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点:
·权威性本书作者唐寰澄教授是桥梁设计专家,桥梁史与美学专家,中国古桥研究的泰斗,1955年荣获武汉长江大桥建筑方案首奖,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者。在桥梁界,唐寰澄先生也是大众科普创作丰富的学者之一,被誉为会讲桥梁美学的学者,在桥梁史尤其是中国古桥史领域卓有建树,多部图书获得全国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
·知识性本书是著名桥梁大师唐寰澄先生的科普代表作,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桥梁。本书作者一生钟情于桥梁,在书中以桥梁材质作为线索,讲述了石桥、木桥、藤竹吊桥、金属桥、钢筋混凝土桥等的历史与演变情况,涵盖古今中外各种名桥,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普通读者进入以往令人敬畏的桥梁世界,对桥梁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让我们意识到,桥梁绝不是冷冰冰的体块与材料,桥梁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历史息息相关,桥梁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斗争与妥协、和谐共生的历史。
·阅读的舒适性唐寰澄先生是桥梁界的学术大咖,同时也是桥梁界会写桥的人,在他的笔下,晦涩、专业的桥梁知识变得趣味横生,活泼可爱,读者在一个一个的故事中,轻松进入了令人敬畏的桥梁世界,充分体会桥梁之美。
·文化含量丰富本书作者唐寰澄先生学贯中西,对世界桥梁史非常熟稔,并以良好的哲学素养,从美学家的视角来审视桥梁的发展史。本书深入浅出,桥梁史典故俯拾即是,在桥梁史领域是将学术性与通俗性结合的优秀范本。
·设计精良、图文并茂本书设计邀请了名设计师来操刀,精装裸脊,双色印刷,印刷装订的每一个细节都以中国美的书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份材料均精挑细选,每一个细节均经过数次实验;内文采用高级樱花纸,环保轻便,安全护眼。本书另有数十幅作者手绘桥梁线图,将桥梁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由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桥梁是其中之一。桥梁的出现和发展,不能脱离各个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但亦有其本身的特殊规律。
桥梁不过是为了克服自然障碍,越过河流、峡谷等通济利涉的工具,在国民经济中算不上尖端的科学,然而亦是极重要的一环。社会的分工,使桥梁事业发展成为一个较为重要的专业。桥梁,其含义已经远远超过它本身狭窄的一面,成为广泛应用的词语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横渡海峡、跨越长江大河雄伟壮丽的大桥,车辆风驰电掣般地往来,规模宏大,使人胸襟开阔;或则是杨柳堤岸,池沼园林,柳锁虹桥,花萦凤舸,使我们心旷神怡。这都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郭沫若同志咏钱塘江大桥
的诗说:……如果只是江山的一片静美,不会深刻地鼓动我的心扉。是劳动改造了自然和社会,使江山焕发出生命的光辉。
然则这些桥梁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桥梁工作者首先要对桥梁的历史有所了解并给予极大的注意。但是搜集桥梁历史资料不过是工作的起点,一切既有的事实和数据仅是一堆原始的感性材料。所以想做一个进步的工作者,不能满足于在本行业中搜集大量的既有成果,而是要通过理性的编排,将研究工作提高到理论上来理解其内在的关系,推导出发展的趋势。这样,资料才能真正成为知识,被我们所利用。
桥梁既是建筑(广义的)的一个领域,也就产生了桥梁建筑艺术的问题。一座城市中,桥头往往是游览的地方。人们欣赏着城市和自然的风景,更欣赏着人类力量的创造物桥。即使在偏僻的农村和峡谷之中,美丽的桥梁也替自然增添了丰富的情调。古
往今来,有许多诗篇歌颂过桥梁。和房屋建筑一样,关于桥梁建筑也存在着不同的艺术观点。不同的艺术观点形成不同的风格,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所提倡的,这样可以使祖国的桥梁建筑丰富多彩。
虽然桥梁建筑艺术的好坏不至于影响桥梁本身的使用,但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桥梁建筑艺术表现出一个民族的艺术素养。一个桥梁设计者应当在使用要求的条件下,以客观条件为出发点,在通过力学计算确定方案的同时,从艺术的角度渐渐成熟地生发出美学上较完整的建筑想象。
为了工作上的需要而探索这些问题,我写出了下面各个章节粗浅的见解,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