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征与引导对策研究》紧扣青年、青年亚文化、新时代这三个关键词,通过梳理和分析现阶段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征,判定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动向与态势,助力新时代青年展现新气象。网络信息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呈现出具有时代表现形式与风格各不相同的文化表征:“丧文化”“宅文化”“佛系文化”等都是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的新样态与具体形式,各种青年亚文化表征依托网络虚拟平台,凸显出娱乐性、参与性、共享性与包容性的特征,实际上也为青年群体规避社会传统规则、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强化身份认同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与场域,使青年群体的压力得到释放、心灵得到慰藉,最终实现了青年群体自我状态的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①广大青年的底色代表着国家明天的成色,青年的态势昭示着国家的前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的整体素质状况,不仅关涉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而且关涉个体能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绽放人生的精彩。
《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征与引导对策研究》紧扣青年、青年亚文化、新时代这三个关键词,通过梳理和分析现阶段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征,判定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动向与态势,助力新时代青年展现新气象。网络信息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呈现出具有时代表现形式与风格各不相同的文化表征:“丧文化”“宅文化”“佛系文化”等都是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的最新样态与具体形式,各种青年亚文化表征依托网络虚拟平台,凸显出娱乐性、参与性、共享性与包容性的特征,实际上也为青年群体规避社会传统规则、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强化身份认同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与场域,使青年群体的压力得到释放、心灵得到慰藉,最终实现了青年群体自我状态的调整。
就我国而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具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他们具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如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奋发向上等,也具有新时代新阶段的独特特征。当代“95后”“00后”青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尚未构建完全、价值观尚未塑造成型、情感心理尚未发展成熟,需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使其具备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宜的核心素质,才能不负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担负历史发展赋予的重任。青年亚文化是一种集娱乐、批判、建构于一身的复杂意识形态体系,是青年群体中不同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集合,是青年群体在生活方式、思维观念、行为方式、精神品格、心理特征、话语体系等方面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的综合体现。把握青年亚文化,既要审视青年自身实际,分析青年亚文化特征,又要跳出青年看青年,从时代的高度观照青年亚文化发展环境,注重从社会大系统中聚焦青年亚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青年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严峻挑战。新时代标注了青年发展的历史方位,为青年亚文化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涂抹上亮丽底色。新时代需要新青年,只有具备与时代发展潮流相匹配的素质,以昂扬向上的姿态踏上新的长征路,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放飞青春梦,展现新气象。
网络全球化在当今信息时代已经呈现不可逆转的态势,已经渗透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青年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必然受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与消极、正面与反面、机遇与挑战的统一体。与以往相比,现阶段的青年在国家观、道德观、自我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倾向。碎片化、短暂化、融合化、“丧文化”“宅文化”“佛系文化”则是青年亚文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时代表征。边缘与主流的互动、从抵抗性的消解与娱乐性的增强、从自我表现、自我满足转向自我愉悦,构成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的态势。
绪论 青年亚文化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轨迹
第一节 青年亚文化的现实境遇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青年亚文化的现实价值
第一章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剖析与生成机制
第一节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剖析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分析
第三节 青年亚文化的生成机制分析
第四节 青年亚文化生成的深层次文化因素
第二章 青年亚文化的脱嵌与融合
第一节 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脱嵌与融合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脱嵌与融合
第三节 青年亚文化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脱嵌与融合
第三章 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征(上)
第一节 “丧文化”的由来与理论内涵
第二节 “丧文化”的传播方式与符号表达
第三节 “丧”文化流行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第四章 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征(下)
第一节 “佛系文化”的由来与理论内涵
第二节 佛系文化的传播方式与符号表达
第三节 佛系文化流行的社会原因及应对措施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科学内涵
第二节 冲突中融合: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亚文化
第三节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亚文化的引领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