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萧红用女性特有的书写方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从而折射出悲悯的深度人性,让我们以一种无限宽广的胸怀来召唤一份真情、一片温暖。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逎莹,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其受鲁迅、茅盾和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家庭和包办婚姻的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相识,第二年与萧军自费出版了本作品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在30年代文坛崭露头角。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从1933年开始正式发表作品,到1942年病逝,萧红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9年,但是创作的作品竟达百余万字,既有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又写了许多散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萧红,那个特定年代里的一朵奇葩。从19岁那年毅然决然地抗婚离家出走开始,她的一生就注定了颠沛流离,坎坷苦难,而《呼兰河传》是她生前写的后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充满温情、童趣、娓娓道来式的回忆性小说。这部小说构思于1937年,1940年12月完成于香港,1941年出版。 创作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小说语言洗练,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很短的句子,而且还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了小说的境界,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呼兰河传》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萧红用女性特有的书写方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从而折射出悲悯的深度人性,让我们以一种无限宽广的胸怀来召唤一份真情、一片温暖。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