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和探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有关问题,具体分为“危机·对话: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缘起与内涵”“批判·解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逻辑起点”“后现代·本土化: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想象力”等数章内容。该书的出版对于深化公共行政理论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陈永章,福建泉州人,任职于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近年来,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已有研究述评
第四节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危机·对话: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缘起与内涵
第一节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合法性之争
一、美国公共行政学的起源之争
二、美国公共行政学的范式之争
三、美国公共行政学的问题之争:大问题抑或不是问题
四、实用主义哲学:美国公共行政学争论的内在源动力
五、争论的终点;不是分立而是调和
第二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后现代转向:重新寻找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路径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特质
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特点
第三章 新社会·新科学·新哲学: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时空动因
第一节 新社会的出现
第二节 时局的变动不安
一、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二、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
第三节 新科学的冲击
一、量子力学
二、混沌理论
三、复杂性科学
第四节 后现代哲学的解构
一、现代性的逻辑
二、后现代的言说
第四章 演进·拓展: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萌芽时期
第二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形成时期
第三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时期
一、反行政的实践
二、宗教的回归
三、多元的倡导
四、女性意识的重新发现
第五章 批判·解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理性官僚制的本质内涵及其历史成因
一、理性官僚制的本质内涵
二、理性官僚制历史成因
第二节 理性官僚制的形式合理性及其民主困境
一、形式合理性
二、理性官僚制的形式合理性
三、理性官僚制的民主困境
第三节 理性官僚制的后现代检视
一、无个性的个体——人的缺失
二、无情感的方法——科学的方法
三、无伦理的文化——效率至上
第六章 不确定·多元: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纲领
第一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概要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主要议题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关键要素
第二节 言说的个体: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体论
一、主体之死
二、后现代主义的个体
三、身体一主体
四、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体观
第三节 不确定的知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认识论
一、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认知这个世界
二、知识是客观的吗
三、语言游戏:知识的后现代状态
四、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知识观
第四节 “无政府主义”式的多元: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方法论
一、怎么都行:多元主义的方法论
二、方法之一:现象学的方法
三、方法之二:批判的方法
第七章 他者·话语: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行动策略
第一节 差异优先性:后现代社会的自我指涉
第二节 与“他者”相遇: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伦理谋划
一、绝对他者之一:女性的视角
二、绝对他者之二:生态的视角
第三节 他者的实现:话语游戏
一、什么是话语
二、人们为什么要对话
三、如何对话
四、对话的目的
第八章 超越·可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
第一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超越性
一、研究视域的新渗透
二、方法论的新拓展
三、真理观的新发现
四、伦理观的新论断
第二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
一、话语民主的实践鸿沟
二、理性官僚制无法完全被抛弃
三、解构的合法性
第九章 后现代·本土化: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想象力
第一节 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后现代”想象
一、在理论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在实践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提供了可能的实践选择方案
第二节 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想象
一、中国式问题:回应中国重大行政问题
二、中国式语言:回应中国的学术词汇
三、中国式方法:回应中国式思维和行为方式
四、中国式情境:回应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第三节 结论:下一步的讨论
一、公共行政的“他者”尚需进一步厘清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组织实践尚处于摸索中
三、“话语游戏”的“地域性”尚须进一步确认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