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 8种 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
定 价:6260 元
- 作者: [南朝·梁] 陶弘景 著,尚志钧(辑校) 编,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 等 整理
- 出版时间:2021/10/1
- ISBN:9787571412869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81.3
- 页码:498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 8种 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所辑录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大观》《政和》等本草书中的墨字部分。该墨字源出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墨字,该墨字,是陶弘景苞综魏晋诸名医“附经为说”的文字,经过整理而成。所以《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 8种 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题陶弘景撰。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 8种 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以现存很早引用《名医别录》原文的各书为底本。首先用吐鲁番出土的《本草经集注》残卷为底本,当《本草经集注》所缺(按,《本草经集注》残卷仅存豚卵、(燕鸟)屎、天鼠屎、鼹(鼠泉)鼠4味药,其余皆缺),即以敦煌卷子本《新修本草》残卷为底本;如《新修本草》残卷所缺(按,《新修本草》残卷仅存草部下品之上,即自“甘遂”至“白蔹”等30味药是存在的,其余皆缺),即以武田本《新修》为底本;武田本所缺(按,武田本《新修》仅存卷4、卷5、卷12、卷15、卷17、卷19,其余皆缺),即以傅氏影印《新修本草》为底本;傅氏影印本所缺(按,傅氏影印本缺草类和虫鱼类),即以孙思邈《千金翼》为底本;《千金翼》所缺(按,《千金翼》缺“彼子”和《新修本草》的注文),即以唐慎微《大观》为底本。
核校本主要用来区分《神农本草经》文和《名医别录》文。因《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 8种 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多数是用《新修》《千金翼》作底本,但该二书中无《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标记,必须借助于各种版本《大观》《政和》中白字标记来区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文字。
由于不同版本的《大观》《政和》其白字标记不尽相同,如成化本《政和》及商务印书馆版《政和》中菖蒲、龙胆、白英、麝香、鹿茸、姑活条文无白字标记,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政和》“曾青”条亦无白字标记,不仅这几味药标记有差异,而且很多药物条文白字、墨字标记亦有出入,因此,必须根据其他版本的《大观》《政和》旁证之,才能确定菖蒲、曾青等条是否属于《名医别录》的文字。有时还须参考明清诸家所辑《本草经》来做旁证。
核校本以宋代以前的本草为主,宋以后的本草,其中散见的《名医别录》资料,多数已被后人所改动,非庐山真面目,不能作为《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 8种 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辑校的依据。
把工作放在日后做,是空的。一日不死,工作不止。
——尚志钧
千年中医,巨变振兴。真正的学者是将学术与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尚公直面人生的艰辛,以理性的思维、冷性的文字、激越的情怀著书立说,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医药学。站在中医药学发展的角度,纵观纷繁的沧桑医事,也许更可以使人获得理性的通明,使今天的中医药学术更加繁荣。
辑佚,在北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南宋·郑樵说:“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近代余嘉锡也说:“东部藏书者书虽亡,而天下之书不必与之俱亡。”对于亡书,或原书已亡佚,但部分内容保存在史书、类书、方志、金石、古书注解、杂纂散抄之中的书,可以通过搜集诸书所征引的章句,窥其原貌,甚至可以通过类书总集,恢复原书旧貌。
孟子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尚公下苦功数十年,终成本草大家,他辑复的《新修本草》填补了本草文献整复工作的空白。范行准先生早年指出:“我们知道从事重辑《新修本草》者,中外不止一家,而俱未能问世。今尚先生竟能着其失鞭,使1300年前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的原貌,灿然复见于世,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一件事。”
对《吴氏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新修本草》《食疗本草》《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图经》等主要的19部本草名著的辑复,是尚公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其中,《新修本草》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文献价值极高,原书在国内久佚。清末,日本人发现其传抄卷子本10卷,尚缺10卷。清人李梦莹、近人范行准,及日本的小岛宝素、中尾万三、冈西为人等都曾试图对其进行辑复,但均未成功。尚公自1948年开始辑复《新修本草》,于1958年完成初稿,后又重辑,以油印本发行;后尚公再修改、补充之,并于1981年正式出版该书。尚公辑复《新修本草》,历时33年,援引各种参考书91种,做详细校记6319条。他先选定底本、主校本、旁校本和其他资料,再把各种古书中所载《新修本草》药物条文全部录出,加以比较互勘。他以最早的敦煌出土的《新修本草》残卷,及武田本《新修本草》、傅氏影刻本《新修本草》和罗振玉收藏的抄本《新修本草》为底本;《新修本草》所缺。即以《干金翼方》为底本;《千金翼方》亦缺,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为底本;最后以其他后出本为核校本核校之。尚公不仅校误字,还校书中有关错引、脱漏、增衍以及《神农本草经》文与《名医别录》文的混淆等。此外,他还对避讳字、通假字进行了解释,对全书进行了断句标点。他所辑复的《新修本草》还原了该书本来。面貌,对找回后世本草脱漏佚失的资料有重要价值,如蒲公英治乳痈、蚤休解蛇毒、乌贼骨疗目翳等药物功效,在《新修本草》中即已有记述。此外,对《新修本草》进行辑复还有助于鉴别后世本草中资料的真伪,有助于校正后世本草的舛错,如《本草纲目》卷一“历代诸家本草”项“《名医别录》”条和“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项下所节录的注文,实为《本草经集注》的内容,并非《名医别录》的内容。
在驾驭大量本草文献史料上,尚公表现出极强的能力。他自觉地摆脱历史上不同时期本革文献资料谬误对遗佚本草辑复的干扰,力求通过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避讳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结合具体对象和内容,手抄笔录,全面、系统地核实诸多文献记载,建立本草书籍、本草人物及单味药物3个系统的卡片档案,由源及流,追根问底,查清药物运用的概貌。在此基础上,他旁征博引,上下贯通,建成了一张辑佚医药方书的联合网图,进入了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学术研究佳境。32部本草文献的辑复本、校点本、注释集纂编写本,见证了其学术功底的深厚广博。
《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尚公在校注该书时,首先理顺了其文献源流。尚公认为《汉书·艺文志》没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故可以推测《神农本革经》成书于东汉。《隋书·经籍志》记载《神农本草经》有6种,《本草经》有9种。其中有的《本草经》既含有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文,亦含有名医增补的《名医名录》文。陶弘景将诸经中《神农本草经》文加以总结,收入《本草经集注》中,以朱笔书写,定为《神农本草经》文。尚公以《本草经集注》为分界点,把在《本草经集注》以前的多种《本草经》称为“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其存于宋以前类书和文、史、哲古文献的注文中;把收载于《本草经集注》中的《本草经》称为“陶弘景总结的《本草经》”,其存于历代主流本草专著中。经过勘比考订可知,“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在内容上有产地、生境、药物性状、形态、生态、采收时月、剂型、七情畏恶等,并且含有名医增补的内容。“陶弘景总结的《本草经》”有产地但无药物性状、形态、生态和七情畏恶等内容。所以,尚公得出结论:现存的《证类本草》中的白字内容,向上推溯,是由陶弘景综合当时流行的多种《本草经》的本子而成的。明清时期国内外学者,又从《证类本草》白字内容辑成多种单行本《神农本草经》,这些文字实际上是陶弘景整理的,并不是原始古本《神农本草经》。尚公校点的《神农本草经》将文献源流系统、条理地展现出来,对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本草经》药物条文、内容、取材论断均甚得法,资料搜集甚广,并务求其本源。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名医别录>辑校》:
上品卷第一
1 玉屑
2 玉泉
3 丹沙
4 水银
5 空青
6 曾青
7 白青
8 扁青
9 石胆
10 云母
11 朴消
12 消石
13 矾石
14 芒消
15 滑石
16 紫石英
17 白石英
18 青石脂
19 赤石脂
20 黄石脂
21 白石脂
22 黑石脂
23 太一禹馀粮
24 禹馀粮
25 青玉
26 白玉髓
27 璧玉
28 合玉石
29 陵石
30 碧石青
31 五羽石
32 石流青
33 石流赤
34 六芝
35 赤箭
36 龙眼
37 猪苓
38 茯苓
39 茯神
40 虎魄
41 松脂
42 松实
43 松叶
44 松节
45 松根白皮
46 柏实
47 柏叶
……
中品卷第二
下品卷第三
《名医别录》药名索引
《名医别录》内容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不见于《名医别录》识
《名医别录》相关论文题录
后记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雷公炮炙论><濒湖炮炙法>》:
《雷公炮炙论》辑校
《濒湖炮炙法》辑校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尚志钧本草文献研究集》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诗经>药物考释 <山海经>植物药考释 <五十二病方>药物注释》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政和本草>校点(上)》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政和本草>校点(中)》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政和本草>校点(下)》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绍兴本草>校注》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蜀本草>辑复》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日华子本草>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