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武体新闻传播教育20年的改革与创新 本书以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办学20周年为契机,在双一流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梳理记录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全面呈现武体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改革创新路径与措施,凝练办学理念,总结办学规律,扩大社会影响,为高校特色新闻学院建设提供参考模式。全书从二十年磨一剑、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重培育善引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懂体育会传播、培养特色新闻人才,强基础跨学科、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建团队创智库、社会服务合作共赢,读经典学原著、文化传承责任为先,全球化共同体、国际交流开放办学,守初心担使命、党的建设创建标杆等共计八个篇章展现了武体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本书为武体新传20周年院庆用书,可供在读学生及毕业校友留存纪念。 中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武体模式作为一个史学爱好者,我对时间一直比较敏感。3个月前,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第*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达成。上个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举行了新闻传播教育40年系列讲座。按照计划,11月1214日,在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创办40周年之际,《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1》首发仪式与首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奖颁奖典礼将在河北省保定市联袂举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闻教育界好戏连台,令人目不暇接。国庆期间,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德胜教授送我一部待出的书稿《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武体新闻传播教育20年的改革与创新》,嘱我作序。拜读之后,才知武汉体育学院的新闻学专业教育也到了弱冠之年。在武汉这个中国新闻教育的重镇,武汉体育学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它不仅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另辟蹊径,特色鲜明,而且在整体实力上,亦有赶超新闻教育界诸强之势。联系到当下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感想联翩,确实有些话要说。时间不过是物质永恒运动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是人类描述物质运动过程的一个参数而已。2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常态演绎的历史情景下,不过是漫漫长夜的一个瞬间,深水静流,波澜不兴,可能不会发生重大的历史事变。但是在非常态的历史情景下,20年却足以带来颠覆性的历史变革,催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化腐朽为神奇的变化。20年前,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引起了舆论界广泛的质疑,质量工程呼之欲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武汉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在2001年秋正式招生。对于武汉体育学院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学科的破土萌芽,自然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但是在高校林立、竞争激烈的武汉市,这并没有引起教育界同行过多的关注。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在短短的20年间,武汉体育学院这个不起眼的学科生发开来,发展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科,不仅改变了武汉新闻教育界的整体格局,而且还大大地推动了国家体育传播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一直在武汉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先后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任职,是武汉地区新闻教育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我的印象中,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点子多,事情多,变化多,每年都有新的花样,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2012年独立建院以后,其变化与发展令人眼花缭乱。2012年,新闻学专业获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新闻传播学院成为湖北省首批试点学院;2014年,成功增设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与湖北广播电视台合作共建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015年,成功设置新闻传播学湖北名师工作室(首批);2017年,成功增设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新闻学专业成为*一流专业,同年申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与武汉体育学院共建新闻传播学院。截至目前,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师资规模已达40多人,拥有1名湖北省*美社科人(张德胜,2020)、2支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张德胜团队和王相飞团队),先后有5人入选省级楚天学者计划,8人入选校级东湖学者计划。在科研方面,近10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了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这些亮丽的数据,在武汉地区乃至整个中南地区的新闻传播院系中,都是十分突出的。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转型,民族复兴,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是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尤其是对体育传播人才的强烈需求,成了当代中国体育传播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次得益于有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团队。新闻教育史证明,一个学院、一个学科的发展,关键在人,尤其是学科、学院的负责人,他们的见识、他们的规划、他们的执行力和人格魅力,不仅决定了学科、学院发展的速度,而且还制约着学科、学院平台的高度。根据我的观察,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以张德胜教授为核心的领导团队思想统一,思路明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他们富有激情和坚强的意志,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不仅能做好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也十分出彩,这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实属罕见。难能可贵的是,学校领导对这个管理团队的信任和支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维持了团队的稳定,因而保证了学院政策的连续性和持续发展。如今,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迎来了建院20周年这个重要的节点。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年二十者曰弱冠。唐代孔颖达疏《礼记·曲礼》曰: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刚弱冠之年的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已经打下了很坚实的发展基础。当然,与同城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同类院系相比,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缩小与强者的差距,还需要加倍努力。为了梳理20年的发展历史,总结经验与教训,建设学院文化,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组织编写了《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武体新闻传播教育20年的改革与创新》一书。全书内容主要来自校园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相关报道,如《新传人》《外新人》《光明日报》等,同时也有该书编者基于报道的概述性撰述。全书由8个板块组成,即发展沿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党的建设,比较全面、立体地呈现了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年的发展脉络、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粗略拜读之后,我觉得这本书具有出版和推广的重要价值。首先,这本书虽然写的是一个专业性大学二级学院发展的历史,但是通过一滴水,可以照见大海。伴随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崛起、高等教育的普及、体育传播教育的发展,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诞生及蝶变,实际是国家整体腾飞的一个侧影,是我们的伟大时代的一个注脚。从这里,可以解读我们置身其间的这个时代,揭示时代风潮及其变迁的密码。其次,这本书内容丰富,涉及新闻教育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专注于体育新闻教育本身,而且还涉及体育新闻教育与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关联。在轰轰烈烈的教育事业背后,是思想、理念的支撑和引领。这一连串的综述、报道,也体现了一份重要的文化传承。*后,本书介绍了新闻传播教育、体育传播教育的一个成功个案,为国内外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同行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系。在中国新闻教育界,体育院校的新闻教育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其虽然数量不多、历史不长,但是在推行体育强国战略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背景下,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虽然比较年轻,但是思路清晰,步履稳健,独辟蹊径,成就斐然,为中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武体方案、武体模式,值得同行借鉴。2021年,注定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在高等教育领域,这一时间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批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出炉,新一轮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公布,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的出台,第二批新增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加冕,以及新文科建设的起步,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攀升。当此之际,武汉体育学院推出《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武体新闻传播教育20年的改革与创新》,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期待新闻传播教育新的突破性发展,祝福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更上层楼,祝贺《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武体新闻传播教育20年的改革与创新》的正式出版。是为序。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2021年10月7日序二行年二十值得纪念人生难满百,二十行冠礼。2021年,是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弱冠之年。我们为此准备了三大成人礼:一是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二是运动与健康传播研究生论坛,三是新闻传播学院二十年二十人评选活动暨第五届新青年论坛。唐人孔颖达有云: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一如当下的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虽然成人,但体犹未壮,值得大书特书的东西似乎并不多。不过,有两件事情慢慢改变了我们的主意:一是学界的肯定,二是社会的期待。2020年10月29日,学校举办新闻学专业申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家论证会,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昆教授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强月新教授等专家莅临指导。会前,两位专家受邀到小球馆三楼文化长廊参观了新鲜出炉的崛起的新传办学成就展。张昆、强月新等专家一边聆听介绍,一边连声赞叹这个展览有点文化。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一直以来,筹办新闻传播学院成人礼都只是构想。现如今为什么要办,我们的底气是什么,静而思之,底气的来源至少有三点。首先,我们有点历史。从当初只有1个教学组,到设立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整整花了11年,仅所在院系的名称,就前后使用了7个,其间变更了6次;从起步1个只有50人的本科专业,发展到今天4个本科专业和4个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200人和在校研究生200人,这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成长叙事,一叙就是19年。从名不见经传,到获批首批省级试点学院、首批湖北名师工作室,获得学校首个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学校首个非体育类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首届*美社科人,获评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再到申请增设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武体新闻传播学院逐渐为学界与业界所熟知。但这些成绩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讨论与争论、汗水与泪水、奋斗与牺牲,或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其次,我们有点特色。体育高校办新闻传播学院,既要坚守本色,又要彰显特色,我们做到了。本色,就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守的不二指南;特色,就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校本课程、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无不依托体育学院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彰显体育特色。在我们所承担的近20个*课题中,大部分为体育类社科基金项目;在我们所打造的一流课程中,体育解说评论和体育与社会首屈一指;我们参与得*多的社会实践项目,还是各种大型赛事的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我们在校生获奖*多的竞赛项目,一般都离不开体育元素,比如2018年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金奖获得者张琛,就是因为临场的体育评论取胜,2017年凤凰卫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冠军得主李明子,之所以能在智与美的国际竞争舞台处变不惊,得益于她在校期间踢过足球,打过台球,主持过自办节目《健康跟我来》。体育人,不服输。带着这种精神走向工作岗位,同样成就了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张益恒和央视记者倪晶依。前者与同事一道下沉基层,践行四力,历时半个月,走访10多个社区,所采写的广播评论《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荣获2020年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湖北之声时隔18年之后再获一等奖;后者因逆行一线、抗疫报道有功,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要知道全国只有52名新闻工作者分享这一殊荣。*后,我们有点文化。文化离不开主观宣示和客观显示。主观上,我们较为认同百度CEO李彦宏所倡导的企业文化简单可依赖,即平常的人际关系要简单,关键时刻的攻关协作可依赖。客观上,我们过往的一切奋斗,无不体现了爱拼才会赢的体育精神,因为拼了不一定赢,不拼则肯定输。过去20年,特别是过去10年,我们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可以说,简单可依赖,爱拼才会赢,就是我们的学院文化。2020年12月15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一行来校调研我院建设情况。在座谈会上,向培凤希望我院能抓住全省文旅融合、媒体融合、县级融媒体升级改造等方面的发展机遇,着力面向基层,以便更好地出作品、出精品、出人才,服务湖北区域经济发展。2021年7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与武汉体育学院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信息发布会召开。省委宣传部认为,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目标定位清晰,学科实力雄厚,具备良好的共建基础。省委宣传部希望我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课程建设,二是抓好课堂创新,三是抓好社会实践,四是抓好理论研究。为了不辜负省委宣传部的期望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我们的确需要全面总结过去,以启新征程,而此时恰逢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隆重推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书系,一向关心本院建设与发展的张昆主编力荐本书纳入书系,进入主流平台。于是,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就成立了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教育20年纪念文集编撰小组,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牵头,遴选几位骨干教师担纲,开展编撰工作。以崛起的新传办学成就展的8大板块作为文集骨架,搜集与整理材料。这8大板块分别是发展沿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党的建设。我们先对每一板块做一个数千字的概述,是为撰;再从42期院报以及相关媒体报道中遴选与各板块主题相关的报道,是为编。编与撰合成一个个完整的主题单元,既有宏观概述,又有微观叙述,有点有面,有血有肉,虽不能说有正史的严谨,但一定不会让读者感到乏味,因为本书呈现给诸君的内容,一定契合重要而有趣的新闻理念。这本纪念文集的主题是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从时态上说,它貌似过去时,实为进行时,更是将来时,因为我们想要的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眺望未来,我们责任在肩,任重而道远,要以党建做引领,努力建设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待到年将三十后,再看枝头新绿时。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9月30日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北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曾获2000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章发展沿革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