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家的“异域风情”、和风书法美学
中日两国书法家在美学取向、用笔、意趣、宗尚上不同,日本书法家有意无意之间与中国传统保持距离,和风书法美学呈现出来的“异域风情”是值得思考的,也许对当代书法创作者会有所启迪。
◎二玄社授权、西川宁主编
西川宁,日本近代书法的先行者有三位:西川春洞、日下部鸣鹤、中林梧竹(不收学生,没有传承的人),以前二者的门派为基础奠定了日本的书法体系。西川宁是西川春洞之子,自幼濡染书法,学习书学,是日本当代蕞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史家,为“昭和三笔”之一,被称为“不世出的书法巨人”。
二玄社是日本著名的专业性书画出版社,该社出版的书法、绘画临摹范本和工具书质量精良,深受专业人士的喜爱。
◎强大的书法家阵容
西川宁担任主编,全面布局整套书的内容,几乎把日本书法圈重要人物一网全收:松本芳翠、松井如流、小坂奇石、西川宁、手岛右卿、金子鸥亭、青山杉雨、村上三岛、赤羽云庭、井垣北城、梅舒适、小林斗盦、今井凌雪、安藤搨石、炭山南木、殿村蓝田、木村知石、广津云仙等。
◎翻译质量高
翻译ji佳,不仅把原文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句子流畅,而且把作者的彬彬有礼、谦卑随和一并带出来,给人以现场听讲的感觉。
◎收录了中日两国古代和现代众多名作
丛书收录了中国、日本两国古今一流书法家的作品,俨然一部厚实的书法史。
◎书中的理论和实操达到了高度融合
不同于一般字帖,不同于书法理论教程,也不同于个人书法经验的阐述,而是荟萃日本一流书法家的智慧,并汇集历代书法家的智慧,从握笔法讲起,至基础心得、临摹研究、创作构思,蕞后对现代书坛负有盛名的书法家的作品进行鉴赏,让读者多角度地学习书法,并能自由发挥。
◎版面大方得体、纸张质量上乘、印刷精美
版面大方得体:16开大开本,成书尺寸为214×285,内页双栏设计,蕞大限度呈现图片。
纸张质量上乘,印刷精美:纸张采
前 言
因为书法的作用极为特殊,所以有人将之分为实用书法、教育书法、艺术书法等几个领域。但实际上,这一分类是十分幼稚的把戏。针对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是本讲座的基本方针。
从握笔法开始,至基础心得、临摹研究、创作构思,最后对现代书坛负有盛名的书法家的作品进行鉴赏。这是贯穿本丛书各册的基本思路。
最后,我们会简单介绍各种字体的历史,并对书法名品进行解说。对于此类讲座丛书而言,可能会被认为内容过多。但编者认为,书法讲座的作用,在于汇集过去书法之智慧。
虽然本丛书按楷、行、草的顺序进行编排,拜托名家撰文,但各册内容并不局限于以上字体,同时也涉及其他字体。希望读者能考虑到这一点,并对本讲座的内容进行自由发挥、自由应用,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序言
书法学习
中川一政
我看过很多画,也欣赏过很多书法作品。书法比画更直接,它是造型艺术中短兵相接的对决。绘画需要用到很多工具,而书法仅需笔、墨、纸、砚。
旧时,笔墨纸砚随处可得,因此没有人觉得写书法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今日,有人家中或许没有砚台和墨汁。我的房间里常备着绘画用的笔墨纸砚。心血来潮之时,我也会写几个字。
年轻时我从未想过要学习书法,后来才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可能是因为年少时一门心思扑在画画上了。
战争时期,在静冈县大仁宾馆暂住时,我听朋友说三岛市有不少人收藏了白隐慧鹤禅师的墨宝,于是我购得一幅行书“常念观世音菩萨”。因为用来装字画的锦盒表面空无一文,于是就拜托住在同一宾馆的武者先生赐了几个字。
不知何故,我一直对僧人的墨宝情有独钟。寂严、慈云、盘珪、无难等,凡是能想到的僧人,他们的墨宝我基本上都见过。虽然仙厓的书法也不错,但因此前一直无缘得见,所以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自从欣赏了他的一幅很不错的画之后就喜欢上了他的作品,包括
书法。
之后我又开始痴迷于一休的作品,他的作品和仙厓的有相似之处,格调高雅,让人一见即喜。不过,欣赏过不同僧人的作品,就觉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大灯、道元、梦窗的作品我都很熟悉。有时人群之中还会出现一位蓬头垢面、手持铁钵的无名和尚。
前几年去松江市,正巧城中在举办松平不昧公的茶具展览,名家墨迹也陈列其中。在那里我有幸得见月江正印禅师的书法,他的雄浑大气的作品令我感动不已,我感到一股扎根于大地的力量。因为这幅作品,展览上的其他作品皆黯然失色。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解释上述现象呢?恐怕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认为书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书法家写的字,一种是普通人写的字。项羽曾言:书足以记名姓而已。我曾对他的观点深以为然,并为之拍案叫绝。虽然我从未看过项羽所写的字,但是我觉得这种观点别有风趣。
在这世间,想要学习绘画就必须去美术学校,想要学习书法也必须拜师学艺。
还有这样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格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人在入门后就迷失了方向。因此这句格言不是我们凡夫俗子能够随便挂在嘴边的。
如果老师的字写得像螃蟹,那么学生的字也会写得像螃蟹。如果老师的字写得像柳枝,那么学生的字也会写得像柳枝。
大家都会写字,反而容易陷入盲区。技术可以教授,但是艺术却无法传习。一切依赖老师则只会用老师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这样就会忘记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事物。学习就是磨炼自己的眼力,如果蒙上眼睛,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想那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习。
世人言:毛笔自蒙恬始造。那么书法家这一职业应该是始于蒙恬之后了。前文中,我之所以认可项羽的观点也是因为我立足于蒙恬出现之前的年代。那是书法的原点。
富冈铁斋常说自己的画是偷来的。因为他不但吸收了“土佐派”调配颜料的方法,也采纳了“大和绘”的绘画方法。他从天下的作品中博采众长,主动学习。
完全依靠老师是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只要给予一点食物,就心满意足,这和家畜并无二致。野兽从来都是自己主动去猎取食物。又比如,别人带你走过的路,你一直记不住。而自己辛苦走过的路却记得刻骨铭心。这就好比是求道,求道心越强烈,就越不会满足于既得的事物,而是会主动去争取。
虽然富冈铁斋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他的画是偷来的,但我上述的说辞却绝非儿戏。
在绘画这一领域,每个人都在画自己想要画的东西。曾经我一度认为技在身外,如今我却认为技在身内。它已经升华为我的一种本能。
这一革命兴起于印象派之后。凡·高、塞尚等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技法来画画。凡·高的绘画技术并不能用在塞尚的作品上,塞尚的绘画技术对凡·高的作品丝毫不起作用。
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就出现了很多书画名家,比如八大山人、石涛以及扬州八怪等。书法也应是如此?我不太了解。
墨迹如外貌,人人不同。倒不是说千人千面就好,而是说书法家们肆无忌惮、我行我素的创作风格让人感到酣畅淋漓。难怪精通茶道的人会如此尊崇书法。谈起墨迹,此处所说的茶道界主要以宋元时期的禅僧为主,到了后世就越来越索然寡味了。不妨想一想个中缘由。
我认为或许是因为第一代书法家都会像野兽一样自己去猎取食物。而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他们逐渐退化为家畜,只能等着嗟来之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