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大连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环境调查与研究
大连地区位于千山山脉西南延伸部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濒临黄海、渤海,形成碧海环抱、低山丘陵起伏的地形。由于地质构造,尤其是受第四纪以来的新地质构造活动和海水动力对陆地的长期作用的影响,本区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滨海岩溶地貌形态较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并发育着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大连地处北温带,三面环海,同时受季风影响,属温带季风气候,同时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太阳年总辐射量(135-140)×10(4)kcal/m2,年日照时数2500-2800h,年日照率约62%,年平均气温10.4℃。多年平均降水量687.7mm,多集中在7月和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60/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48.1mm。大风速28-30m/s(10-11级),季风明显。区内河流属黄渤水系,多数独流人海,为流程短小的季节性河流。 大连市海岸线长2211km,40m水深以内近海增养殖可利用水域面积200万亩,沿岸滩涂面积97万亩。丰富的海域资源和黄渤海沿岸特有的海域环境为大连海水增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其建置和发展得益于海,海洋是大连大优势。协调发展已被世界公认为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好选择,海域特别是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环境状况对城市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大连海域特别是近岸海域基础信息是海洋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动能转化性工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连就在全国率先开发了贻贝浮筏养殖,随后又相继开发了紫菜、海带、裙带菜、对虾、扇贝、鲍鱼和海参等海珍品养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大连的海水增养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皱纹盘鲍、刺参、扇贝、海胆、裙带菜和海带等为代表的大连特色海珍品闻名海内外。海水增养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大连具有鲜明特点的特色产业。 21世纪以来,国家宏观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为海水增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是宏观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要求海水增养殖业生产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传统的生产方式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现代海洋开发理念和束缚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二是现代海水增养殖产业发展要求大连对海水增养殖产业进行生产方式的调整,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海水增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牧场作为一种生态型的养殖模式,不但可以彻底解决目前养殖区大面积占用海面的问题,还可以非常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海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增养殖生产面积,极大地改善了养殖种质,提高产品品质。三是海水增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调查、论证和规划作为保障。伴随着海水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经历了减产、死亡、病害等各种生产问题。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