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乡思三部曲(全3册)残荷、大水、棉花树,作者陈占敏长篇三部曲 《残荷》:舞台上的生旦净丑,化身为小村舞台上的男女青壮,只是背景更加壮阔,人物更为众多,时间和空间更大幅度地展开。历史的沉重与生活的艰难交织,生命的庄严与现实的荒唐相映,少年的情窦初开与成年人的爱情伴随……乡思万种,残荷秋影,一唱三叹,不绝如缕。 《大水》:野马河岸的乡民向往大海、向往更为广阔天地的理想,他们冲撞着,也失败着,欢欣着,痛苦着。文明与蒙昧,启蒙与保守,爱情与沦落,在百年的历史画卷中展开,有庄严也有谐谑,有崇高也有荒唐。不可磨灭的是理想的光芒,大水浩淼,星斗闪耀。 《棉花树》:棉花与树的嫁接,隐喻着城与乡的融合,那是极难实现的理想。胼手胝足的乡民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实在的土地与虚幻的城市幻想中,他们的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中被改变,他们的幸福在这样的幻想中被折磨,然而他们不屈地追求着,向往着。饥饿、爱情、改革、牺牲,这些熟悉的概念在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乡思三部曲》是作者倾注心力的作品,是对故乡的致敬之作。乡思是复杂的:悲叹、愁绪、焦虑、温暖、激越,一代代人活着、走过、远行,但长存的是沉默的土地,鲜灵的生命与苍茫的土地蕴蓄着历史,成为作家精神投注的可靠而具体的母体。作者是有学养的作家,文字老到,有表现力,在文字的背后,时时有作者冷峻审视的目光,使作品具有透析内里的理性色彩;在叙述上,历史 现实杂糅,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形成一种压迫式的接受氛围;他并不追求故事性,甚至有意通过短小的人和事将故事切碎,而用某种气韵勾连。作品写了三代人,但时间近乎是静止的,只有生活在缓慢流淌,这里有社会时局变幻的投射和自然灾害的碾压,有生命的坚韧和向往的能量,人情人伦人性自然生长,生存状态、传统因袭、乡土结构在密实的铺叙中肌理饱满。 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代后记) 在鲁东大学的演讲 这是从爱因斯坦那里借来的题目。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爱因斯坦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他和一批有良知的科学家担心希特勒会据此发明制造出原子弹,那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把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爱因斯坦就和一些著名科学家联名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美国研发原子弹,用以抵抗扼制法西斯战争力量。 后来,当然是美国制造出原子弹了,并且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由于投下了这两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了。对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还有好多说法,值得长久讨论。现在要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业已结束,但危机依然存在,不容乐观。爱因斯坦想到,目前战争结束了,人类进入了和平时期,可是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武器只要在世界上存在一天,人类就面临着毁灭性的威胁。于是,爱因斯坦就开始呼吁,建立一个世界性组织,来统一管理全世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为这个设想的实现奔走呼号,迄无结果。直到爱因斯坦去世,以至今天,也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能够控制管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世界组织。爱因斯坦的呼吁毫无结果。然而爱因斯坦生前从来没有放弃过,他说:我们的义务就在于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要让人类懂得与他们生死攸关的事情。 一位自然科学家,尚且为解释真理不知疲倦,奔走不懈,以探索人类灵魂为己任的文学家、作家,又怎能置真理于不顾呢?所幸,在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科学家那里有一脉相通。爱因斯坦建立一个世界性组织管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构想,与托尔斯泰的战争设想竟是那般相似。 托尔斯泰二十七岁的时候写过一篇小说,《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托尔斯泰在这篇写战争的小说里,设想过一种战争方式:如果交战双方认为确有必要打下去,那就不要这样打法,把千军万马投入战争。怎么打呢?甲方裁下一个人,乙方也裁下一个人,甲方再裁下一个,乙方也再裁下一个,就这样一直裁下去。假如双方的力量差不多相等,那就一直裁到你只留下一个人,我也只留下一个人,就让这两个人打好了,一个攻城,一个守城,胜负由这两个人来决定。这样不就避免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死亡吗?有人或许会以为托尔斯泰的战争设想幼稚、天真。其实这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怜恤与悲悯基础上的战争假想,是托尔斯泰在那个时代提出来的裁军设想。失去了这样的裁军设想,人类世界的永久和平就只是梦想。当今世界的裁军是多么艰难,一次次的谈判,一年年的谈判,就是没有结果,就是不能成功。现在世界上保存的核弹头,能把地球毁灭几十次。这种核弹头只要存在一天,人类世界就存在着被毁灭的巨大威胁。一九八五年联合国一个组织统计公布,二战以后,已经有两千万人在一百五十多次军事冲突中丧生,超过了二战中士兵的死亡数。在这些生命的丧失中,科学发明、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的时候,我们也同时面临着它带来的巨大危害与灾难。我们因此更应该深刻地理解爱因斯坦的担忧,而且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充满深深的敬意。他说过:深入的研究和敏捷的科学工作对人类常常具有悲剧性的作用。看一个科学家是否伟大,绝不能单单看他研制出了什么样的尖端武器,研制出了什么样的先进设备,而要看他有没有这种对全人类的忧患意识,有没有这种人文情怀。当今世界,还有几位科学家具备这样的胸怀呢?于是,我们更应该领会爱因斯坦另一段话的深刻含意了:杰出人物的道德品质可能比纯粹的理智的成果对一个时代以及整个历史进程所具有的意义更大。不仅如此,甚至后者的取得也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境界,而且这种依赖程度比通常认为的大得多。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又出现几位这样注重道德品质、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他发现了相对论。有一部《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值得找来好好阅读。在这部书里,爱因斯坦只用很少的几篇文章来讲他的相对论,而大部分文章却是在书写一种人文关怀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 一个自然科学家,为解释真理、追求真理而不知疲倦,不问结果,只问过程。以净化、铸造人的灵魂为天职的作家,怎么可以不把热爱真理、解释真理、追求真理,贯穿于他的整个生命历程呢?直接感受着人类忧患的文学家、作家,理应更敏感更深刻地体悟到世界的动荡不安、生命的悲剧,为探索能为人类带来福祉的真理不懈努力。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回望近现代以来的世界文学高峰,还是俄罗斯文学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优良传统。 仍然是托尔斯泰,为了践行他的精神法规,实现他的崇高信仰,八十高龄深夜出走,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车小站上。托尔斯泰在那个小站上告别人世,临终之前,把他的大儿子叫到床边,说:谢廖沙,我爱真理,十分地爱真理。这是托尔斯泰留给这个世界后的话。 俄罗斯文学的另一座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五岁时发表了《穷人》,一举成名。此后他参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不久后这个小组被沙皇政府取缔,主要成员都被抓去了,其中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刑,正要执行时,在刑场上突遇大赦,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赦免,改为发配西伯利亚。将到流放地的时候,有几个早就被发配到此地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去看望这些新发配来的犯人。她们送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另外几个人每人一本福音书。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把这本福音书带在身边,直到生命的后时刻。一八八一年二月九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将要告别这个世界,他让他的妻子安娜把那本福音书拿过来,读给他听:约翰拦住他说:我需要你的祝福,你会常到我这里来吗?但耶稣回答说,不要拦我,因为我们必须去实现伟大的真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在这样的诵读声中去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以后,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地来为他送葬。他的棺柩后面,跟着默默送行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有的手里举着镣铐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戴着镣铐的圣徒,他戴着镣铐走向真理的道路。 高尔基是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界碑式人物,他标志着俄罗斯文学的结束,苏联文学的开始。我们很熟悉他的作品,他的呼唤革命的《海燕》,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就已经读过了。他的另一篇作品,我们也许会不记得题目,但却铭记它的内容:一群人在黑夜的莽林中前行,迷失在丛林中,找不到走出去的路。一个叫丹柯的人把自己的心挖出来,点燃,举起来,像举起一支火炬,引导大家走出莽林。那在黑夜的莽林中燃烧的心脏,正是真理的火炬,引向光明。高尔基著名的作品是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的大学是什么呢?他的大学是人间,是生活。他的老师是谁呢?是那些在底层奋斗、挣扎的劳苦的人,尽管那些人身上有缺点,不完美。高尔基就为那些人深情地写道:我完全忘掉了这班生活的教师们的缺点,只看到他们沉着应战的坚决性,我觉得这坚决的背后,正藏着教师们对自己的不变的信念和为了真理忍受一切痛苦的决心。 那些普通人、生活的教师对真理的信念,给了高尔基坚实的教育,令他终生难忘。斯大林时期大清洗,好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优秀的作家被投入牢狱,秘密杀害。高尔基作为苏联的文坛领袖,利用自己与斯大林的特殊关系,一次次径直找到当局那里,保护了一个又一个作家、知识分子。有时候,高尔基为了保护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不得不想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办法来。有一位女诗人生了孩子,高尔基撒谎说,这个孩子是他的私生子。他用这样的办法为孩子争得活下去的权利,得到一份配给的牛奶。一次奏效之后,这个办法就多次沿用下去,只要有女诗人、女作家生了孩子,都说是高尔基的私生子。 高尔基就这样利用他与斯大林的特殊关系,保护了一大批作家、诗人、知识分子,他对斯大林的某些要求却不妥协。斯大林一直想让高尔基给他写一部传记,高尔基始终没有答应,至死不写。高尔基一九三六年六十八岁时患病,突然逝世。关于他的死因,一直是高尔基研究的一个疑点。近一期的《世界文学》发表了一篇文章《高尔基之死》,还是在追究高尔基到底是怎么死的。在造成高尔基丧失生命的种种原因中,有一种原因一直让专家们坚信不疑,就是斯大林密谋把高尔基害死了。这不是不可能的。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不管高尔基是怎么死的,他是为真理而奋斗了一生,却毫无疑问。为真理而奋斗,是会招来种种不测的。 还有一个俄罗斯作家,在中国始终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好多人没有注意到他,他叫阿克萨科夫,是一个俄罗斯地主。阿克萨科夫比普希金还要年长,但是他成名晚。等他的长篇三部曲《家庭纪事》出完时,普希金已经不在世了。在文学的辈分上,他是在屠格涅夫一代。这是位温和型的作家。就是这位温和型作家,在《家庭纪事》后一部中,写到了大学时代经历的那些骚动、那些不安。他坚定地、激情洋溢地写道:这种回忆却一直照亮着,而且指点着他走向终点的道路;尽管环境可能把他拖上溜滑的和泥泞的小径,这种回忆却会使他重新走上真理和光荣的大道……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温和型的作家,也把追求真理作为他创作的核心。俄罗斯作家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的赤诚执着令人感佩之至,每每思之,不能不肃然起敬。 真理并不玄奥,也并不神秘,它其实质朴得就是一句话、一个行动,它的核心无非是:人应该自由、平等、有尊严地生活。围绕着这个核心,则有方方面面的解释,比如善良、劳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等等,万语千言。 说到真理,我们往往会想到复杂的推理、严密的论证,其实那不是获得真理有效的途经。真理并不是向逻辑去求得。普列汉诺夫曾经引用康德的话说,谁如果向逻辑去求得真理,那就好比拿一个筛子,去公羊那里接奶。普列汉诺夫用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真理并不在复杂的推理求证之中,真理极其朴素,可以凭善良质朴的心直接去感受,去获得。 一位农民朋友,识字不多,没有读过多少书,他在品评世事、臧否人物时说:聪明和愚蠢,只有两秒钟之差。这就是真理。这位农民朋友告诉我们,谁都不要自作聪明,谁都不要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把别人当成阿斗,谁都不要企图用自己的小聪明,来欺哄那些看似愚笨的人。只过两秒钟,人家就会识破你的诡计。多么朴素平凡啊!然而又多么深刻!说到这些朴素的真理,真是太多太多了,我们身边俯拾即是。 还是说农民掌握的真理吧。在我们招远农村中,有一个说法:耕地看拖拖,说媳妇看哥哥。什么意思呢?过去耕地的独木犁,前头有一块木头,叫拖拖,拖拖后面才是犁。拖拖跟犁尖在一条直线上。会耕地的人看着前面的拖拖,拖拖走到哪儿,犁就跟到哪儿,不会耕歪,这就叫耕地看拖拖。过去找媳妇,男女之间是不能见面的。不见面怎么能知道媳妇什么样呢?你看看她的哥哥好了。哥哥好,妹妹就错不到哪里去,这样找到的媳妇就可以放心。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朴素,然而又是生活教给人的真理。它使人想到的,还不仅仅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等可以用来判断人格行为的道理,还可以移用到更大的范畴,大至国家大政、朝代更替、世事变迁。 这样的一些生活中的真理告诉我们,真理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我们每天都与真理比邻而居。用不着一看到真理这个概念,就仰视起来,把它看得多么高不可及,多么玄奥得不可把握。这是真理朴素切近的一个本质方面。 真理的另一个方面是,真理有它的恒定性。几千年前的真理,到现在依然是真理。比如善恶,这两个真理阐述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就具有恒定性。两千年以前的善,只要不是伪善,到今天依然还是善;几千年前的恶,拿到今天,也依然是恶,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只要是恶,不管它在哪一个世纪,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对历史发展起到过什么样的推动作用,都不能因为它把历史推进了一步,就来称颂它、褒扬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全部的恶,让人类生活在善的世界里。 文学所承载的解释真理的责任,不是喊几句口号,不是讲几个概念,而是包含在生气饱满的形象塑造中,它因此呈现出生活本身全部的复杂性、多义性、丰富性,它也因而具有了他种形式不能取代的迷人和奥妙。 《战争与和平》中的反战思想不是简单的裁军,不是托尔斯泰在反战论文中设想的那种攻战方式了。《战争与和平》写大规模的俄法战争。托尔斯泰那种裁军理想、战争设想,既然在现实中不能实现,不能你裁下一个士兵,我也裁下一个士兵,还是要千军万马到战场上厮杀,托尔斯泰就在他的小说中一反惯常的写法,写出了别样的战争小说,来形象化地体现他的人性理想。他在《战争与和平》里,不像一般作家那样去写战争,他不写士兵怎样英勇拼杀,也不写两军统帅怎样调动兵马,他更不写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战争惨象,他不忍心写无辜的生命在炮弹爆炸中倒下去。对于拿破仑这样的大军事家,他也不写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不写拿破仑怎样指挥作战;他只是通过俄国士兵的眼睛,来写拿破仑骑马的姿势不美历史学家们都在说拿破仑是军事家、军事天才,可是在俄国士兵的眼睛里,他连骑马的姿势都不美,这是对拿破仑多么有力的否定,对战争多么深刻的又别具一格的批判啊!在写到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时候,托尔斯泰也不写库图佐夫怎样地指挥若定,大将风度。他写库图佐夫像一个老人一样,老态龙钟。他一开始就写库图佐夫阅兵。托尔斯泰笔下的阅兵,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阅兵,正步走齐声呼号,绝不是那样。他写库图佐夫精神似乎都提不起来,从列队士兵的前面走过。队列中有一个士兵还偷偷地说库图佐夫一只眼睛不太好,是个独眼龙。然而,就是这一只眼睛不好的统帅阅兵结束以后,说了一句话,平常而又出人意料,是托尔斯泰这样的巨匠基于他的战争观念才能写出来的一句话,库图佐夫对指挥阅兵的长官说:那个士兵的靴子不好。这就是托尔斯泰笔下指挥大战、终打败了拿破仑的统帅,他不关心那种所谓的军威国威兵器阵容,他关心的是那位士兵的靴子不好,士兵的靴子不好直接影响着生命。文学,伟大的文学,它在宣讲真理的时候,是这样地复杂,这样地微妙,这样地独到,这样地艺术。 《红楼梦》对生命的悲悯,也不是佛家教义的直接说教。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好多种说法。但是有一种深隐的题旨却常常被忽略了,那就是《红楼梦》对生命的悲悯,对于生命本体悲剧的诠释。《红楼梦》绝不仅仅是用四大家族的衰落来影射封建社会的败落,它写的是生命的终极悲剧。那么多美丽的生命,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一个一个地死了。晴雯、林黛玉、金钏儿……多么鲜活的生命,都在岁月的风刀霜剑下死去了,时光是如此地无情,生命是如此地脆弱,惹人怜恤……曹雪芹心中深深的悲伤,是在生命流逝不可挽回之中。贾宝玉后出家了,表现的并不是简单的虚无啊、消极啊,它表现的是作者的无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从生命消逝的痛苦中解脱呢? 从《战争与和平》到《红楼梦》,从两部中外伟大作品对生命关怀的描写中,我们应该能够看出,优秀文学与爱因斯坦关于战争的设想之间,存在着那种深深的关联。 对照优秀的文学传统,时下的文学到底拥有多少真理成分呢?市场好看就是真理吗?具有坚硬的真理内核的文学作品常常并不那么好看,它倒常常触痛心目,它的市场也往往并不被看好。然而恰恰正是这些作品,在当下,不屈不挠地承担着解释真理的责任。经过时间长河的淘洗,一时被看好被热捧的作品将被淘汰,留下来的是另一些作品宝石般真理的闪光。老经典正是经过了这样的淘洗,而被认定、积累下来的。它们并不好看,它们只是具备了阅读性,而魅力长存。按照可读性好看的标准要求,《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等等都不够格,都难以问世。阅读性与可读性一字之差,却大相径庭。可读性初的提出,就未加界定,用意可疑,是迎合市场的早口号。它如果指的就是阅读省力,那么它从提出之始,就背离了优秀文学正确的方向,秀的文学读起来往往并不省力,恰恰相反,它需要用心用力去阅读,才能穿透它坚硬的思想内核,读有所得。由可读性的提倡,到好看的鼓吹,是文学界、出版界的进一步堕落。好看的含意更需要追究,它如果指的是刺激、搞笑、感官诱惑,那么,它就距诲淫诲盗仅有一步之遥了,至少,那么多低俗、恶俗、琐屑庸常的出现,与这个口号的提出不无关系。且不说那类下三滥的东西吧。对照优秀的文学传统,中国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缺少了什么呢?不是技巧,甚至也不是才华,而是对于真理的热爱、作品中真理的内涵。那些被广泛看好的作品,其中究竟有多少真理的成分呢?好看的,市场好、卖得好的作品,宣讲的就是真理吗?要回答不免犹豫彷徨。实际上正好相反,倒是一些出版困难、卖得不好的作品,包含着坚硬的真理内核,触人心目,能唤起我们深沉的忧思,甚至是愤怒,而这忧思和愤怒,才是促使我们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一种基本的力量。 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解释真理,宣扬真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的木车驶过了礼崩乐坏的大地。在中国历史上,宣扬真理、解释真理不知疲倦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孔子。春秋时期,战乱纷争,礼崩乐坏。为了实现他的社会理想,孔子奔走列国,四处游说,为建立一个文明、和谐、温文尔雅的社会,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以孔子的智慧,难道他不知道他这种做法会没有结果吗?苍茫大地,没有一个国君按照孔子的理想去做,然而孔子绝不放弃,直到生命的后时刻。同一个时期,西方思想家苏格拉底则为真理献出了生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有了这份信念,苏格拉底才能够从容赴死。 没有人被上帝赋予独自执掌真理的特权,但是人人负有解释真理的责任。宣称自己不比普通人高明,并非先知先觉,并没有掌握真理,是为随意写作不负责任设下遁词,大量没有真理内涵、精神品位低劣的作品,在这样的宣称下大行其道。另一种倾向是自视甚高,孤芳自赏,一再声称无人理解,世人皆醉我独醒,在自造的孤独中蔑视公众。其实,具体的某个人会愚昧,而人民从来都不会愚不可教,普通民众凭善良质朴真诚的心灵,就能感知你所解释的真理,只看你是否具有同样宝贵的心灵,在解释真理的过程中付出了什么。你付出了什么,人民会以同样的东西来回报。 还是看俄罗斯文学,后来的苏联文学吧。 到了苏联时期,作家、诗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困难了。帕斯捷尔纳克在一九五八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刚刚公布,苏联作家协会就把他从作协开除了。帕斯捷尔纳克无奈之下,被迫向瑞典皇家学院声明,放弃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啦,多年过后,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日瓦戈医生》以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其文学价值和其包含的真理分量,已经毋庸置疑。可是在那个时代,帕斯捷尔纳克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时候苏联作家协会和其他一些组织,不断召开一些会议,批判帕斯捷尔纳克。同时期的另一个作家爱伦堡,跟帕斯捷尔纳克并没有特殊的私人关系。爱伦堡嘱咐家人,有电话打到他的家里,邀请他去参加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会议,都由他亲自接电话。每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爱伦堡都会用他那俄罗斯男人特有的声音说:爱伦堡外出了,短时间内不会回来。热爱真理的作家同道是以这样的态度,来保卫真理的。 真理是需要保卫的。 面对真理,面对解释真理、保卫真理的人,人民自会作出果决的选择。 帕斯捷尔纳克被迫放弃了诺贝尔文学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他被一个官办的组织拒绝了,但他并不孤立。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一个瓦匠,兜里装着一瓶伏特加酒和一根香肠。瓦匠对他说:去年我给你修过房子,但那时候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现在我知道了,你是保卫真理的人,所以我要跟你大喝一场。 苏联诗人叶甫图申科亲身经历了斯大林的葬礼,他亲眼看见,人们为了争看斯大林的灵柩,而活生生地将一个小女孩的骨头挤碎。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个人崇拜在他心中彻底垮塌。他开始写诗时,有人曾对他说:你开始写诗,就走向了真理的道路,你就不再属于个人了。他写过一首诗,题为《娘子谷》。诗在印刷厂排好了版,准备印刷。负责印刷的女工程师说:明天一早,这张报纸就成为珍藏版了。第二天,登载着这首诗的报纸果然被抢购一空,同时,大量的信件寄到了叶甫图申科家里,大部分是赞扬的,也有批评的。有一天早上,突然有两个一米九以上的年轻人,来到叶甫图申科家里,他们是共青团组织派来的,一个是拳击冠军,一个是举重健将。他们对叶甫图申科说:当然,人民是欢迎你的诗的,可是也要防备有那么一两个坏蛋。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人民都是保卫真理有力的战士。热爱真理,追求真理,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自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一天,不管反动势力多么穷凶极恶,在人民的心底总有块温暖的地方,为真理的斗士提供藏身之地。 空喊几句口号,唱几句高调,面目可憎;重要的在于行动。在今天,一个作家,还不需要迎着刺刀走上去,需要的只是把真理的种子首先播进自己的心田,每写一部作品,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一个读者,拿到一部作品,也要首先掂一掂它到底有多少真理的分量,据此作出判断,它究竟是好还是坏。一个作家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的行动,就在一字一句的写作中。要紧的是,每当我们拿起笔来写作时,都不能忘了这个神圣的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放弃的责任。这样说绝不是唱高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日三餐维持生命,都需要有房子住,有衣服穿。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之间,也要让弟子去找饭吃。鲁迅在写出大量文章为真理而顽强战斗的时候,写日记,也要一笔笔记下书账,谁家结婚给了多少贺礼,谁家办丧事送了多少赙仪。日常生活的琐事并不影响正义的人去做真理的斗士。易卜生有一部剧作《小艾友夫》,其中有两句台词,就让我引来作为结束: 归根到底,我们都是肉身凡胎。 然而与海洋天空也有关系。 陈占敏,1952年生,山东招远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沉钟》《红晕》《淘金岁月》《九曲回肠》,黄金四书《悬挂的魂灵》《金童话》《金老虎》《倒计时》;文论专著《忧郁的土地俄罗斯文学笔记》《李白的选择》及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等七百余万字,并出版译作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等。获首届、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齐鲁文学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山东文学》创刊45周年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大水 目 录 章 义 齿 丑夫人 叫阵口 粥乃饭后之品 好一个皮球 第二章 老 汤 水 经 捡只小鞋装子弹 打仗就是治河 开火 素面朝天 第三章 白银桃 先行者 大家闺秀 醉卧花丛 拍电影 蒙昧的树林 第四章 死亡之谜 目断飞鸿 羌笛何须怨杨柳 歧路荒草 榆皮种 伟大的发明 第五章 募 捐 并蒂双娇 驭(御)女 湿漉漉的爱情 异株授粉 英雄救美 第六章 民间审美 打半篮 打鲨鱼 鱼水之欢 铁砂掌 第七章 篮球是牛皮缝的 志愿书 无穷大 留恋逝水 峥嵘岁月 如丸走坂 球类综合征 第八章 为父悼汝 坦克不睡觉 十八相送 自然课 遗 物 第九章 黄金岁月 鸾凤和鸣 金石之声 给大坝装上假牙 有纪律 榨 油 第十章 看 船 化 装 准备开火 女人的决绝 得陇望蜀 第十一章 舍不得闺女 一意孤行 沉 默 暮霭四起 芳 心 属老鼠的 第十二章 愁肠慧根 红颜知己 一湾水 一缕烟云 侈谈爱情 山瘦水寒 赌志气 第十三章 养 貂 一言九鼎 游子 戏的胚芽 螺 蛳 第十四章 午夜倾诉 地火明夷 山羊一号 佛 光 看图说话 第十五章 水 性 火 球 冰雪覆盖的山野 满腹衷肠 瑞气萦绕 咀嚼沧桑 不知疲倦地解释真理(代后记) 现场问答 残荷 目 录 章 生命哲学家 小邦国 瞒产私分 乡思万种 手中金 界沟 第二章 那群小猫 母土 左手开锁 红干部 坚贞的荡妇 第三章 锅驼机 秦晋之好 中流砥柱 乡村的忧虑 危机 一朵白梅 洒扫庭院 第四章 眼光 独立 满纸荒唐言 刮个鼻儿 私刑 水袖 第五章 育 苗 拉你下水 怪糖 红土 纯粹的笨蛋 果子青涩 第六章 汉语宝库 同喜 王爷地草 熬油 楼兰是谁 第七章 版图之争 高远的理想 辉煌的演唱 离乡 子规啼血 迈进红时代 第八章 吃精神 春事阑珊 想小村 艺术血腥 一振雄风 第九章 康庄大道 润物细无声 起霸 凄风秃树吼斜阳 磨刀霍霍 脱离 第十章 豆蔻正开 小大衣儿 黑暗时光 羊脂球 青春苍茫 一日三餐有鱼虾 第十一章 楼兰的粮票 乡 井 时代精神 政治的胡须 小低柜 第十二章 官粉 那些舅舅 舌底生花 英雄末路 千杯未醉嗬 第十三章 农药普及 跳跃式发展 怕 坟 满腹哀怨 悠悠乡思 吃个洋葱蛋吧 第十四章 艺术走向虚幻 学会握手 涕泗滂沱 心 曲 乡村哲人 太平盛世 第十五章 村村通 诱他放电 看荷花 无声的小村 毁我长城 死亡的黄沙 后 记 附:写作的母题 现场问答 棉花树 目 录 章 借土生根 喜儿没有棉花树 麻雀在麦苗上舞蹈 大牙拉大车 搔弄 豆浆就是牛奶 历史之谜 第二章 月色撩人 天天擦枪 哈尔滨有棉花树 江山美人 生命之源 天空出彩霞 第三章 体己干粮儿 盐铁专卖 北海拉盐 感 恩 红杏出墙 缝纫机进村 第四章 华灯初上 炮弹之辩 华彩乐章 洞房花烛朝慵起 集体的自尊 启 蒙 第五章 为艺术一哭 二兄弟啊 盐都是咸的 随 军 满卷诗书万顷黄沙 头箩面 第六章 河东狮吼 制服的口袋 没心没肺 玉生烟 左手镰 丹血凝碧 第七章 小狗嬉戏 高处不胜暖 大发明 饭橱雕刻 升太阳 稍欠风骚 第八章 造酱油吃酱油 都妖娆 蒋干步 印象派 唇唇相依 刘根的哥哥 天启神示 第九章 色 辨 革命的大鼻子 谁的儿子 天 坑 看花捉贼 第十章 小型飞机场 大喇叭里讲话 虎落平阳 壮怀激烈 普通理想 思 乡 第十一章 烧窑盖楼 弦断琵琶 兄弟如手足 老面鱼 鸳梦重温 第十二章 来稿来搞 红粉玉烟 教的曲儿不好唱 美人首饰侯王印 到底有功劳啊 情满青山 英雄的土地 第十三章 水不克火 妄自尊大 人 瑞 亵渎宫廷 当代鸡王 献 画 第十四章 生命短暂哩 给嘴过生日 牺牲的本意 有国家养着 出诗打对 唐装北漂 第十五章 京华邂逅 苹果拒绝了阳光 混蛋逻辑 白血红血 保卫土地 魂归故里 写作的动力(代后记) 现场问答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