形式 第三节 民歌代表作之二:韩燕如编《爬山歌》 一 《爬山歌》的版本与地位 二 《爬山歌》的搜集方法 三 《爬山歌》的内容特征 四 《爬山歌》的艺术形式 第四节 内蒙古史诗与民间叙事诗搜集观 一 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 社会主义新文艺观点 三 统一国家观点 四 翻译史诗的方法 第五节 民间叙事诗代表作:陈清漳等编译《嘎达梅林》 一 《嘎达梅林》的版本与地位 二 《嘎达梅林》的搜集方法 三 《嘎达梅林》的内容特征 四 《嘎达梅林》的艺术形式 小结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工作的第二阶段及其代表作(1954--1956) 节 内蒙古民间故事搜集观 一 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 社会主义新文艺观点 三 统一国家观点 第二节 民间故事代表作:孙剑冰搜集乌拉特前旗故事 一 关于讲述人秦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