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36 元
丛书名: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审美研究丛书
- 作者: 邓佑玲 编
- 出版时间:2021/3/1
- ISBN:9787566016638
- 出 版 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722.22
- 页码:42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民族舞蹈田野调查笔记第七辑:台湾高山族、白马藏人》主要内容是台湾地区高山族、白马藏人的舞蹈田野调查笔记。全面记录了调查者每天的舞蹈调查经历,除了对被访谈者的情况及访谈内容做全面记录外,还对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所调查的内容除了与舞蹈有关的各种表演外,还涉及当地的山川风貌、风土民情、节庆活动、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的各项传统文化。
最初知晓“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与审美研究”的这个项目,要说到2012年的春节,我带领在校的研究生们去云南芒市采风,巧遇邓佑玲副院长带着闫晶、周狄等几位我过去的研究生在云南做课题研究,我们在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活动中会师了。没过几天,邓副院长又带着她的队伍往更边远的地方去调查研究了,我望着她们的背影,一色儿的娘子军,翻山越岭,爬坡上坎为的就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这样一批成果,这些成果是舞蹈教学从课堂教室走出去之后的记录与研究。我真是觉得太难得了。
我这一生都在致力于“走下去、请进来”的方式建构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的“典范”。回望中国民族舞蹈教育摆脱散沙之态的师徒相授,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舞蹈职业教育的建立。从吴晓邦、戴爱莲、彭松、盛婕等先生的破土初创,就与民间人、民俗风紧密相连,中国第一部教材《安徽花鼓灯》里可以看到完整的民间表演方式记录,这也为后来学院派民间舞树立课堂品格打下了基础。经过60余年的建设,如今新世纪教育家们在舞台风格、审美诉求等方面有了更为多元的努力与探索,中国民间舞已经延展至舞台,更带着浓郁的中国气势迈向国际了。
60余年的探索表明,中国民族舞蹈的实践需要积累,更需要学理层面的思考。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这一种“典型”,这一种“架构”,需要来自本土的舞蹈理论来研究、总结、指引、助力。在此背景下,我欣慰地看到北京舞蹈学院邓佑玲教授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开启了这项艰难而极富意义的学术建构工程。
艰难之一,中国民间舞既有的职业化教育多侧重于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几个民族,而本套丛书关注的却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相对处于弱势,地处偏僻、经济滞后的他们,舞蹈是什么情形呢?要去探究,可想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和辛苦!然而,她们做到了。这套丛书为我们带来了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保安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毛南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京族、珞巴族、门巴族、景颇族和中国台湾高山族(阿美族群、卑南族群、鲁凯族群)18个民族22个族群的舞蹈研究。图、文、影的全面记录让我们看到,这些民族的舞蹈古朴悠久、鲜活生动、蕴意深厚,是中国民族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歌舞是中华民族文化园林中独特的色彩、别样的姿态。费孝通先生向国家民委提议,保护中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促进民族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国务院批准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年,邓佑玲教授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与审美研究”项目启动。新世纪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舞蹈终于有了我们到达的足迹!希望这个项目、这些成果成为一颗颗种子,带来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新的春天,更为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中国民族舞蹈事业发展增添娇妍的一笔亮色。
艰难之二,对民间舞蹈带有学理性的学术研究。罗雄岩教授写过《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多年来作为我院民间舞学科的教材沿用。北京舞蹈学院60年院庆时,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囊括了21世纪以来民间舞职业、非职业两个向度的研究述论。然而,将各种类型的民间舞蹈从人类学、艺术学、美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功能、价值、意义、审美进行深入阐释,并延展至社会功能、教学应用的系列研究丛书,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突破!这套丛书呈递进关系,包含《田野笔记》《民族舞蹈文化图志》《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流变研究》《民族舞蹈功能与意义研究》《民族舞蹈概论》等。对民族舞蹈的系列研究而言,既有微观的舞蹈种类数量、舞蹈传承人、舞蹈本体内容等的详细介绍,又有从人类学、遗产学、民族志、生态学等多学科视角给出的宏观分析与研究、对策与建议,更为民族舞蹈应用于教学提供了翔实丰富的动态资源,这对探索民族舞蹈文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艰难之三,对于民间舞学科而言,田野工作是必修课。这套丛书中包含的22个族群大多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加之少数民族语言的障碍,要想取得真经,是要下苦功夫的!而这个研究团队,都是年轻的娘子军,其中有两位是我的硕士生,我得以近距离看到了姑娘们的勇于担当、坚强成长。她们共赴十几个省份进行了共计40多次的调研,做出了近500万字的田野实录和研究报告、近100个小时的录影资料。我们可以想象,她们走过了多少路、跨过了多少坎儿。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扎实的研究成果,更是锻炼了一个年轻的研究队伍,培养了一支祖国未来的民间舞蹈研究力量。更有价值的是,力量是可以传递的,她们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与各地的少数民族艺人都成了朋友,交相互动,薪火相传,祖国的民间舞蹈事业后继有人。
我行走于民间很多年,如今年过七旬,依然愿意努力走着。因为,我深知种子的力量是强大的!新世纪的今天,看到有这样一批勤奋执着的学子,带着更全面扎实的知识素养深入民间,继续前人的梦想和追求,真是欣慰!民间舞蹈是人民的艺术,是根植大地最顽强、最有生命力的艺术。费孝通先生在晚年非常关心人类艺术的研究,他认为“我们现在讲科技兴国,但我们的再下一代人,可能要迎来一个文艺的高潮,到那时可能要文艺兴国了,要再来一次文艺复兴。”我们有理由相信,也殷切期盼,通过民族舞蹈文化的研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民族文化自觉、着力培养内生性力量,民族舞蹈的复兴指日可待,民族舞蹈文化将生生不息。
邓佑玲:土家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出站,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美学、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长;教育部本科专业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挑战》等专著。
第一章 山海间——台湾高山族舞蹈文化探访录
第一站台北
“你看我这个房间连个座位都没有”:她的家就是图书馆
与中国台湾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结缘
“应该给民族留一点文化财产下来”
第二站花莲
原舞者:回到原乡,倾听自然、祖先的召唤
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博弈:找路
第三站台东
南王花环部落卑南族群母系家长:“高山舞集”文化艺术团团长林清美
少年会所:斯巴达克式的英雄教育
《我们都是一家人》:歌舞晚餐
书写音乐传奇的卑南族群音乐家——巴力哇歌斯
第四站屏东
脱鞋的“好茶部落”:住在接待家庭鲁凯族群妈妈家
“我们小时候好期待过丰年祭的”
“我们就要失传了”
“你来这里也是用精神安慰我,我觉得明天会更好”
百合花和雄鹰的羽毛装饰:等级社会今犹在?
难忘的一天
第二章 台湾高山族舞蹈文化访谈实录
2013年11月19日
访谈中国台湾舞蹈家刘凤学教授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交流座谈会
2013年11月21日
访谈中国台湾原舞者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吴雪月
访谈东华大学民族学院院长吴天泰
访谈中国台湾花莲县寿丰乡光荣村少数民族文物馆叶芬菊
访谈中国台湾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助理巴奈·母路
2013年11月22日
访谈中国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南科分馆筹备处主任林志兴
访谈中国台湾台东县高山舞集文化艺术团林清美、洪庆诚
观摩中国台湾台东县史前文化博物馆
2013年11月23日
观摩中国台湾屏东少数民族文化园区
访谈中国台湾屏东好茶部落
访谈中国台湾屏东好茶部落蓝美锦
2013年11月24日
寻访画师——卢起村
第三章 白马藏人舞蹈文化田野调查笔记之一
2011年7月26日
启程去白马
2011年7月27日
县城的招待
2011年7月28日
登上入贡山
2011年7月29日
雨中跳舞听故事
2011年8月1日
下山回县城
……
第四章白马藏人舞蹈文化田野调查笔记之二
第五章白马藏人舞蹈文化田野调查笔记之三
丛书附录
致谢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