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国际法学——2022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万国专题讲座·讲义版
《万国专题讲座·讲义版》国际法学分册由一线资深授课老师王斌严格按照法考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编写而成。对于考生而言,是法考通关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依托于“深蓝法考”APP的大数据学习模型,结合授课老师多年丰富授课经验,本书搭建专题框架,帮助考生建立学科思维。同时,通过提炼历年司考真题及法考模拟题所涉高频考点,本书在“重要考点课程表”部分归纳总结了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学科的重要核心考点;在“命题点拨”部分重点提示本专题内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点(考点)、考试所出现的高频次考查内容以及对考试内容命题趋势的预测;正文部分通过双色标注,图表讲解等形式,帮助考生理解记忆;“经典考题”版块收录近年来的司考真题及法考模拟题,随学随练。
精准学习,锚定法考通关之路
丢掉考试中40%的分数仍可能通关,貌似宽松;但实际上,过往的法考(司考)每年通过率不到20%,八成以上考生被拒之门外。高容错率、低通过率,似乎是难题太多;而在历年考题中,高难度、易丢分的题目却又屈指可数。这就是法考(司考)的奇特属性,也是被蒙蔽了接近二十年的不解之谜。这一不解之谜所造成的痛苦达到二十年多之顶峰,也加剧了考生的无所适从(刚出考场就开始在网上吐槽)。 2018年,法考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划时代的重大变化——主观题、客观题分开考,主观题开卷考,机考方式改革,内容结构调整等;2019年,考试时间提前,客观题分两批次考试;2020年,考试延期,主观题考试实现全面机考,采用电子法条形式,并出现民法学科与商法学科、民法学科与民事诉讼法学科交叉考查的新形式;2021年,考试再度延期,考生们在延期等待中苦苦坚持、又在坚持中对将会出现的变化迷茫无措。我们不禁疑问,法考还会出现哪些变革? 在迷雾中,我们已经探索了二十多年,从传统的培训,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培训。我们现在确信:以往荒唐的备考方式,是真正的、唯一的谜底。 以往备考是这样的:买上摞起来差不多一米高的书,尽早开始,在两个月内将所有学科快速学完一遍,之后无限循环,在考前达到五轮甚至六轮以上的重复。这种备考方式可称为“消耗式学习”,它需要大量时间,透支备考者的体力、精力,但是否能真正掌握知识点,却是“混沌”的。 “消耗式学习”的另一个场景,是在时间超长的名师视频课件中点播,然后像网络追剧般看完每一个视频。视频课件中“名师”带来的微妙心理暗示,给备考者营造出最舒适的备考体验。然而视频即使全部看完,考题正确率却仍旧难以提升。 “消耗式学习”的失败,在于它试图通过机械式重复学习来谋求理解上的深入,只关注知识的“强行灌输”过程,甚少关注消化与否的结果;只关注知识的“输入”,甚少关注知识的“输出”(即在记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知识“输入”时只考虑到大多数考生的共性问题,甚少涉及每个考生的个性化问题。 彻底揭开不解之谜的谜底,让备考高效的解决之道应当是:在备战法考的全过程中,能始终对考生各知识掌握情况持续测量,之后全面评估考生的掌握程度分布,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重点。这样的路径在考生的个体维度独立建立,便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了对自己而言效率最高且独一无二的备考过程。 万国,以此构建“深蓝法考”。 从2017年开始,深蓝法考APP开始帮助每年备考的考生们通过客观题,再通过主观题!实现了他们法考过关的梦想。“精准学习+个性化定制”的备考方式,让进入深蓝的考生们,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备考模式中,深蓝把备考的一切装进考生的口袋,它是所向披靡的法考通关工具。深蓝成为那些没有非常充足时间、复习时间碎片化且亟需复习效率的在职备考人员的贴心人。 深蓝法考APP客观题备考学习阶段 进入深蓝法考APP的学习,第一步是对考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测评,定制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进入“基础学习+考前冲刺”的深蓝全程学习。学习模式包括:初阶的“学+测”;高阶的“学+测+补”。 随着学习内容及学习阶段的不断推进,深蓝及时安排考生完成与学习进度相同学科的测试卷。测试卷的作用是帮助考生查找学习薄弱环节;接下来,深蓝私教安排考生进入一对一的深蓝问诊课堂,通过课后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考生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学懂、掌握。深蓝在每个学习节点上,都推出法考多学科不同主题的直播授课。进入考前冲刺,深蓝问诊课是考生高效、精准学习的强大学习工具,确保考生对高频考点的全面掌握。 “基础学习+考前冲刺”的深蓝全程学习内容,全部都在考生各自的定制计划中以动态调整的形式不断完美实现,这就是考生们在深蓝法考APP的帮助下,顺利通过的重要原因。 深蓝法考APP主观题备考学习阶段 深蓝依据历年主观题考试内容,将攻克主观题所要具备的能力,归纳为通关核心三大能力,这三大能力是:(1)对主观题具体问题的定性与判断的知识能力;(2)答案定位于法条,确定法言法语关键词的能力;(3)知识答案+法言法语关键词形成表述的能力。 三大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完美地体现在深蓝“精准学习+个性化定制”的法考主观题应试学习产品之中:首先,深蓝通过课前测试对考生学习需求进行初步归因和归类;其次,通过深蓝“学练测+问诊课”,定制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再次,将考生在深蓝题库或学练测中所展示的学习薄弱点,关联到三大能力项下,进行数据整合,以周为单位推出考生主观题三大能力学习数据报告;最后,指导考生进行精准地查漏补缺学习。 同时,深蓝主观题的人工视频批改是目前法考主观题产品中成效显著、口碑极佳的学习通关工具,它的批改效果极大提高了考生对上述三大能力的掌握效率。 深蓝清晰而精准地记录了每一位深蓝考生客观题、主观题学习的全部过程,包括学习上的进步、学习中途的停滞,以及放弃学习之后的倒退等每一个细小环节,生成每一位深蓝考生的学习数据轨迹。这些学习数据迅速提供给深蓝教研团队,帮助他们不断开发新的法考学习产品,造福更多的考生通过考试,实现梦想! 北美冰球手韦恩·格雷茨基的一句话隐喻了远见,令我受益匪浅:“我向冰球将要到达的地方滑去,而不是它曾经过的地方。”教育与技术深度结合形成了完美交集,我喜欢这个交集,也确信“深蓝法考”所做的一切已是个正确的开始。 骆勇 2021 年11 月 一、学科特点 法考中的“三国法”涉及国际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三个部门。三法均以“国际”开头,“国际”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国家间,如国际法;二指跨国的或含有跨国因素的,如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就实质而言,上述三法各有其调整对象,内容有别,命题特点各异。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公法性质。其内容庞杂,涉及国际法律责任、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国际法上的个人、外交与领事关系、条约、国际争端解决以及战争和武装冲突等诸多方面。国际法考点分散,几乎每章都有涉及,近年考试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凡有重要条约者经常考到,如外交关系、条约法、海洋法等;二是当年的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常被考到;三是加强了对相关国内法的考查,如2017、2020年考题考查了中国《国籍法》有关内容。 国际私法主要调整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关系,是典型的私法。其内容较为集中,主要包括国际私法总论、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以及区际法律问题等几大块。以往考试中,总论和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所占分值较大,近年来,对程序性规定的考查有所加强。考生需特别注意的是,2011年4月生效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首次将冲突规范规定在同一部单行法律中,以此为基础,2012年最高法颁布了《关于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20年修正)。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不仅包括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还包括不同国家的个人、法人、国家、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兼具公法和私法双重性质。其内容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支付、对外贸易管理、WTO、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国际投资、国际融资、国际税法等。该法考点集中,体现出明显的“重者恒重”,国际货物买卖、运输与保险、支付、贸易救济措施等内容几乎每年必考,如2016-2017、2019-2020年连续考到反倾销措施。 二、复习策略 对于法考中的三国法,考生复习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奠定其他部门法基础之后再复习三国法。三国法总体上考点分散,记忆内容较多,从应试角度看,不应将三国法置于复习之初,以免后来遗忘。同时,三国法很多内容与其他部门法密切相关,如国际民事诉讼其实属民诉法的涉外部分,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本质是合同法领域的问题。因此,考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应注意先后安排,具备一定基础后再复习三国法,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掌握规则本身为主,不必深究。“法典背后有强大的思想运动”,国际条约和成文国际惯例也不例外,其制定和形成必然涉及国与国关系的考量、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权衡等各种因素。然而,三国法包含法源众多,若把公约和惯例的条文相加,堪比法典。法律资格考试仅考查规则本身“是什么”,至于规则“为什么”如此规定则不属考试范围,考生应将有限的复习时间放在掌握规则本身。 第三,抓住重点内容,获取应拿分数。虽然三国法考点零散,但每年总有重点内容反复出现,对于此类考点,考生应加大复习力度,务必拿分。对于非重点内容,如考生时间有限,一般掌握即可。 第四,注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新增法律法规。这两方面已成为近些年的常考点,考生在复习时应多加留意。 第五,通过做题巩固所学内容。弄懂书本知识并不等于掌握做题技巧,“一看书就懂,一做题就错”是不少考生的通病,对此,还要通过做题加以化解。三国法很多内容远离现实生活,仅通过生活感悟和自身实践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在没有其他途径的情况下,通过做题和分析加深理解是最好的方法。 三、教材体例说明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版块: “知识点”为本书主干,是三国法内容的具体讲解,在学习初期,应先通读该部分所涉内容,打好基础。该部分中还包括“经典考题”和“注意”两个小项。“经典考题”主要在基本内容之后附上经典真题,使考生融会贯通。“注意”则针对易考点和易混淆点,向考生加以强调。 “深度解析”是对某些相对复杂的理论或实践问题的详解和深入剖析,使考生透彻理解相关概念或原理。 “归纳总结”附在有关重点章节之后,是对该部分知识要点的归纳,同时向考生指明复习该章节时应注意的问题。部分章节以表格形式呈现,言简意赅,可作为考生复习后期背诵时使用。 欲通过法考,光看教材不够,必须做题。考生在使用本书时,最好结合我编著的三国法题库,最大程度夯实基础,有效提高成绩。 我的新浪微博@“三国法王斌”。 祝各位考生2022年法考取得佳绩! 王斌 2021年12月 编写说明 《万国专题讲座》是我们万国学校经过二十多年法考(司考)培训之摸索、锤炼,由我们优秀的授课老师和专业的研发中心人员共同创造出来的品牌,它已经成为国内法考培训领域中经典系列之一。 自2016年起,《万国专题讲座》引入互联网技术,打造完成“深蓝法考”学习平台,在传统图书培训环境中加入手机扫码,实现移动互联网式学习。《万国专题讲座》已经升级成为“会讲课”“会刷题”“会答疑”的全新法考学习通关模式。 《万国专题讲座·讲义版》由一线资深授课老师严格按照法考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编写而成。对于考生而言,是法考通关最基础的学习内容。本套书具有如下特点: 1.重要考点课程表 我们与授课老师反复沟通打磨,为广大考生全新呈现了“重要考点课程表”这一版块。 依托于“深蓝法考”APP的大数据学习模型,结合授课老师多年丰富授课经验,提炼历年司考真题及法考模拟题所涉高频考点,重要考点课程表归纳总结了法考学科的重要核心考点。同时,为助力考生全面系统学习,我们与授课老师一道,为重要考点课程表所涉考点配备了相应的视频(音频)课程。考生可通过扫描图书封面的二维码(一书一码),进入“深蓝法考”APP获取相关资源。 在“深蓝法考”APP上,考生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定制学习:反复学习授课老师讲解的课件视频(音频)内容;就相关内容提出疑问,提交“深蓝”获取解答;在深蓝题库中刷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法条库中查找法条,初步建立起学科体系。 实现高效、精准学习,这就是深蓝法考2022年学习包讲义版相较同类品种的最大差异与优势。 2.知识体系图 在每一专题里,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及授课老师的教学模式,以不同形式建立知识体系图。考生在这一知识体系图中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各个知识点(考点)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根据授课老师的讲解,在图上标注出重点、难点和自己需要反复学习的知识点,打造一份属于考生自己的法考学习笔记。 3.命题点拨 命题点拨包括三部分内容:本专题内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点(考点)、考试所出现的高频次考查内容以及对考试内容命题趋势的预测。 在此重点提醒考生,一定要仔细审读“命题点拨”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中,授课老师针对以上内容予以说明并给出复习建议,认真读懂这部分内容能帮助考生实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4.知识点详解 此部分为本书主干,是授课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对各科内容的具体讲解。考生在学习初期,应先通读该部分内容,打好基础;继而根据授课老师针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角度、详细内容的讲解阐述,透彻理解掌握相关制度规则。 本部分有如下特点:一是授课老师将教学中考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易混淆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配置详细的解析,帮助考生明晰哪些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使考生在备考中能够做到明确重点、有的放矢;二是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我们设置了“注意”版块,从多视角进行解析,帮助考生绕开考点陷阱;三是对于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多以图表方式呈现,为考生记忆提供便利。 按照上述思路进行体系化学习后,考生可以清楚地将专题中的重点、易混淆、要背诵的知识点(考点)内容集中总结,按照学习计划从容备考。 5.经典考题 本书所收录的“经典考题”是近年来的司考真题及法考模拟题。遴选试题的标准是考点考查频次必须是2次以上;题目严谨,不能有较大歧义,同时要尽量方便考生查询。其作用是实现同步练习的目的。对于“经典考题”,我们在书中均给出了答案与解析,考生可以仔细阅读。 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及时刷题,找出学习中的漏洞;同时通过做题,体会重点考点、易混淆点、难点的内容,巩固并掌握知识点。 《万国专题讲座·讲义版》与《万国专题讲座·重点法条记忆版》《万国专题讲座·题库版》《万国专题讲座·精粹背诵版》组成超强的万国学习包提供给广大考生,祝福考生们心想事成,实现法考通关目标! 万国深蓝法考研究中心 2021年12月
王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从事法考(司考)辅导近二十年,法学基础扎实,授课逻辑严谨,风趣幽默,善于归纳总结,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对三国法考试规律及考点把握精准,让考生轻松搞定三国法。
万国深蓝法考研究中心,是北京万国学校内设的专门负责图书研发的部门。北京万国学校,是目前中国著名的法律教育培训基地之一。专注于法考(司考)培训二十余年,培训辐射全国。万国追求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创造着行业的标准。万国的系列课程、师资与图书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作为社会办学的知名品牌,万国在国内高端法律培训市场迅速崛起,成为法考培训领域的卓越品牌。
重要考点课程表 / 1
国际法 专题一 国际法导论 / 4 专题二 国际法律责任 / 12 第一节 国际法主体 / 12 第二节 国际法律责任 / 21 第三节 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 24 专题三 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 31 第一节 领土 / 31 第二节 海洋法 / 36 第三节 空间法 / 47 第四节 国际环境保护法 / 51 专题四 国际法上的个人 / 61 第一节 国籍 / 61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 64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 68 专题五 外交关系法和领事关系法 / 79 第一节 外交关系法 / 79 第二节 领事关系法 / 85 专题六 条约法 / 92 第一节 条约的缔结 / 92 第二节 条约的效力 / 97 第三节 条约的解释和修订 / 99 专题七 国际争端解决 / 106 专题八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 115 第一节 战争状态与战时中立 / 115 第二节 对作战手段的限制和对战时平民及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 117 第三节 战争犯罪 / 121 国际私法 专题九 国际私法总论 / 126 第一节 国际私法概述 / 126 第二节 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和制度 / 128 专题十 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 / 141 第一节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141 第二节 物权 / 142 第三节 债权 / 144 第四节 商事关系 / 149 第五节 婚姻与家庭 / 151 第六节 继承 / 156 第七节 知识产权 / 157 专题十一 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 / 165 第一节 国际商事仲裁 / 165 第二节 国际民事诉讼 / 175 专题十二 区际法律问题 / 202 国际经济法 专题十三 国际货物买卖 / 220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 / 220 第二节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 226 专题十四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 250 第一节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 / 250 第二节 其他方式的国际货物运输 / 258 第三节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 261 专题十五 国际贸易支付 / 272 专题十六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 287 第一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法 / 287 第二节 贸易救济措施 / 294 专题十七 世界贸易组织 / 309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 309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法律制度 / 311 专题十八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 322 第一节 国际知识产权法 / 322 第二节 国际投资法 / 329 第三节 国际融资法 / 338 第四节 国际税法 / 345
专题一 国际法导论
命题点拨 本章涉及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国际法的表现形式(渊源)只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三类。第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常被用来作为判断某国际事件合法性的依据,应特别留意三个问题:(1)判断内政的两个标准;(2)使用武力的两种例外情形;(3)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范围。第三,关于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因其涉及中国现实问题,常为考试重点。一是要理解条约在中国适用的三种方式;二是要注意条约与国内法冲突的解决,特别是要区分“民商事范围内”和“民商事范围外”的不同。 一、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即国际法的表现形式。《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被普遍认为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最权威说明。根据该条规定,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其他各项是确立国际法原则时的辅助资料。 (一)国际法的渊源 1.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根据国际法就权利义务内容所缔结的书面协议。条约是现代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 2.国际习惯 国际习惯是由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而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或制度。其形成须具备两个要件:(1)物质要件,即存在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实践(须有通例的存在);(2)心理要件,即此种重复类似的行为实践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存在法律确信)。 注意:上述两项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方能成为国际习惯。 例1:由于甲国海盗严重危及国际海运要道的运输安全,在甲国请求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他国军舰在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在规定期限可以进入甲国领海打击海盗。据此决议,乙国军舰进入甲国领海解救被海盗追赶的丙国商船。安理会的决议能否使军舰进入领海打击海盗成为国际习惯? 答案:不能。国际习惯的构成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物质要件,即存在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二是心理要件,即重复类似的行为模式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不能仅仅因为安理会的一项决议就使一种行为模式成为国际习惯。 3.一般法律原则 一般法律原则指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原则,如“善意”、“禁止权利滥用”、“禁止反言”等。其在国际司法实践中处于补充和辅助地位,很少被单独适用。 同时,《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规定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即为国际法院审理案件时的法律依据。 (二)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 1.司法判例。包括国际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的判例,也包括各国国内的司法判例。 2.国际法权威学者的学说。各国国际法权威学者的学说是确证国际法原则的有力方法和证据。 3.国际组织的决议。国际组织的决议,即使本身对成员国没有拘束力的决议,如联合国大会的一般决议或宣言,对于有关国际法规则的认识和建立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地位高于权威学者的学说。 注意:司法判例、学者学说和国际组织的决议不是国际法的渊源。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