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直是世界一流公司保持竞争力的秘密武器之一。在工作中尝试新的学习曲线,对于员工来说,是内在的职业价值;而对于公司来说,培养专家型员工是当务之急。了解员工拥有的技能、急需的技能,以及他们在学习方面的敏捷性,从而优化员工的学习,把员工培养成专家,有助于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巨大优势。本书洞察了苹果、谷歌、奈飞、爱彼迎等智慧型企业的一项核心战略——将员工培养成领域专家,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提炼出七条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指导原则。这七条原则不仅适合公司、团队和组织参照,培养专业度高、工作效率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还适用于个体学习,掌控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国需要大量创新人才,而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们适应变化、适应改变的内在驱动力。想要在VUCA时代里永不落伍,组织和个体都应将创新活动和终身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
凯利?帕尔默(Kelly Palmer),领英(LinkedIn)的首席学习官,是一位著名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思想领袖。在加入LinkedIn之前,凯利是雅虎学习副总裁。曾在太阳微系统公司担任学习、并购和产品开发的管理职位。她经常在世界各地的商业会议上发表演讲,曾被《Big Think》、《福布斯》和《首席学习官》(Chief Learning Officer, CLO)杂志刊登,并定期撰写员工体验专栏。大卫·布莱克(David Blake),Degree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创新。他帮助创建了一所基于能力的认证大学,并是Zinch(被Chegg收购)的创始团队成员。大卫被“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和“新学校风险基金”(NewSchools Venture Fund)赞助的斯坦福大学教育科技实验室(Stanford d.School EdTech Lab)选为“顶级教育科技企业家”(Top EdTech Entrepreneur)。他的论文发表在《哈佛科技评论》、《商业内幕》、《科技博客》和《赫芬顿邮报》上。他曾在世界各地的ASU教育创新峰会、EdTech Europe和TEDx等会议上以学习的未来为主题发表演讲。
吕乐娣,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在读。陈劲,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入选202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
引言
劳动力尚未准备就绪
商业领袖缩小技能差距
为未来培养技能的力量
“专家”变革
第1章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学习的科学
学习的谬论
学习的真理
学得快不等于聪明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意义和目标驱动学习
学习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竞争优势
坚毅和韧性
理解学以致用
上课并不就是学习
学习循环简图
“自我反思”提高情商
学习中的脆弱性
帮助员工学习和获得专业技能的五个步骤
第2章 让学习成为竞争优势
学习的力量
建立正确的学习文化
要拼搏,要意趣
营造公司文化
文化的引领原则
衰败的公司文化
不同类型的学习文化
利用Degreed平台建立持续学习文化
如何营造学习文化
控制的错觉
新雇佣关系
如何营造持续学习文化
第3章 提倡个性化学习
过时的标准
没有所谓的“平均”
标准的职业路径
从经验中汲取知识
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实施个性化学习
学习敏捷性
“Brilliant”的个性化学习理念
个性化学习的技术
如何进行个性化学习
第4章 攻克内容过载
需求瞬息万变
付费的学习内容
可汗学院
“翻转课堂”
可汗学院公司化
大型在线开放课程(MOOC)
学习内容库
微学习
内容策展
机器学习策展内容
制定数字化学习策略
帮助彷徨失措的学习者
第5章 知晓同伴的力量
为什么学习不能和快餐一样“菜单”式
缩小代沟
同伴间互动学习的过程
自我反思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给予和接受建设性反馈
领英的同伴间互动学习
建立一个安全的同伴间互动学习环境
建立同伴认可
MBA和同伴间互动学习
与同伴一起学习(喝杯啤酒)
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关键技能
建立一个成功的同伴间互动学习环境
第6章 采用正确的学习技术
打造“大脑的自行车”
探索或创建职业目标
工作带点目的性
为什么首席执行官和公司应该关心目标
了解员工拥有的和急需的技能
实践技能
团队合作解决业务问题
公司文化和技术
学习技术的生态系统
如何创建学习技术的生态系统
第7章 善用数据和洞察力分析技能
将公司学习看作一项业务
衡量学习分析模型的重要性
错误的数据会致命
在公司讲述学习故事
第8章 赋予专业技能价值
培养国家所需技能
公司培养相关技能
专注于技能和调整技能的员工
雇佣惯例:从传统到以技能为主
公司是劳动力市场
技能作为一种硬通货
学位+证书
技能构建群体智慧和能力
衡量技能
技能商数(SQ)
如何使用技商
小结
结语 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