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馆印存》收入梁少膺印章百余方。梁少膺为书画篆刻家、美术史论家。著有《日本美术史》《日本书法史》《当代日本书论选译》《日本学者研究王羲之论著丛译》等。
《梅花山馆印存》收入印蜕均为原尺寸;所用材质多为青田石料,另有少许作品印材取自寿山、巴林、老挝等。
《梅花山馆印存》为梁少膺数十年研究篆刻艺术和实际的结晶。作者自序云:“予之治印,宗其两字:一曰苍;一曰拙。苍者,广大而莽荒也……夫人有千态,印有千面,功分深浅,智别高下,册中所示,皆予纸幅中自署者也。”
自三代以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以代结绳之政也。故字有六义,曰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又字有五易:苍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造小篆,程邈创隶书,汉兴作草书是也。许慎《说文·叙》云,秦书凡八体,其五日摹印。段玉裁注曰:即新莽之缪篆也。吾丘衍云一代无印。追溯《周礼》之“玺节”“玺”者,手执之印也。正面刻字,如战国苏秦六印,制度未闻,不可言印。《说文》之“摹印”书同缪篆,盖言篆文屈曲填满,恍绸缪也。惜秦未及二世,印固传之不广。汉沿秦制,而变其摹印篆法,增减改易,古拙飞动,奇正相生。印之正宗,莫乎汉矣。魏晋印章,绍克汉制。六朝印章,因时改易,辄作朱文白文。印章之变,则始于此。然朱文之迹,至唐流于讹谬,盘旋回复,古法荡然。宋承唐制,多尚纤巧,较之秦汉,旨趣大异矣。元异族入主,印亦冠屐倒悬,八体尽失。至正间,虽有吾丘子衍、赵子昂正其款则,意在复古,雅典之妙则犹未然也。印章至明,印薮、印谱叠出。百年海内,悉宗文氏,不衫不履,率尔非常,一洗前朝芜杂靡弱。刻印卓然成家,与书画并立,成文人治学之余事。印章流派,亦此形成。嗣后何‘苏盛行,继往开来。清初钱塘丁敬独树一帜,由元明上溯秦汉,短刀碎切,遂成浙派,所谓八家,各得一体。安庆邓石如以汉碑家法,别开蹊径,另立徽派。后起会稽赵之谦融会浙、徽,空前绝后,别出时俗。印章之胜,叹观止矣!
印及近代,名家辈出,风格纷呈。恰如山阴道上景象,应接不暇。列之诸人,以吴、齐最可翘楚。缶翁看似锈涩靡烂,乱头粗服,却古拙奇肆,古色大存。白石纵横驰骋,犹万夫披靡,力克疆场,真所谓一笔千钧者也。两者一如城东野老,一如山问散翁,天才藻逸,意气盖世,足为奇迹。
予夙耆金石。治印一事,始于弱冠。初见明清印谱,极尽钩模之巧,可究属优孟衣冠,其去孙叔敖之声容不啻十百倍计。而立,闻见稍广,读《说文》及吾子《学古编》、沈野《印谈》、徐上达《印法参同》等,遍搜三代彝器铭文、秦汉东西晋官私印资料,详其时世,辨其兴革,效其法则。夫汉晋人作印,不求章法、刀法,法自在有意无意间。治印一道,若专求精工,未免耗损精神,天趣缺乏。故效印章,必在骊黄牝牡之外,如山谷道人于舟中,观群丁拨櫂荡桨,而得草法三昧。下刀必如作书,乘兴即作,发帚俱可。予之治印,宗其两字:一曰苍,一日拙。苍者,广大而莽荒也。如山川之稠荐,浑厚而华滋。拙者,力去雕饰,天然冲夷。然予才思冱涸,功夫浅薄,难臻斯境。岁月骎驰,人事参商;又是稻粱谋苦,视力剧降,治印之好,弃之有时。然平日坐观印林,闲览谱集,移晷忘倦。虽不操刀,而心游目想,任时光之荏苒,亦不曾须臾之间断隔绝矣。
梁少膺,1966年出生于浙江新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获“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参加“当代著名书法家成名作、代表作展览”“海内外著名书法家创作邀请展”“第1回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日本)”“国际书法大展”以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渊源与流变——中国书法院创作研究展”“全国篆刻展”等国内外重大展事三十余次。曾于浙江图书馆读书四年。从事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研究;著有《流觞曲水——王羲之“兰亭诗会”及其<兰亭集序>考论》《游目意足——王羲之<十七帖>丛考》《王羲之研究丛稿》等。同时涉及日本美术史、书法史研究;译有《日本美术史》《日本书法史》《当代日本书论选译》《日本学者研究王羲之论著丛译》等。六十余篇论文、译文发表在《美术史与观念史》《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佛学研究》《中国道教》《书法》《书法赏评》《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等十几种刊物,以及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成果获绍兴市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鲁迅文学艺术奖”。出版作品集、随笔、论著十余种。
梁
少膺
梁
少膺
少膺印信
少膺印记
少膺写记
少膺
少膺写生
少膺造稿
少膺题谶
少膺题跋
梅堂之印
彩烟山人
莲花心
外山头
雅雀窠
雅雀窠
闲闲草堂
梅堂
梅堂
梅斋
梅花堂
梅花山馆
梅花山馆
榴花山房
闲斋
闲斋
山间居
十水五石斋
山水楼
十万峰峦之室
三百石斋
万卷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