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学术文章结集,也是她对四十年进学生涯的回顾。本书共五辑五十篇,葛晓音教授用杏坛探颐师友遗影书刊因缘新著撷英潮头点滴等五辑在追溯进学之路上的点滴时怀人忆事,如对林庚、程千帆、陈贻焮等先生的回忆,良多感怀;亦在追忆不同人生阶段对进学之道的感悟时提点后人,颇多启发。此书可谓葛晓音教授朝花夕拾之作,文字朴实,感情真挚。
1.名家精心结撰;
林庚先生的得意弟子、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老师的学术随笔集,为其难得的、引人细读、唤起共鸣的学术文章,其中对林庚、聂石樵、周先慎、王瑶等老一辈学者的回忆尤其于思考学术进阶多有助益。
2.装帧精美考究;
采用进口纸制作的封面,手感舒服;深绿色的封面配以烫黑和烫金工艺,使得整书在视觉上典雅大方。
光启文库旨在发扬历史文化名人徐光启经世致用、开放交流的精神,荟萃一批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研究性与教学性的当代大家著作。丛书由上海师范大学陈恒、孙逊教授主编,分为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启口述、光启青年等系列,致力于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的风采。
葛晓音,1989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系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荣休教授,国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唐宋散文》《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唐诗宋词十五讲》《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唐诗流变论要》《杜诗艺术与辨体》等等。
自序 3
杏坛探颐
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3
林庚先生手稿读后感 26
妙悟和学力相结合的典范 32
程千帆先生的古诗课 36
王瑶先生对中古文学研究的贡献 45
通新旧之学达古今之理 56
陈贻焮先生《杜甫评传》跋 79
陈贻焮先生《梅棣盦诗词集》序 88
聂石樵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观 90
选堂教授《佛国集》诗艺浅探 99
叶嘉莹先生兴发感动说的学术高度 110
日月不息师表常尊 114
谱入弦歌的百年悲欢 124
师友遗影
精神飞扬天地间 131
钟声里的遐思 135
大师的气度 140
难忘师恩永记师训 144
追念傅璇琮先生 155
追思周先慎老师 160
学术是他生命的需要 167
真正的学者 174
几日浮生哭故人 178
书刊因缘
北大图书馆的变与不变 189
名刊品位与编辑作者的坚守 195
刊庆的随想 201
我和《文学遗产》 204
《北京大学学报》 208
新著撷英
吴淑钿《近代宋诗派诗论研究》序 215
新思维与传统治学方式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219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序 230
六朝隋唐诗歌格律、体式演进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234
刘宁《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序 244
陈桥生《刘宋诗歌研究》序 252
力求摆脱依傍的唐传奇研究 257
冯志弘《北宋古文运动的形成》序 270
考证与辞章研究相结合的成功探索 275
潮头点滴
义的研究是学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285
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 289
吸取新方法应以传统治学方式为本 297
让研究者沉下心来做学问 301
回眸时的沉思 304
文学遗产的古为今用 309
唐代文学高峰对当今文艺建设的启示 313
在研究的实践中探索学术转型的方向 320
学术自信和价值判断 325
深层研究是文学史书写的基础 330
国学研究和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334
中国文学史基础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342
文本阅读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349
跨学科研究的探索和实践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