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王朝一统寰宇、睥睨天下的气象,到了春秋时期,已衰颓难见了。所可见的,是王臣们的异心,是王土的裂痕。一个个人物,就在这裂隙之中行列而来:鲁隐公的温吞与犹疑,息夫人的智慧与隐忍,晋国谋士士蒍(士会的祖父)的谋算与洞见,周襄王的短视与轻率……
这是诸侯竞相崛起、争霸中原的张狂岁月,王侯将相、美人奇士,金戈铁马的春秋时代有一种别样的繁盛。
以诸侯争霸的时间线为轴,历史事件依次推进、相互勾连,脉络得以清晰,人物面貌得以浮现。
人的轨迹、事的首尾,被割裂、分散在数年、数十年、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空中,所呈现的跳跃性、碎片感,难免会造成一定的阅读难度。使各归其位,并在其飘摇之状中描摹、拼接,正是本书试图去做的。
前 言
春秋是一个时代。《春秋》为儒家五经之一。
了解春秋,当读《春秋》。只是其文字过于简单质朴,所以需要借助诠释之作方能了解。注经之作我们称其为传,春秋三传即为《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其中,《左传》重在讲述历史事实,有别于其他两传的重在阐释义理,因而有更高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自古以来,对《春秋左氏传》感兴趣的不乏其人,而为人所知的,当属关羽。其雕塑或画像,常可见他手持竹简的模样,这竹简便是《春秋左氏传》。曾为《左传》做注的杜预,亦甚爱《左传》,甚至自称有《左传》癖。他所著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一书,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使原来分别成书的《春秋》和《左传》合而为一,影响甚大……
夫《春秋》者, 系日月而为次, 列时岁以相续,《左传》与之相配,采用了编年体的形式,按照鲁国十二位国君的顺序,对春秋这个时代进行了记录。这一编纂形式,为后世史书的编纂树立了典范。只是,当一个人物的轨迹或一个历史事件的首尾被割裂、分散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空中,所呈现的跳跃性、碎片感,难免会造成一定的阅读难度。让枝叶各归其位,并在其摇摇之状中追寻、描摹风之踪迹,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正是本书试图去做的。
春秋这一时代,时间跨度较长,本书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襄公三年(前570)的历史,以诸侯争霸的时间线为轴,历史事件依次推进、相互勾连,脉络得以清晰,人物面貌得以浮现。所涉及地理、文化、军事等诸问题,也据此展开。
开篇讲述鲁隐公之死,从中可窥见春秋时权力纷争之一隅。这纷争涉及三个维度:各诸侯国内部的权力争夺,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以及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的博弈。谁获得了胜利,谁就能够主宰自己与国家的命运,乃至这个时代的天下大势。
这是诸侯竞相崛起、争霸中原的张狂岁月,也是周王室东迁后衰微之势日显的落魄期。
争霸是大势,不独齐楚秦晋等大国意图问鼎,郑宋等实力较逊者也不乏此心;各诸侯国内部,也几乎没有不经历内乱的,在解决内乱的同时,还要应付其他诸侯国的介入;而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则不仅要面对王畿内乱,还要面对来自戎狄的侵犯和诸侯国的挑衅,王权威势一降再降。
争霸的先声,是郑国的庄公小霸,起势奇崛却因内乱而致霸业夭折。诸侯公认的任霸主是齐桓公,他于内乱中胜出,而后方得以施展拳脚。继他之后,晋文公因骊姬之乱而流亡在外十九载,归国后城濮一战定下晋国霸业。秦国与晋国世代联姻,秦穆公早有称霸之心,只是在晋文公时被压制,晋文公死后又折戟崤山,败于晋襄公,后不得不黯然引兵西向,霸业成空。位于南方的楚国,一直觊觎中原,终于在楚庄王时得以与晋国平分天下。晋楚争霸的尾声,则是吴国的崛起。
人物的命运与历史事件交错发展,为了呈现完整的历史事件,年代跨度较大、经历较为复杂的人物,本书会分散在几个篇章中加以呈现。如春秋任霸主齐桓公,其霸业成就在《懿公好鹤》中有所涉及,但霸业的开拓主要放在《庆父之难》,从鲁国内乱的角度出发来看两国微妙的关系;而他凄凉的晚年,则放在《蹇叔哭师》中讲述,以与晋文公的善终做比较。又如晋国的谋士士会,经历了晋国战胜楚国的城濮之战,也经历了晋国为楚国所败的邲之战;见证了赵氏家族一步步登上专权的高位,也见证了这个家族被屠戮的惨烈。因而对他的叙述被分置于《晋灵公不君》《邲之战》《赵氏孤儿》等篇章中,各有侧重。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周王朝一统寰宇、睥睨天下的气象,到了春秋时期,已衰颓难见了。所可见的,是王臣们的异心,是王土的裂痕。一个个人物,就在这裂隙之中行列而来:鲁隐公的温吞与犹疑,息夫人的智慧与隐忍,晋国谋士士蒍(士会的祖父)的谋算与洞见,周襄王的短视与轻率……是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时代的构建,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关于本书所涉疆域,在此摘录童书业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论集》中对东周及各主要诸侯国疆域的部分叙述,以便让读者有所印象:
朱夏楠,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现为文学杂志编辑。曾参与《中国文学年鉴》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及相关著作评介的撰写工作,以及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先秦传播研究项目的文本整理工作。入选浙江省第五批新荷计划
人才库。作品散见于《作家》《诗刊》《美文》《青年文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