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我们终将活成属于自己的模样
入秋的北京,天空蔚蓝而高远,时有清脆的鸟鸣,伴着午后的阳光,在心底静静拨弦。生命安宁如湖。
去年今日,心中不安。
辞职的念头,在我决定踏上教练之路后,就一直萦绕不去。早在五年前我就知道,我应是一名教练。这一份知道如此深刻而真切,不容辩驳。但那时,我以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为借口,推迟着成为自己,成为教练。
生命似乎在等待什么,或许也在准备什么。
直到一天夜里,我心中的声音愈发强烈,促因便是维申(本书作者)所分享的一首诗,一首来自鲁米的诗。这首诗本书亦多处提及。我开始问自己:什么才是我真正的想要?如果我不用为赚钱而烦恼,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一年,我到底想要如何活着?
答案分外清晰。
辞掉现在这份工作,开始本属于我的教练之路。
生命似乎自有安排,如若我一直违抗,生命就会以失败和痛苦提醒我,警示我:此路不通,请勿前进。当我真正遵循内在的声音时,生命似乎格外顺遂,一路绿灯。就在此时,我已经顺利通过国际教练学院(ICA)的观察下的教练考试,临近毕业。
这首诗,现在我想分享给你。
当我追逐以为的想要,
日子满是痛苦和煎熬;
当我静待花开,温柔灌溉,
真正的想要,自然来到,烦恼不曾侵扰。
由此我懂得,我想要的,也想要我。
彼此寻找,相互倚靠。
此中深意,欲辩忘言。
什么才是你真正的想要?
你现在又在追逐着些什么?
你真心想要成为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你现在又在演着谁的戏份?
我很抱歉,或许周遭的人和事没有让你成为你真心想要成为的自己。
很多时候,大家会告诉你,你应该做这,你应该做那,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却从未告诉你去听内在的声音。他们让你追逐更高的学历、更高的职位、更高的收入,却从未让你追寻那个更像自己的自己。
但这并不怪他们,因为他们也未曾活成属于自己的模样。
他们不曾探索过自己的价值观,更别说自己的使命。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讨一份收入,已是不易,又何必在意自己是不是自己。哪怕把自己活成别人,哪怕让生命成为抄袭而来的东西,他们也在所不惜。他们未尝体会过生命的绽放,于是要求别人同样如此。
可是,你果真想如此吗?
如果你不愿意自己的人生和别人一样千篇一律;如果你不甘心此生碌碌无为,毫无痕迹地来过又离开;如果你不想辜负生命对你的期待和厚望;如果你不愿意将就……
那么,本书为你而生。
本书所召唤的,是真正想要活出自己的人,是想要在这世界上留下惊鸿一瞥的人,是真正的勇士,是真正的牛人。我相信你心中的种子已然发芽。那是深藏于心的梦想,也是未曾启齿的热望,那是更为真实、强大的你和绽放的你,也是真正属于你的你。
正如书中所言:愿未来,我们相逢于山谷,却惊觉,漫山遍野,群花开遍。
陈能顺
2020年10月
于北京
写在开头
要知道,这本书或许会挑战你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人生观。
打破与重建,是我在写作时一直秉持的态度。换句话说,打破你原有的认知及思维方式,并建立新的信念与思维框架。它们将如意识之光,为你照亮内心深处的幽微与晦暗。这些新的(甚至你从未想过的)想法将打开一扇扇门,引领你与那个更好、更强大的自己不期而遇。这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家庭、你所处的社区及整个世界。
我的朋友,伟大的哲学家肯·威尔伯(Ken Wilber),借由整合理论,让普通大众知道了世界观的重要性。基于你的世界观,本书的有些内容或许会让你心潮澎湃,为之拍手叫好,而有些内容,或许会让你心生不悦,欲弃之而后快。根据世界观的不同,我们将读者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你若是一名理性主义者,这意味着,你会喜欢书中各种各样的商业想法,但当我谈到心灵与直觉的魔法或是聆听内心的低语时,你或许会嗤之以鼻。
你若是一名传统主义者,这意味着,你会对那些让你想起自己信仰的内容爱不释手,而当我质疑传统文化与规则时,你可能会感觉不适。
又或者,你是一名灵性主义者。灵性之于你,如水之于鱼,对书中有关灵性的部分,你情有独钟,但对有关公司运营和采取行动的部分,你会感到不安。
到后,你也许会从整合的角度来阅读本书。这意味着,你乐于接受任何新的想法,而不会感觉自我被威胁,并能将所有的世界观加以整合与吸收,而不只是挑选自己有共鸣的部分。这是阅读本书有效的方式。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本书并非传统的商业或创业书。这个世界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开始,也就是2003年,我在教冥想时,不得不向朋友隐瞒我的职业。如今,某些冥想类产品公司已估值10亿美元以上。而且现在,我在和那些政治、体育、影视及商业领域的人士交流时,他们都会私下里和我分享他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信念。他们不再以一种的物质主义视角来看待工作或是职业。
有的人还公开分享过这一点。我很感谢R&B歌手米格尔(Miguel),他在接受《公告牌》(Billboard)杂志采访时谈到,他在演唱会前会使用我的六阶段冥想(更多内容见第5章)。我也很感谢托尼·冈萨雷斯(Tony Gonzalez)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他在无数次采访中提到了六阶段冥想。还有比安卡·安德莱斯库(Bianca Andreescu),19岁的她在美网公开赛中打败了大名鼎鼎的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力推荐我的书和六阶段冥想。还有那些亿万富翁及改变游戏规则的企业家,他们都在私下讨论这本书里某些颇具争议的思想。我的目标在于将这样的讨论公之于众,因为现在正是时候。
本书致力于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为你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方法帮你实现思维上的转变。简言之,它为蜕变而生。一旦你理解了书中揭示的那些模式,你就无法对它们视而不见。
你或许会超爱这本书,或是对它厌恶至极,这取决于你的世界观。这种效果是我故意为之的。因为让我们不断成长的,是新的领悟和启迪,是不安的感觉,绝不是漠不关心。
或许你是在书店的商业类图书区域发现这本书的,但实话说,我不确定它是否真的属于那个类别。没错,本书谈论的是我们当今的工作方式它亟须改变。不过,我需要提醒一下,本书所关注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管理,而在于如何由内而外地改变你工作的方式,以及这样的内在改变将如何像涟漪一样影响外在世界。
本书究竟是讲什么的?它讲的是掌控工作与生活的技艺。无论你是正在创业,还是领导着一个大型公司,抑或是刚开始自己的份工作。它所寻找的是那些为工作倾注无限精力却得不到内心滋养的人,以及那些有着宏大愿景,但不知如何实现的人。
我的本书《生而不凡》(The Code of the Extraodinary Mind),因为关注个体表现而意外地成了全世界运动员的圣经。这本书关注团队合作,关注公司运营,关注如何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如果可以,我很乐意它成为一本颠覆工作本质的圣经。
打破胡扯规则
如果你了解我,你会知道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之中,父母、老师、媒体和文化环境将这些规则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我们。在《生而不凡》里,我为这些经不起推敲的规则创造了一个名称:胡扯规则(brule)。
这些规则无处不在。若不对其加以质疑,它们就会将我们囚禁其中,阻止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在,是时候打破长久以来我们所抱持的对于工作的胡扯规则了。为什么?试想,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你会将70%醒着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面。那些胡扯规则,把你的工作场所变成了让你备受煎熬的地方你仅有一次生命,对你而言,这完全不能接受。后文将详述这一点。
我并非商业顾问,而是一名曾在风雨中挣扎的创业者,喜欢质疑规则。我实验性地打破了一些关于工作本该如何的胡扯规则后,很幸运地收获了一帮活力四射、彼此真诚相待的工作伙伴,一个无与伦比的工作场所,还有一段妙不可言的美丽人生。
我的实验室便是自己的公司。我将这一路来所学到的一切,整理成了一份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其中一个规律为,当工作成为我们的热爱时,工作便不再是工作。
你必须明白的是,无论你的地位如何,你都拥有不可思议的独特力量,你必须学会运用它。努力工作,才会成功。这只是现代迷思。住在你身体里的,是一颗美丽而炽热的心。许多人觉得不该将它在工作中展现,这是典型的胡扯规则。当我们在工作中卸下冰冷而坚硬的铠甲,展现出内在柔软而赤诚的一面时,奇迹之花将会盛开。
现在,让我们细细品读奇迹这个词。在本书中,我将谈及心灵、直觉、共时性与改造现实,请怀着一颗开放之心。不要认为这些纯属胡扯,请记得,那些散布在历史天空中的璀璨明星,诸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他们对这些想法悦而纳之。
如果这些想法真的无法让你产生共鸣,请把这本书送给其他或许会受益的人,因为重要的是将这些想法加以实践和应用,而不是在思想的田野上走马观花。我们需要让工作成为它本该成为的样子。如今的工作方式老旧而过时,据盖洛普公司调研统计,85%的上班族讨厌他们的工作。大多数人为了讨一份薪水,做着他们不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欺骗自己,假装对自己的工作还算喜欢。如果有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看到如此景象,恐怕不禁会问:这些生物怎么了?
盖洛普公司得出的数据意味着,全球每小时有5369人悄然离世,却一辈子也没有体会过生命全然绽放的喜悦。我们大多数人将自己的梦想和快乐推迟到明天,只为了勉强维持还不算坏的今天。这难道不是个悲剧吗?有一个事实你无法否认,那就是:时间,就要,没了。
如果你正阅读本书,我相信你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你或许梦想着写一本书,创办一个企业,或进行竞选,好为你的社区带来积极影响。那么,请不要浪费时间,时间是你宝贵的资产。
你必须知道,无论你正处于什么状态,你心中那股强大的力量都不曾离你而去,你必须学会驾驭它。是时候质疑并打破那些让你在工作中无法全然绽放的胡扯规则了。本书将是这一路上的向导,与你一同阔步前行。
本书的风格与特点
就像我的本书《生而不凡》,本书同样蕴含着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我的公司Mindvalley专注于人类成长与蜕变,让学习内容融会贯通。以下为我将使用的一些能够应用于生活中的学习方式。
练习
我会在书中分享各种各样的工具、技巧、练习和思想实验,并在章末将其汇聚,以便查阅。你可以随时记笔记或在书页空白处写写画画,让这本书真正属于你。
对于目前尚未管理一个公司或带领一支团队的人,我创造了秘密领导法,让你同样可以学习和使用书中的工具。你若只是团队里的一员,不用担心,我会分享一些方式,让你不必拥有某个正式头衔,也能巧妙而有效地在你身边创造出积极的改变。
故事
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有幸从当今世界上厉害的一些人那里收集到了各式各样的故事。我一直很感谢我的公司Mindvalley,它让我有机会与数百位极具影响力的领导者交流共事,所涉领域包括商业、科学、技术、灵性、教育和人际关系等。我如今的成功和书里的诸多想法,都离不开他们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他们在访谈中分享的真知灼见。
就在我写这本书时,我和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及其他商业领袖,在内克岛共同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私董会活动。我曾与迈克尔·贝克威斯(Michael Beckwith)、杰伊·谢蒂(Jay Shetty)、加里·维纳查克(Gary Vaynerchuk)同台演讲,也和玛丽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戴夫·阿斯普雷(Dave Asprey)、肯·威尔伯、基思·法拉奇(Keith Ferrazzi)、奇普·康利(Chip Conley)以及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进行过坦诚而直接的交谈。有太多名字需要提及,他们都是本书思想的贡献者。我在这里提到他们并非炫耀,而是想要真诚地表达感谢。若没有他们的指导,我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我很感恩能与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朋友。这些宝贵的关系让我得以回望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发掘隐藏其中的模式和奥秘,并重新定义和开创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我不信单一的权威,没有谁会有所有答案,我也不例外。所以,本书所采撷和结集的,是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的想法、理论及智慧。
我还会分享我与那些富远见的领导者聊天时所发生的故事。本书是向他们无私分享知识和智慧的致敬,也是向我的团队的致敬,他们从未知道他们曾经如何影响过我,而这些影响在我生命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我的风格和故事
我写作的方式坦率而直接。我在这里所分享的故事,自己在讲述时依旧会紧张不安,但我不介意和盘托出。我相信我能做到的事情,你同样可以。
我在2003年离开硅谷,成为一名冥想老师。后来,我用700美元在零风险投资的情况下创办了Mindvalley。就在我写作本书之际,我们正为Mindvalley的上市而筹备着。在这背后,困难有之,辛酸亦有之。我的创业故事,开始于吉隆坡贫民区的一间仓库密室。如果你不知道那是哪儿,我并不惊讶。
总之,你会在后面读到我坎坷而真实的过往经历,而我会毫无保留地与你分享,如同老友见面对坐而谈一般。
线上体验
对于那些想要深入探究书中概念的读者,我会在书中分享各种资源和链接。作为曾经的计算机工程师,我创造了一些线上工具,为你可能踏上的蜕变之旅助以一臂之力。好几个小时的视频和培训内容与书中的特定内容相呼应,以便你更容易将其应用在生活中。
企业家的定义
关于企业家这个词,我需要在此解释一下。于我而言,企业家这个词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运营一家企业。你可能供职于一家公司,或是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样的组织,然而,你的身上体现着企业家精神。这意味着你在不断地创新、创造,打磨你的技能,并为世界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为了支付账单,像仓鼠一样,在平庸生活的车轮里重复劳作。我在书中提到企业家这个词时,它所指代的是每一个追求卓越并选择为世界创造积极影响的人,无论你是个体经营者、合同工,还是运营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抑或正为某家公司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