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河口沉积研究》采用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水文资料分析方法结合沉积动力分析,在放射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鸭绿江河口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变化、碎屑矿物的沉积特征和环境解译、常量元素的沉积特征和来源分析、稀土元素的沉积特征与物源指示、重金属的沉积特征、背景值与生态风险评价等内容。通过年代框架的确立和沉积记录的划分与对比,讨论了河口沉积与海岸沉积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发生年代。分析了近10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口地貌的影响及其河口地貌的演化,并重点揭示了人类活动的证据。将耦合机制引入河口地貌研究中,为河流再造床作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鸭绿江河口研究还填补了北黄海区域,尤其是西朝鲜湾沉积记录的研究空白。
《鸭绿江河口沉积研究》主要的意义在于提供了鸭绿江——这样一个流域面积小、流程短的河口作为“研究靶区”,成为流域一海岸相互作用研究的范例。
《鸭绿江河口沉积研究》可供地球化学、河流地貌学、海岸地貌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流域一海岸相互作用一直属于国际地学的前沿领域,这里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耦合多变的物质与能量流动、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等使其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
河口沉积在流域一海岸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起关键作用。河口沉积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传递过程和沉积(环境)变化的信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展开了鸭绿江河口的沉积研究。
《鸭绿江河口沉积研究》一书是基于3个与鸭绿江河口研究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来著述的。从2008年第一次基金立项至今第三次基金获批,已历经10年,其间发表有关鸭绿江口的论文23篇,其中被SCI检索3篇。获批的3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名称分别为《近一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鸭绿江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研究》(基金号:40871019);《海岸发育、河口沉积与人海通量耦合机制的沉积记录——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与鸭绿江口为例》(基金号:41271028);《基于地缘环境与极端事件的鸭绿江口沉积记录研究》(基金号:41876087)。
《鸭绿江河口沉积研究》一书通过对鸭绿江河口沉积物的年代测定,确定了“定年时标”,建立了以放射性测年为基础的年代框架和沉积年代表。通过粒度分析、碎屑矿物分析、重金属分析、常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生源组分分析,展开了背景值确定、环境变化分析、物源追踪等研究工作。其中,创新性的研究包括,建立了鸭绿江口近百年来的年代框架;追踪了沉积中有示踪意义或环境变化指示意义的“事件信号”的传递过程,确定了一些极端事件在一些沉积记录中的响应;开展了河口沉积与海岸沉积的划分和对比工作,找到了海岸发育、河口沉积与人海通量之间的耦合机制。
《鸭绿江河口沉积研究》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地缘环境与极端事件的鸭绿江口沉积记录研究》(基金号:41876087)的直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