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作家和诗人,与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和妹妹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妮丝·格雷》)并称为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明星。
传奇的是,《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一部小说,仅仅因为这一部小说就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更加传奇的是,艾米莉性格沉默寡言,一生也仅有短短三十年,并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爱情经验,而这部小说最初并不被人们所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竟越来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有人被英国北部山野荒地独特的粗犷峥嵘之美所吸引;有人着迷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有人则沉浸于离奇曲折、匪夷所思、凄美而又恐怖的爱情故事。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作家和诗人,与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和妹妹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妮丝·格雷》)并称为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巨星。
传奇的是,《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唯一一部小说,仅仅因为这一部小说就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更加传奇的是,艾米莉性格沉默寡言,一生也仅有短短三十年,并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爱情经验,而这部小说最初并不被人们所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竟越来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有人被英国北部山野荒地独特的粗犷峥嵘之美所吸引;有人着迷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有人则沉浸于离奇曲折、匪夷所思、凄美而又恐怖的爱情故事。
这部世界名著经过多次出版和翻译,仍然能够历久弥新,被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读者所认可,不得不使人惊叹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比较被人们所认可的中译本是杨苡老师和方平老师的作品。普遍认为,前者成功地表达出了哥特式小说那种比较阴森、恐怖的氛围,而后者的翻译相对朴实。作为译者,本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尊重源语言的语言特点、文化特色和作者的创作风格,又要考虑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读者的阅读需求。译者自身的视角、经历、语言功底、才华以及在各种考量中的平衡和取舍,都会导致每位译者笔下的《呼啸山庄》不尽相同,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因如此,名著的重译即便算不上一种重新的创作,也是一种对原著的重新解读了。
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巨大差异给译者带来的苦恼。英语的形合特点如果在汉语中显性地表现出来,就会明显感觉到是外国人在说中国话,啰啰嗦嗦。可太刻意的处理,又会失去了原作的特色,感觉是中国人在讲外国话,别别扭扭。在左右平衡之下,尤其考虑到原作是一部世界名著,此译本的笔者往往首先确保语义表达的准确和清晰,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了原有语言和文化的特色。即便如此,作为无法和原作作者比肩的一名翻译者,还是惶恐无法达到“信达雅”的融会贯通,在原作面前,露怯显拙。
当然,《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其语言魅力,更值得欣赏的是人物浓烈极致的性格和看似绝望到无法解脱的命运所带给读者的震撼和思考。在希斯克利夫和凯茜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虚荣、背叛和仇恨毁灭了爱情,让他们一步步卷入悲剧,不得解脱;而他们的后代哈里顿和凯瑟琳则让我们看到爱情抚平了羞辱、冷漠和仇恨造成的创伤,带来了新的希望。
翟洪霞,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英语系,2009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目前在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曾多次参与教育、文化和科技领域的项目翻译,译著有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的《芝麻与百合》等。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