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系魁奈在对中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撰写的关于中国的一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法、实在法、租税、行政管理以及统治上的缺点等,此外还将中国的法律同自然原则作了比较。该书的第八章标题即为“中国的法律同作为繁荣政府的基础的自然法则相比较”,是首次系统提出了重农学派的政治和经济理论。魁奈认为“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他像儒家一样主张“以农为本”。在他的影响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成功劝说国王模仿中国皇帝实行“耕田大典”。1769年,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出版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该书让他赢得了“欧洲孔子”的称号。魁奈最有名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一句话是,“一部《论语》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
适读人群 :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 魁奈认为“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他像儒家一样主张“以农为本”。《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的出版,让魁奈赢得了“欧洲孔子”的称号。他最有名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一句话是,“一部《论语》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
关于魁奈及其著作《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刘易斯??马弗里克在他的英译本绪论中,已经作了颇为详细的介绍,不必赘述。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恐怕更为关心的是魁奈作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何以会对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发生兴趣,并用专论形式来阐释他的研究成果。由此又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既然魁奈曾选择古代中国作为他的专门研究对象,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对魁奈及其重农学派学说体系的形成,乃至通过魁奈而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否产生过某种影响?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说明一些情况并补充若干资料,以供对此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研究时参考。17、18世纪,通过一批批来华传教士的媒介作用,在中国与欧洲尤其是与法国之间,曾经出现过百余年极不寻常的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历史。魁奈创立重农学派以及该学派的主要活动时期,正是西传的中国文化风靡欧洲的时期,而魁奈所著《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则被看作是当时的经济学家“崇尚中国运动的顶峰之作”。这种独特的历史现象,不能不引起后代中外学人的注意,进而提出魁奈和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这一研究课题。
起初是在19世纪末期,欧洲大陆曾出现过持续若干年的研究法国重农学派的热潮,其中一些经济学家在不同程度上提到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如魁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惟其非欲从中国文化中去考释重农主义学说的渊源,只是对这种明显的联系作表象的描述。到1896年,亨利??希格斯在他的《重农学派》一书中,又提到重农学派受到中国“特别强烈的影响”,是出于他们对中国“愚昧而野蛮的天朝政府”的推崇。①这个论点与其说是揭示重农学派受中国影响的深入程度,不如说是对这种影响的鄙视和嘲弄。
20世纪初,首先是在法国学者中,开始认识到中国文化对魁奈的重农学派确实产生过一定影响。其中较有名者如维吉尔??皮诺于1907年发表“18世纪的重农学派与中国”一文,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这是最早以标题形式强调重农学派与中国之间关系的专题论述。稍后,居斯塔夫??朗松在1909年发表“18世纪哲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东方和远东的影响”的论文,同样突出了魁奈与重农学派曾受到来自中国的影响。同年还有“杜尔哥的中国人”一文,也是讨论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这些论文不管其内容如何,均系探索中国文化对于魁奈和重农学派的影响这个课题的先驱之作。
在西方享有时誉的经济学说史著作中,最先正视这一影响者,当推夏尔??季德和夏尔??利斯特二人于1909年合作出版的法文著作《经济学说史》。这部著作公开承认法国重农学派曾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收了若干有益思想,它还将魁奈的经济表与中国文字联系起来,并肯定重农学派在某些基本概念上仿效了中国文化传统。惜乎这些提示或寥寥数言,或仅在附录中一笔带过,均未展开论证。
在20世纪20年代,涉及本论题的著述逐渐增多,仍以法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仅此类法文专题论著就有《中国与法国重农主义体系》(1922年)、《中国、重农学派与法国革命》(1929年)等,这些论著都把中国对重农学派的影响放在突出的地位。不过,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却是德国学者阿道夫??赖希魏因于1923年在柏林出版的《18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一书。此书在论述重农学派体系的思想来源时,主要依据重农学派代表人物的著作,以十几页的篇幅,来证实他们对中国古代文献一定有过密切的接触,进而断言魁奈学说的思想渊源,不是如人们所宣称的古代希腊人,而是古代中国人。这一论断确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创见。当然,该书受其论题性质的限制,主要是从一般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论及中国文化对于重农学派的影响,不可能对魁奈经济学说的思想起源作专门的深入研究。
魁奈,法国经济学家,重农主义的领袖、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先驱。被称为“欧洲的孔子”。1758年完成著名的《经济表》,开创性地用图表来说明社会各经济阶级和部门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它们之间支付的流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平衡的假说。
译者简介:
谈敏,上海人,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市社联副主席,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寄窗教授。
英译本绪论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第二节 中华帝国的起源
第三节 中华帝国的疆域和繁荣
第四节 公民的等级
第五节 军事力量
第二章 中国的基本法
第一节 自然法
第二节 第一级圣书或正经
第三节 第二级经书
第四节 中国人的学问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科举
第七节 财产所有权
第八节 农业
第九节 依存于农业的商业
第三章 实在法
第一节 基于伦理的法律正经孟德斯鸠先生
第二节 皇帝的绝对权力受到制约
第三节 帝国朝廷的机构
第四章 租税
第五章 关于权力
第六章 行政管理
第七章 中国统治上的所谓缺点'
第八章 中国的法律同作为繁荣政府的基础的自然原则相比较
人名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