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普通通的90后男孩,一个走遍中国的简单梦想,一段出发时仅有90元的无悔旅程,三者融合在一起,就是你手中的这本书。通过它,你会看到陈超波走过的路——一条90后自由无羁、追求个性的路。一路上,饿了却没有钱买吃的,他就打工挣一顿饭;困了却无处睡觉,他就支个帐篷睡一晚。而面对崇山激流、高原大漠、狂风暴雪,还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考验,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历时28个月时间,跋涉了3万余公里路程,在经历了无数难忘的故事,获得了无数深刻的感悟之后,终于成功完成了环绕祖国一周的壮举。就让我们同他一道重温这段漫长旅程中心灵的每次震动,从中你会发现一段宛如激流般蜿蜒曲折、奔涌向前的青春之旅。
作者是一位神奇的90后旅行家,白手起家、怀揣90元出发,28个月后成功环游中国。
作品完全由作者按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同读者分享他神奇旅程中的每一段难忘经历。
作品闪烁着90后自由无羁、纵横四海、百折不挠的青春正能量,在所有读过的人心中树立了90后的崭新形象。
代序二
最真实的行走
每次读到超波的文字,都会觉得眼角湿湿的,他总会让我有再度翻看自己最初梦想的勇气。曾经、现在以及将来,行走亦是我追求,但行走的计划又往往由于世俗的羁绊被无奈地束之高阁。每当我觉得需要通过旅行让身心再度充电的时候,超波在路上的故事就会给我足够的力量去“Support”这个想法,于是我带上了灵魂和相机,去享受“在行走”的快乐。
这本书里诉说的故事,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游记,而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超波在书中提到:“也许是因为在路上遇到的好人太多(或者甚至可以说‘我遇到的全都是好人’),唯一遇到的一次‘抢劫’,最后还跟对方成了朋友,在一起喝酒。久而久之,我对社会产生了一种信任感,有了一种觉得‘天下无贼’的感觉。”这种对社会的信任感正是现今最可贵的信仰,那种渴望互相信任、相互交心的期望,每每在此书的文字中自然流露——他的自行车在城市里从不上锁;为减去游玩时的负重,他的背包也常常随手在公园的长凳上搁置,直到晚上才寻回。虽然这样无数人会问:丢了怎么办?丢了怎么办?陈超波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纯粹的、不设防的自我,正是这样完全对社会信任的态度,让他也同样在不同的地方收获了各种各样的真心对待。我不敢期望看完了此书,所有人马上都对社会有了绝对的信任感,但我将和超波一起坚信世间应当如此,因为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我们的行走才能真正的随心随性。
随心所欲地行走,是很多人永远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连说出来都很奢侈,但这本书常常能让我感到温暖,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他让我想到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努力,是不想在年华老去之后鄙视我自己。”活得充实比活得成功更重要,而这正是努力活着的意义。
没有谁愿意,让一生在现实的碌碌无为中度过,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都无法甩开世俗的羁绊,因为工作、因为父母、因为家庭、因为孩子……如此种种,都让我们无法迈开第一步。如果你认识了超波,你就会知道,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复杂,旅行,只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我心目中真正的旅行,应当是像超波一样,让灵魂和身体一同漂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从繁杂的世事中解脱出来,触摸到自己内心的深处,并一同寻回了翻看自己最初梦想的勇气。
——腾讯微博名人、独立旅行者谢坚深
2014年6月29日
陈超波,1991年出生于湖南永州,幼年时父母不幸都离开了他,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但命运的坎坷并没有使这个90后男孩消沉。2011年,他怀揣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想与仅有的90元钱出发,立志仅凭步行与搭车环绕中国一周。一路上,他饱览各地风光,也历经世态炎凉。原本单纯的徒步行走,变成了一场90后走入大自然、走向人世间、重新认识自己的心灵之旅。2013年,他终于完成了环游中国的创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旅程中,他遭遇了无数苦难与考验,也收获了许多感动与朋友,整个人都变得愈加丰富与坚强。浙江卫视、安徽卫视、腾讯视频都报道过他的事迹,引发空前热议。陈超波已经逐渐成为展现当代90后个性独立、勇于尝试与开拓的闪光形象的一个代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知道他的名字,开始关注他的足迹,这其中也包括将要阅读本书的你。
第一章 寻找古墓
第二章 托克托雨夜
第三章 离开煤窑
第四章 汾河边的庙会
第五章 失而复得
第六章 古色古香红灯区
第七章 黄河边小记
第八章 宁夏流浪猫
第九章 震中的废墟
第十章 青海湖边的牧民
第十一章 在青藏高原捡垃圾
第十二章 穿越柴达木雅丹沙漠
第十三章 探访罗布泊
第十四章 可可托海
第十五章 没有防线的人性
第十六章 在乌鲁木齐休整
第十七章 挑战火车的速度
第十八章 西域警官
第十九章 喀什旅馆
第二十章 昆仑山惊魂记
第二十一章 新藏线行记
第二十二章 转神山
第二十三章 感动墨脱
第二十四章 滇西七日
第二十五章 北部湾偶遇
第二十六章 南海夕阳
第二十七章 世界改变了我们
第二十八章 东莞!东莞!
后记
附录一:70后读者寄语
附录二:80后读者寄语
附录三:90后读者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