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对峙时期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研究》致力于研究宋金对峙时期南北词语的差异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五大部分:部分讨论了南北文献中“同词异义”(同一个词在南北文献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和“同义异词”(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南北文献中使用不同的词)现象。第二部分论述了南北方言词的使用差异。考察了南北文献中代表方言词的始见年代及发展流变,以此论证了南北方言词使用地域的泾渭分明性和古今籍的不接近对等性。第三部分考察了“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语言接触情况。第四部分论述了南北代表性文献中新词的使用差异。第五部分分析了造成南北用词差异的原因为语言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为词汇系统的调节机制、语音的变化、语言接触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为政治地位、文化强度、地理位置、社会动荡和民族迁徙、个人用语习惯。
张海媚,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汉语靠前教育中心主任,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校精神文明优选个人,校青年骨干教师,校很好教师。2004年于河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于兰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6月至今任职于河南理工大学,一直从事语言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河南省创新人才项目1项、河南省哲社项目1项、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等,参与重量、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省级规划教材2部。
概论\t1
章\t南北文献中“同词异义”和“同义异词”的挖掘\t8
节 同词异义\t8
第二节 同义异词\t17
第二章 南北方言词的收集和探源溯流\t28
节 见于南方文献的南方方言词\t29
第二节 见于北方文献的北方方言词\t48
第三章“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语言接触情况考察\t60
节 南方文献中官话方言词考察\t60
第二节 南方文献中“儿尾”现象窥探\t65
第三节 金代女真语同北方汉语语言接触的文献学考察\t72
第四节 北方文献中夷虏成分考察\t82
第四章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语言中出现的新词语的挖掘\t91
节《张协状元》中所见的宋金新词\t91
第二节《董解元西厢记》中所见的宋金新词\t116
第三节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代表性文献中新词比较\t156
第五章 十二、十三世纪南北词语差异的原因探讨\t161
节\t语言内部因素\t161
第二节\t语言外部因素\t162
主要引用书目\t165
主要参考文献\t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