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四部。从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到1978年移民美国,作者用三个“十年”,从个人的视角感受和记录了台湾的大历史和一己的小悲欢。作者亲历的“文学江湖”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反攻大陆的宏愿成为笑柄之时无奈地选择落地生根……
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经典好书,属于大家小书的典范。
多少人都写自传,因为人最关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读者并不爱看别人的自传,因为读者最关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自己,而是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他希望读者由此能了解、能关心那个时代,因为那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代自序 有关《文学江湖
》的问答
敬答“九九读书会”诸位
文友
你的第四卷回忆录一度
打算名叫《文学红尘》,最
后改成《文学江湖》,通常
书名都有作者的寓意,《文
学江湖》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文学也是红尘的
一个样相,所以我记述所见
所闻所思所为,取名《文学
红尘》。后来知道这个书名
早被好几位作家用过,就放
弃了。
“红尘”是今日的观照,“
江湖”是当日的情景,依我
个人感受,文学在江湖之中
。文学也是一个小江湖,缺
少典雅高贵,没有名山象牙
塔,处处“身不由己”,而且
危机四伏,我每次读到杜甫
的“水深江湖阔,无使蛟龙
得”,至今犹有余悸。
你把自己的历史分割成
四大段,每段一本,这个布
局是“横断”的,可是每一时
段的历史经验又记述始末,
采取纵贯的写法,为什么采
取这样的结构?
这个结构是自然形成的
,大时代三次割断我的生活
史,每一时段内我都换了环
境,换了想法,换了身份,
甚或换了名字,一切重新开
始。“大限”一到,一切又戛
然而止。举个例子来说,我
小时候交往的朋友,到十八
岁不再见面(抗战流亡),
十八岁以后交的朋友,到二
十一岁断了联系(内战流徙
),二十一岁交的朋友,到
五十二岁又大半缘尽了(移
民出国),所以“我只有新
朋友,没有老朋友”,这是
我的不幸。
当然我也知道藕断丝连
,但细若游丝,怎载得动许
多因果流转,既然“四世为
人”,我的回忆录分成四个
段落,写起来也是节省篇幅
的一个办法。
你把十八岁以前的家庭
生活写了一本《昨天的云》
,你把流亡学生的生活写了
一本《怒目少年》,你把内
战的遭遇写了一本《关山夺
路》,你在台湾生活了三十
年,青壮时期都在台湾度过
,这段岁月经验丰富,阅历
复杂,为什么也只写一本?
材料怎样取舍?重心如何安
排?
确实很费踌躇。我的素
材一定得经放大和照明,我
也只能再写一本,篇幅要和
前三本相近,这两个前提似
乎冲突,最后我决定只写文
学生活,家庭、职业、交游
、宗教信仰都忍痛割爱了吧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做《
文学江湖》。
敬答名作家姚嘉为女士
您的回忆录不但记录了
您个人的步履,更反映了几
十年来中国人的颠沛流离,
家国之难,还不时回到现在
的时空环境。书中许多细节
,让人如临其境,请问这些
资料是如何来的?(靠记忆
?当年写的曰记?买书?到
图书馆收集资料?海外找这
些资料困难吗?)
……
可以说,我的回忆录并
非画图,也非塑像,我的这
本书好比浮雕,该露的能露
的都露出来了。塑像**的
角度是三百六十度,任何人
写的回忆录最多是一百八十
度,我没有超过,也不应该
超过。
最后我说个笑话助兴吧
,有一对年老的夫妻,结婚
六十年了,一向感情很好。
有一天老两El谈心.老先生
对老太太说,“有一个问题
我从来没有问过你,现在咱
们年纪都这么大了,没有关
系了,可以谈谈了。”什么
事呢,他问老太太:“你年
轻的时候,你还不认识我的
时候,也有男孩子追过你吧
?’’老太太脸上飞起一朵红
云,柔声细语:“我十六岁
的时候,有个男孩写信给我
,还到学校门口等我,要请
我吃冰。”老先生一听,伸
手就给老太太一个耳光,“
好啊,到了今天你心里还记
着他!”老太太掩面大哭,
老先生站起身来怒气冲冲而
去,儿媳妇孙媳妇围上来给
老太太擦眼泪,连声问这是
怎么了,老太太的回答是:
“不能说啊!不能说啊!不
能说的事到死都不能说啊!
”
代自序
有关《文学江湖》的问答
十年灯
用笔杆急叩台湾之门
匪谍是怎样做成的
我从瞭望哨看见什么
投身广播见证一页古早史
张道藩创办小说研究组
小说组的讲座们
胡适从我心头走过
广播文学先行一步
反共文学观潮记
特务的显性骚扰
我与《公论报》的一段因缘
难追难摹的张道藩
走进广播事业的鼎盛繁荣
十年乱花
我从胡适面前走过
魏景蒙一半是名士一半是斗士
方块文章画地为牢
艺术洗礼现代文学的潮流
霓虹灯下的读者
我能为文艺青年做什么
特务的隐性困扰
省籍情结拆不完的篱笆
张道藩的生前身后是是非非
冷战时期的心理疲倦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亮光
十年一线天
你死我活办电视
乡土文学的旋涡
与特务共舞
我和军营的再生缘
我与学校的已了缘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上)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下)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王鼎钧台湾时期文学生活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