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城市历史与社会经济的角度对湘潭码头的历史变迁脉络进行梳理,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脉的延续性,阐释湘潭的自然环境、商贸经济、人文环境、民俗民风等方面因素对湘潭城市码头文化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影响。
城市文化保存着城市记忆,记录着城市历史□迁的沧桑岁月。事实证明,城市传统地域文化与当代的城市生活能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码头文化是码头功能空间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扩展的必然产物,它涵盖了以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社会活动及形态,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保护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和保留文明发展的脉络,是现代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湘潭作为在特殊交通地理环境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有着因水运交通便利和优越的军事地理条件,1500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以码头、街、巷、坊、里为一体的完整城市结构,正随着当今房地产业的快速兴起而渐次解体,这不仅对湘潭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还给整个城市建设带来诸多问题。如何在城市急速发展过程中加速对湘潭传统城市空间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本书首先从城市历史与社会经济的角度对湘潭码头的历史□迁脉络进行梳理,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脉的延续性,阐释湘潭的自然环境、商贸经济、人文环境、民俗民风等方面因素对湘潭城市码头文化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影响。其次,从湘潭传统城市空间格□地域性表达解读的角度,总结出反映传统空间环境特征的构成要素为码头节“点”,街巷骨“线”、空间肌理“面”及建筑形“体”等四个方面,提出城市建设应从城市空间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层面,对作为地域特色展现和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的主要载体:传统码头、街、巷、坊、里隐含的重大价值进行科学的审视、认识和重视。□后,对湘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表达与码头文化保护进行深入的对策分析,提出城市建设应构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当代湘潭文化码头体系,引导传统码头文化的现代功能转型。从湘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保护及历史街巷空间生命再生的理念出发,全面考虑传统文化遗产融入活跃多样的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从而造就融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相协调的、符合人性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城市环境。
刘岚,女,汉,1968年1□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建筑学专业副教授,不错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主持或主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及建设项目16项。曾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