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全彩印刷)
拉班舞谱是记录人体动作的科学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运用最为广泛的舞谱。不同国家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可以根据拉班舞谱所记录的人体动作没有障碍的完成舞蹈的阅读、再现和交流。本书是世界拉班舞谱教育研究的权威机构—纽约舞谱局拉班舞谱教材系统的中级教材,是在舞谱专家珍.玛瑞特和穆莉尔.托帕兹在1972年撰写的第一版《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珍.玛瑞特在1980年撰写的《中级拉班舞谱学习勘误》以及纽约舞谱局图书馆馆长卢枚蓁女士校审的基础上,经由2019、2021年纽约舞谱局在中国教授中级课程中学员们的反馈而形成的符合汉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中译版本。本书的出版,可以让中文学习者系统的学习拉班舞谱这一科学体系,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打开拉班人体动作分析理论这扇大门的钥匙。
鲁道夫·拉班(Rudolf Laban,1879—1958)是欧洲现代舞的创始人之一。拉班有关动作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对玛丽·魏格曼、库特·尤斯等 20 世纪欧洲舞蹈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为极具远见和敏锐观察力的理论家,拉班揭示了动作的基本原理,跨越了表演艺术与科学的鸿沟,使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舞蹈”上升至科学领域。拉班创立的拉班舞谱、力效、空间和谐、动作教育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表演艺术研究、视觉艺术研究等诸多领域,至今仍然被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广泛使用。 20 世纪中叶,“中国舞蹈艺术之母”戴爱莲将拉班舞谱带入我国,为中国舞蹈界带来了学习舞蹈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普及拉班舞谱是戴先生晚年不遗余力推行的事业。当舞蹈教育迈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东西方舞蹈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交融已成趋势。随着本书的出版,世界范围内的中文阅读者可以阅读到国际通用的拉班舞谱经典教材,可以由浅入深、系统地学习拉班舞谱中级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打开拉班理论体系这扇大门的钥匙。
20 世纪中叶,“中国舞蹈艺术之母”戴爱莲将她在英国所学的拉班舞谱带入我国,为中国舞蹈界带来了学习舞蹈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普及拉班舞谱是戴先生晚年不遗余力推行的事业。自 1980 年始,戴先生先后举办了不同规模的拉班舞谱研修班,并成立了中国拉班舞谱协会,培养了一批学员。虽然这项事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继续下去,但是拉班舞谱却因为戴先生的播种在中国生根发芽。
当舞蹈教育迈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东西方舞蹈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交融已成趋势。2003 年,我的导师、时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主任金秋高瞻远瞩,在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开设了拉班舞谱课程,由戴先生的学生冯碧华授课。我还记得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和我的同学们酣畅淋漓地跳着戴先生记录的大秧歌,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拉班舞谱。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拉班舞谱课程,由同为戴先生学生的张苓苓教授。张老师跟随戴先生学习舞谱多年,具有超强的记谱能力,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具有舞谱记录能力的专家,她手书的舞谱甚是精致,堪比印刷版。跟随张老师学习的经历为我打下了拉班舞谱研究的基础。在博士论文撰写阶段,当我遇到困难、苦于研究方法的缺失时,担任我的论文指导教师的欧建平建议我从拉班理论体系的研究角度进行尝试。幸而有欧老师指点迷津,我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其间,我也经常向罗秉钰老师学习,罗老师虽已至耄耋之年,但她对拉班舞谱事业的坚持和热爱、对戴先生深厚的情感深深地影响着我。 2015 年,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拉班研究中心主任肖向荣、副主任唐怡的邀请,我进行了由美国舞谱局认证、卢玫蓁授课的拉班舞谱初级课程的学习。当我在如十几年前同样炙热的午后再一次跳戴先生记录的大秧歌时,我意识到我和拉班舞谱的缘分终于连接在了一起。就这样,我有幸成为当代舞蹈高等教育体制下较早且较为系统地学习拉班舞谱的学生之一。这些学习经历使我意识到拉班舞谱在描述人体动作本质的过程中的科学性,其内在逻辑要求对身体部位、时间和空间进行精准分析,提供给了舞蹈教育者、表演者以及舞蹈编导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并对舞蹈作品的保存与传承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为了继续深入学习,2016 年至 2017 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我,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访问学习,师从舞蹈史专家、专业记谱师玛丽·柯瑞,学习拉班舞谱中级及舞蹈史课程。在柯瑞教授严谨细致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一学年每周三次的一对一课程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舞谱阅读,完成了大量的舞谱记录的任务,并通过考试获得了美国舞谱局颁发的拉班舞谱中级国际认证资格。 在美国学习研究的经历引起了我的反思。拉班舞谱、拉班理论体系尚未在我国舞蹈教育和研究领域得到足够重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的缺失。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不能缺乏系统性教材的支撑。《初级拉班舞谱学习指引》已经由中国香港演艺学院朱孟青翻译成中文。为使中文阅读者连贯、系统地学习,朱孟青同意我将她的译著资源在此分享。 本书是穆莉尔·托帕兹在 1972 年撰写的第一版拉班舞谱中级教材的修订版,我在进行中文翻译时整合了《中级舞谱学习指导勘误》(Study Guide/Intermediate Labanotation Addendum)中的相关内容。美国舞谱局的舞谱专家卢玫蓁对中译版进行了反复审校,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此外,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中译版在正式出版前作为 2019 年拉班舞谱中级课程面授班(中国)、2021 年拉班舞谱中级课程线上班(美国、中国)学员的参考用书,收集了学员的反馈。我也获得了很多提高内容准确性的宝贵建议。 2015 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拉班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舞谱局专家卢玫蓁开展了初级拉班舞谱课程培训,此后陆续开展了主题舞谱初级培训、拉班舞谱教师执教资格认证培训等,使中国一批舞蹈教师获得了由舞谱局这个权威机构颁发的相关认证证书。虽然这一群体在基数庞大的中国舞蹈教师群体中显得微乎其微,但这样的做法已让更多舞蹈领域的专业人士逐渐认识到了拉班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我任职的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也将拉班舞谱、拉班动作分析纳入教学体系中,并为本书提供了出版资助。这些都对中国舞蹈和世界舞蹈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的出版,世界范围内的中文阅读者可以阅读到国际通用的拉班舞谱初级和中级教材,可以由浅入深、系统地学习拉班舞谱初级和中级课程,更多学生可以获得打开拉班理论体系这扇大门的钥匙。这是我翻译此书的初衷。 最后,感谢在我学术研究道路上指导我的各位师长,他们指引着我不断前行;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毫无保留地给予我支持;感谢和我志同道合的青年学者们,我们相互鼓励、共同成长;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周粟先生,没有他的极力促成,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 莎日娜 2021 年 1 月 28 日于北京 致谢 本书为修订版,包含了穆莉尔·托帕兹 1972 年撰写的第一版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非常感谢她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最初版本的《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基于的是安·哈钦森·盖斯特所著的为拉班舞谱中级相关课程提供的教材。 感谢佩内洛普·海斯顿和她德克萨斯州女子大学的学生们:安娜·卡、米蒂娜·鲍、格罗吉亚·博尼、琼·拉格、凯西·穆尔维、莱斯利·帕森、 玛丽·里 恩·泰伍、吉尔·威特森。她们在 1986 年春季学期对中级学习指导进行了现场校对和测试。 顾问:珍妮特·W. 莫艾克、安·哈钦森·盖斯特、艾琳·福克斯。 撰写:莱提雅·科波恩、卡尔·爱丽丝尔。 设计:莱提雅·科波恩。 插图:理查德·侯德根。 索引:海伦·P. 若格尔斯。 文字处理:卡洛里恩 ·杰尼斯、丽萨· I . 西杰尔。 校对:帕特瑞卡·W. 瑞德、艾琳·福克斯、泰瑞·理查德、艾斯利·罗特曼。
莎日娜,女,艺术学理论博士,任职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访问学者,国际动作书写协会(ICKL)会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拉班中心常任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艺术人类学、拉班/芭特妮芙动作分析、拉班舞谱。
目 录
第一课 第一节 肢体部位 第二节 同时进行的动作 第三节 取消 第四节 肢体保留符号的使用 第五节 总结 第二课 第一节 脚部小钩符号 第二节 脚部小钩符号用于姿态 第三节 脚部小钩符号用于支撑 第四节 常见的错误 第五节 书写 第六节 总结 第三课 第一节 躯干特定部位的动作 第二节 倾斜 第三节 说明 第四课 第一节 身体部位的转动 第二节 躯干部位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课 第一节 朝向 第二节 平移 第六课 第一节 收缩 第二节 卷曲 第三节 折叠 第四节 总结 第七课 第一节 倾斜和转动动作的 第二节 身体坐标 第八课 第一节 跪 第二节 说明 第九课 第一节 坐(臀部支撑) 第二节 躺 第十课 第一节 扩大了的和倒置的身体部位 第二节 重心 110 第三节 总结 115 索引
作为德国现代舞的开山祖师,鲁道夫·拉班(1879—1958)的最大贡献应该是 1928 年在德国埃森市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舞蹈大会”上,他以《舞谱》特刊的形式,发表了科学且实用的“拉班舞谱”,并在随后的岁月里,逐步创造出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人体动律学”。
在现代舞的百年历史中,“拉班舞谱”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拉班先生在 1936 年柏林奥运会开幕前,曾用自己发明的这种记谱方式,记录了其导演的大型舞蹈并发至全国。该舞蹈起初由其弟子们分头排练,继而在柏林仅进行了一次彩排便大功告成;“人体动律学”之所以具有非凡价值,并享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是因为欧洲学术界在 1979 年同时纪念了两位科学巨匠的百年华诞,一位是发现了天体大宇宙运动规律的爱因斯坦,另一位就是发现了人体小宇宙运动规律的拉班,拉班作为“舞蹈科学家”的地位从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不过,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证明了舞蹈与科学并行不悖,因为两者分别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与自我身心的有效工具。事实上,拉班正是从舞蹈这一媒介中起步,逐渐深入到对人体动作规律的科学把握之中的。 拉班舞谱最初是由拉班本人发明的,但他在晚年则明确表示不再关注其细枝末节,因而书面授权其亲传弟子安·哈钦森·盖斯特负责这种记谱方法的未来发展,并在逝世前,责成阿尔布莱雷特·克努斯特、西古德·里德和丽萨·乌尔曼三位亲传弟子一道,分担哈钦森肩上的重担。 拉班在世期间建立的研究和传播舞谱及其相关理论的基地共三个。第一个是拉班与其亲传弟子库特·尤斯 1928 年于德国埃森市福克旺舞蹈学校创办的“拉班舞谱研究所”。第二个是拉班本人与乌尔曼 1946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创办的“动作艺术工作室”,该工作室 1953 年迁往萨里郡的阿德尔斯通,1955年易名为“拉班动作与舞蹈中心”并迁往伦敦,随后成为欧洲重要的现当代舞蹈的教育中心,可颁发不同专业方向的证书,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第三个是哈钦森与海伦·普利斯特·罗杰斯、伊夫·金特里、珍妮·普莱斯1940 年于美国纽约市创办的舞谱局(Dance Notation Bureau),该机构专注于拉班舞谱的记录与传播工作,仅在 1985 年至 2000 年,就通过系统的教学与严格的考核,授予了 39 位舞谱师根据拉班舞谱复排经典作品的资格、213 位教师持证教授拉班舞谱的资格,并颁发了 4722 张初级、中级和高级拉班舞谱的考级证书。2006 年,舞谱局由于经费不足缩减了工作人员,并放慢了记谱进度;2017 年因政府及私人的赞助完全终止,彻底停止了这项意义重大的记谱工作。不过,舞谱局自成立以来,已用拉班舞谱记录了近 300 位编导家的 842 个舞蹈作品,为研究和复排 20 世纪欧美现代舞和芭蕾经典作品留下了大批有谱可依、精准可靠的文献。目前,舞谱局的图书馆馆长由旅美中国台湾舞蹈家卢玫蓁担任。 1959 年,拉班的亲传弟子们还在伦敦成立了“国际拉班舞谱学会”,主席是哈钦森。目前,该组织拥有来自 25 个国家的近百位普通会员与高级会员,他们在各国积极推广拉班舞谱的教学与研究,并运用这种方式记录舞蹈、辅助教学、探究动作和从事科研。该组织每两年挑选一个城市召开一次国际双年会议,已在德国、英国、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美国、法国、匈牙利、墨西哥、荷兰、瑞士、泰国、中国等国家举办。 正因为这些专家们的尽心竭力,“拉班舞谱”与拉班的“动作分析法”一直是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高校中的重要课程。但在我国,除香港和台湾地区外,这两门课程一直作为阳春白雪,“多少悬在半空中”——尽管我们对拉班其人、其舞谱和动作分析法有所了解,但往往知之甚少、甚浅,更谈不上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国外的经典舞蹈和成功经验、纪录和推广我们的传统舞蹈与现当代舞蹈了。究其原因,缺乏权威的教材和称职的教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我要特别祝贺《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的出版! 事实上,在中外舞蹈交流史上,我国曾有多位前辈,自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便开始了对包括拉班舞谱在内的德国现代舞的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和引进,踏上了践行“洋为中用”的艰难历程。 最早起步的无疑是吴晓邦。当时还是在读大学生的他,自 1929 年 2 月开始,三次东渡日本。前两次学的都是芭蕾,但国人无法接受;在第三次赴日期间,在东京近郊,他参加了由拉班弟子玛丽·魏格曼的日本传人江口隆哉和宫操子夫妇举办的“现代舞俑讲习会”。三周的时间虽不长,但各位老师按照“提纲式的讲义”,较为系统地教授了“人体运动中的科学法则及规律”等应用理论,以及“什么是舞蹈”“为什么要舞蹈”“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的三大要素”等基础理论,让已有五年多芭蕾基础的吴晓邦朦朦胧胧地领悟到了 20 世纪舞蹈艺术的科学学习方法及发展远景。于是,在明白了“为何而舞”和“如何而舞”之后,他便信心满满地“赶回上海去提倡现代舞蹈了”。需要阐明的是,德国现代舞当年还有“新舞蹈”的别称,以区别于芭蕾这种“旧舞蹈”。 吴晓邦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时势造英雄”。1937 年爆发的“八一三事件”立促吴晓邦返回祖国。他创作表演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丑表功》《思凡》《饥火》《虎爷》《宝塔与牌坊》《春的消息》《进军舞》等大批“在时代的脉搏上”“为人民而舞蹈”的优秀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建设时期,他身体力行,尤其是在创建“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的阶段创作的 18 个“古曲新舞”,开辟了和平时期“纯舞”创作的合理路径。此外,他开始著书立说,进而鼓舞了六代后来者砥砺前行。由华中新华书店于 1949年 12 月出版的《新舞蹈艺术初步教程》,称得上是将德国现代舞中国化的初步尝试,曾为部队舞蹈工作培养了大批骨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50 年 5 月首次出版、于 1951 年 8 月修订并接连印刷了 4 次的《新舞蹈艺术概论》,则在保留了《新舞蹈艺术初步教程》的基础上,大篇幅地增补了理论分析的内容和中国舞蹈的简史,故被誉为中国舞蹈史上第一本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概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舞蹈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该书的修订版自 1982 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再次出版以来,让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新生代舞蹈工作者受益至今,并一直是各地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入学考试和理论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意味深长的是,时至今日,当现代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特别是年轻舞者们的最爱之时,我们反复咀嚼吴晓邦在此书中的遣词造句和观念技术,已全然不觉其德国现代舞的渊源了。由此可见,吴晓邦的毕生努力与卓越贡献已经深深地浸润到了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之中! 紧随吴晓邦其后的当然非戴爱莲莫属。中国现当代舞史上有“男吴女戴”之说。这位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的舞蹈家曾于 1930 年前往英国求学,不仅在伦敦接受了安东·道林、玛格丽特·克拉斯科、玛丽·兰伯特等芭蕾名师的训练,而且亲睹了拉班亲传弟子魏格曼和尤斯的精彩演出,尤其是对后者获奖的反战舞剧《绿桌》赞不绝口,并通过面试,获得了尤斯亲自颁发的两笔全额奖学金,进而自 1939 年 7 月开始,跟随拉班先生的弟子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芭蕾基训、现代舞基训,学习了拉班的“空间和声学”“人体动律学”“拉班舞谱”,以及“西方舞蹈史”“解剖学”“放松技术”等 10 余门课程。 在抗日战争期间,戴先生回到中国,先后在香港、桂林、重庆、贵阳、康定、上海、北京等地创作、演出、教学和采风,并随夫婿——著名画家叶浅予赴旧金山和纽约讲学。其间,她不仅用拉班舞谱记录了 8 个藏族舞蹈,以及秧歌、霸王鞭等舞蹈,而且还率先将拉班这套现代舞的理论与创作方法,灵活运用到了中国现实题材和民间舞的舞台化创作之中,陆续编导并演出了《思乡曲》《游击队的故事》《空袭》《东江》《瑶人之鼓》《哑子背疯》《朱大嫂送鸡蛋》《青春舞曲》《倮倮情歌》《春游》《荷花舞》《飞天》等优秀作品,同时也为中国舞蹈的未来发展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与这本《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直接相关的是,20 世纪 40 年代,戴先生在重庆育才学校教学期间,便开始介绍拉班舞谱,为了达到便捷、实用的目的,还斗胆自创了一套“简谱”,并且得到了拉班先生的首肯。1979 年,她回到英国,不仅成为新时期中外舞蹈交流的伟大使者,而且还因为加入了“国际拉班舞谱学会”,将系统传授这种科学且实用的舞谱当作了自己的要务。从 1979 年年末开始,她先后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总政歌舞团等专业舞蹈院校和团体介绍过“拉班舞谱”,并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的组织下,自 1983 年 5 月 6 日至 6 月 6 日、同年 6 月 10 日至 8 月 1 日、1985年 4 月 13 日至 23 日,循序渐进地举办了全国性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班,并在举办高级班期间,邀请了两位美国专家——时任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院长的胡善佳和时任美国舞谱局主任的艾琳·福克斯亲自授课,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员们的记谱能力,而且再次纠正了“拉班舞谱记不了中国民间舞”的不实之词。 1984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24 日,戴先生又特邀英国拉班中心的高级教师西蒙·米歇尔来到北京舞蹈学院,为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们和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系统教授了现代舞的基本训练内容和即兴创作,闻讯前去旁听的人们包括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等多家舞团的演员、教员和编导,以及首批在读舞蹈研究生。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的资深专家章民新尽管年近半百,但却全程参加,兴致勃勃地摸爬滚打! 1985 年,年近七旬的戴先生再接再厉,在中国舞蹈家协会属下成立了“拉班舞谱学会”,并且出任会长,不仅将拉班舞谱的教学工作推广到了国内的许多城市,而且将包括拉班舞谱在内的中国舞谱研究专家们对中外舞谱的研究成果推举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会议之上,彰显中国舞蹈家智慧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中外舞蹈交流的内容。我有幸两度作为中国舞蹈家代表团的成员,出席了 1990 年和 1997 年在香港举办的国际会议,不仅宣读论文、参加讨论,而且作为同声传译人员、驻会顾问、论文编辑,见证了中国舞谱研究队伍在戴先生的培育和凝聚下的规模之大与实力之强。 在追随戴先生学习拉班舞谱的大批专家中,叶宁、吴静姝、张苓苓、冯碧华、罗秉钰、郑慧慧等人均做出了各不相同的贡献。叶宁早在 1945 年便随戴先生学习,两年后在戴先生任院长的中国乐舞学院任教,并在 20 世纪 50 年代翻译了《拉班动作记录术》。从叶宁发表的大量关于舞蹈的论文和出版的《舞论集》中,我们不难看到,学习拉班舞谱对她日后精准到位地感知和捕捉动作、生动形象地描述和分析舞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吴静姝身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领舞演员和外事干部,一直是戴先生的得力助手,不仅在戴先生的推荐下,接待过玛戈·芳婷、鲁道夫·努里耶夫、安东·道林、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等世界顶级芭蕾大师,而且常在戴先生出国期间受命替她教学,更是戴先生舞谱教材的执笔人,堪称同代舞蹈家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张苓苓不仅热心快肠,而且领悟力颇高,尤其善于解答各种问题,备受戴先生的称道,并于 1984 年,在戴先生的指导下,率先出版了“拉班舞谱丛书”的第一册《拉班舞谱初析》,为有志学习拉班舞谱者提供了第一本正规的汉语教材。正因为如此,我在 1991 年受王玫之邀,为北京舞蹈学院的现代舞实验班教授史论课程期间,曾特邀郭明达先生和张苓苓老师分别讲授了拉班的“人体动律学”和“拉班舞谱”。冯碧华也是戴先生高度信任的学生之一。1986 年,她曾与戴先生一道,出版了“拉班舞谱丛书”的第二册《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集体舞》。1989 年,她又根据戴先生的安排,与舞蹈史学大师彭松一道,用拉班舞谱转译了中国古代商、晋、唐、宋、元、明、清 7 个朝代舞谱中的 9 个舞蹈,以“中国古代舞谱”为名,出版了“拉班舞谱丛书”的第三册,并于 2018 年出版了修订版。 这些借助拉班舞谱研究中国民间和宫廷舞蹈的成果在国际会议上总能激发国外专家们的浓厚兴趣,进而为中外舞蹈的深度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秉钰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不仅不辞劳苦,长年深入北京的中小学普及拉班舞谱,为北京师范大学义务教授拉班舞谱,而且为了研究拉班舞谱,60 岁退休后开始自学英语,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同时与多位年轻学子精诚合作,最终在 2013 年翻译出版了拉班亲传弟子哈钦森撰写的《拉班记谱法》,由此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拉班舞谱及其相关理论的人们提供了一部堪称经典的工具书。 作为晚辈,郑慧慧更是功不可没。1983 年 8 月初,她在北京结束了拉班舞谱中级班的学习后回到上海,义无反顾地在上海推广起拉班舞谱的现代舞观念来。其孤军奋战的勇气让我叹服。自 1983 年 9 月中旬开始,她起初为戴先生在上海开办的初级班担任助教,继而独自教授了中级班,并趁热打铁,自当年的年末开始,花了整整 4 个月时间,以戴先生的讲义为基础,融合了自己的课堂笔记和教学心得,潜心编写并亲手刻印了理论与实践配套、由上下两册组成的《拉班舞谱初级教材》,由此开始了她在上海多家少年宫和师范学校从零开始的教学历程,更在她主持工作的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教授了大批进修生、6 届本科生和 16 届硕士研究生,最终将“拉班舞谱”牢牢地扎根在该系的课程体系之中。 自2003 年开始,时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的系主任金秋责成跟随罗秉钰学习舞蹈表演和拉班舞谱多年、原空政歌舞团的优秀演员唐怡教授“拉班舞谱及人体动作分析”课程,本书的译者莎日娜便是首批接受了启蒙的学生之一。2004 年 7 月 24 日,金秋受戴先生的重托,在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承办了“第 23 届国际拉班舞谱学会”的双年会。2014 年 7 月,该系在继任系主任肖向荣的鼎力倡导下,成立了“中国拉班研究中心”,并于同年 11 月10 日举办了为期 3 天的研讨会,特邀旅美中国台湾的舞蹈家王云幼和法国国家舞蹈中心的专家马里昂·巴斯蒂安为大师班授课,内容包括拉班舞谱的历史与未来,并进行了大量识谱学舞的初步练习,为随后学员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 2015 年开始,该中心陆续邀请了美国舞谱局的专家卢玫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专家瓦莱丽·威廉姆斯进行了多期拉班舞谱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初级舞谱、主题舞谱、中级舞谱和教师资格等课程,并给通过考试的学员颁发了舞谱局认可的证书,马昱、王淼和刘兰三位学员还获得了舞谱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王云幼在教授拉班动作分析之前,还补习了巴腾涅芙动作分析法、解剖学这两门先修课程。2017 年 7 月 23 日,该中心还承办了“第 30 届国际拉班舞谱学会”的双年会。在此期间,南京还邀请卢玫蓁前去教授了少儿主题的拉班舞谱课程……凡此种种,均为拉班舞谱及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崭新的贡献。 第三位积极传播拉班理论并进行实践的前辈当为留美八年的郭明达。郭先生在美深造期间,不仅攻读了衣阿华州立大学的硕士课程和纽约大学的博士课程,更用了 4 年的时间,同步在魏格曼的美国传人埃尔文·尼古莱、美国现代音乐家路易·霍斯特和现代舞蹈家多丽丝·韩芙丽的门下深入学习了德、美两大流派的现代舞理论与创作方法。1956 年回国后,他潜心翻译了拉班和魏格曼师生的多部经典著作。《舞蹈论丛》于 1980 年第三辑开始连载魏格曼《舞蹈的语言》的译文,这是我们认知德国表现派现代舞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的是,1977 年,郭先生以《舞谱》为标题编译并印发了一个单行本,为我们了解意大利、法国、英国、丹麦、德国、俄国、德国等各国的舞谱,以及德国的拉班舞谱、英国的本尼希舞谱和以色列的埃希科尔-瓦赫曼舞谱这三种国际通用舞谱提供了最早的入门文献。1980 年,他又在《舞蹈艺术》上,发表了多篇介绍欧美现代舞的译文和论文。1984 年,他为时代文艺出版社的《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艺术》撰写了 2 万余字的论文《现代派舞蹈》,可谓那一阶段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实践方面,他在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教授现代舞理论和方法,催生了“中国新时期舞蹈的第一枝报春花”——男子独舞《希望》;自1982 年秋天开始,他接连给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 3 届研究生讲授了拉班的生平往事与人体动律学;自 1988 年开始,他指导其当时的硕士研究生、今著名舞蹈学者、博士生导师江东以“拉班舞蹈哲学和动作理论初探”为题撰写了毕业论文,进而为拉班理论的深入传播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我作为吴晓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招收的首批研究生之一,也聆听了郭明达教授的欧美现代舞史论课程,尤其对他讲授的拉班的人体动律学记忆犹新。1988 年,我因同时获得了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和德国政府颁发的两笔“研究员奖金”,有机会出访一次,便在美国和德国这两个现代舞的发源地深造和考察了 4 个多月。30 多年来,口译、笔译、写作、教学齐头并进,我根据国内舞蹈界的迫切需求,发表了大批现代舞的论文,并出版了《现代舞》《现代舞术语辞典》《现代舞欣赏法》《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以及介绍 18 位现代舞蹈家的《外国舞坛名人传》(台湾再次出版繁体字版本时,增加了 3 位现代舞蹈家),其中当然有不少翻译和研究拉班、魏格曼、尤斯的论文,如拉班的《论舞蹈的教育与治疗价值》、魏格曼的《现代舞蹈哲学》、尤斯的《关于创办德国舞蹈学院的提案》、维拉·玛莱蒂克的《拉班与魏格曼——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等。与此同时,我更不遗余力地呼吁大家重视拉班的动作分析与舞谱,因为拉班的这套动作分析理论与舞谱是舞蹈学科建设,特别是舞蹈本体美学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正因为如此,仅在我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就有霍蕾、肖梦雅、马昱、余凯亮、王子沂等踊跃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拉班研究中心历次举办的拉班舞谱培训班。其中,肖梦雅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英文的论文;霍蕾、马昱、王子沂分别在其任教的华南理工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开设了“拉班舞谱”及相关课程,受到了各校师生的好评。 此外,在本书的译者莎日娜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也参与指导了她的毕业论文,并在她工作期间,建议她不失时机地回母校继续学习“拉班舞谱”及相关理论,趁年轻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她在幸运地得到资助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深造 1 年,学习的教材中便包括《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因此,这本译著可以说是她在美国专家玛丽·柯瑞具体指导下的丰硕成果。 作为身在中国艺术研究院 38 载的学人,我在接到莎日娜找我为这本书作序的邀请后,情不自禁地花了一周的时间,追溯包括拉班舞谱在内的德国现代舞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深感肩负使命,更期待新生代的学子中有更多人脱颖而出,尤其是那些获得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幸运儿们,应该以莎日娜以及她的同事——北京舞蹈学院的慕羽等年轻学子们为榜样,将自己在国外学习的收获加以提炼、出版成书,进而在日益多彩的中外舞蹈交流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切莫一回国,便失去了动力,成为一生碌碌无为的人! 记得 2016 年,北京舞蹈学院为纪念首任校长戴爱莲的百年华诞,隆重地举办过一个精彩的图片展,并在开幕式上安排了一个颇有创意的“放莲”仪式。我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第五任所长,应邀参加了这个仪式,对北京舞蹈学院的领导和诸位嘉宾们说:“我们在此隆重纪念戴先生,可谓意义重大,但我以为,我们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尽快实现她生前将拉班舞谱牢固引进北京舞蹈学院,乃至全中国的夙愿!” 令人亢奋的消息是,北京舞蹈学院不久前已向国内外发出了高薪聘请拉班研究专家的通告!因此,我深信,这本《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的出版将为实现戴先生的遗愿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更希望,我们的舞蹈界能够借着北京舞蹈学院引进专家的机会,将拉班舞谱连同动作分析理论一并高水平引入,极大地推动中国舞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推 动中外舞蹈交流与传播更上一层楼…… 我满怀信心地期待着…… 欧建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舞评人 2021 年 1 月 23 日于北京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