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团即将离镇,来不及观看演出的孩子被团长邀请参观,然而他遇上的每个马戏团成员都是不折不扣的“怪人”!他们不记得自己从前的模样,只对自己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模样记忆犹新。孩子拼凑着各个团员的说法,发现这些回忆似乎都指向同一个事件,但一环扣着一环的因果链接,却又有对不上的地方。在寻找团长的旅程中,孩子不知道自己将和马戏团一起迈上“离镇”的路途……
鼻子挂墙上的大象、翅膀掉了的空中飞人、没有五官的小丑、不穿衣服的“箱子”……由台湾作家卧斧、绘者伊卡鲁斯合力打造的稀奇古怪马戏团!
孩子参观马戏团经历一连串冒险,像是拼拼图一般,逐渐接近“事件”的全貌。马戏团像是一个人生的隐喻,使我们得以回想自己是怎么成为“自己”的,重新检视我们追寻的究竟是什么。
简洁隽永的故事、可爱奇异的插图,《马戏团离镇》带你离开平凡的小镇,展开追寻梦想的奇幻旅途。
新序 一起想想这个世界,也想想自己。
该替《雨狗空间》和《马戏团离镇》写点什么,但其实没法子写出什么。
《雨狗空间》原于2004 年出版,但书里最早完成的那篇,是2001 年写的。那时觉得看到什么都有发展成故事的可能,日常所见当中处处都是可以放进故事的题材。写故事并不为了出版,纯粹就是想写;也没什么以作为家、以文成名的意图,纯粹就是爱写。书写是个生活的必要,就像有人爱运动有人爱唱歌,有人爱喝酒有人爱发呆,没了这事,生活就仅余生存,没什么趣味。
想写的东西多,能写的时间少,得找个变通方法。
有些创作者的方法是笔记,把一些灵光一闪记下,再设法发展成完整的小说,或者在创作过程里找个合适的位置使用。初始也学着这么做,但记着记着开始有点儿不满足,心忖既然都写了,何不干脆把这些点子写成短短的故事?如此一来,可以记录想法,并且练习意象转换、情节铺排、主题掌握以及字词与句构的使用,更要紧的是,这样可以时时写不同故事练笔─身为一个非天才型的创作者,持续练笔是一定要做的日常功课。
于是就这么写了。
起初不定期,后来自我规定每周至少要写一篇,没打算出版,只是放在自己当时架设的网站。有几篇故事后来被扩张写成短篇,收录在后续出版的作品集中或者发表在文学杂志上头,有些故事就一直停留在极短篇形式,成为某个时空片段思考的标注。有时会有不知从网路资讯海洋何方寻来的网友留言,聊上几句,也有几篇曾被某些杂志在完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收录——没给版税,这还无妨,但把网路上公开的文字在未经作者同意下拿去出版谋利,就很不可取。
更何况这些极短篇被盗用时,多被冠以“网路惊悚恐怖小说”之类名目。
这些极短篇里的确常有惊悚题材,但那其实只是表层样貌,像是电影里的特效场面,自是精心制作,但不是故事的核心,依此替故事定位,不免偏颇。身为创作者,有了读者,自然希望读者读到故事的内里;换个方向来说,阅读作品是种再创作的过程,读者要读出什么来,作者其实管不着,只是先被定了个类型,读者的思考就容易被牵着走,要是没能多想想,那也就可惜了。
像《马戏团离镇》这样的故事尤其如此。
《马戏团离镇》原于2006 年出版,是个加了很多插图的中篇故事,出版时间虽然较《雨狗空间》晚些,但这个中篇原型是个更精简的短篇,创作的时间得推到上个世纪末的1999 年。当时卡在毕业与就业之间的空档,理论上知道自己该寻哪种工作—毕竟念了十几年书好像就是为了最后把所学用来挣钱过活—但实际上念到后来,倒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打算一辈子都做那样的工作。
回想起来,这是一种对教育的偏误。
与学校的集体教育相较,真正启发形塑个人特质的,其实是自己经年累月荤素不忌的各式阅读,是故面对不得不接受的集体教育体制,就将其视为职业训练先修班;这不仅是身为学生对教育的误解,连不少教程设计也抱持相同宗旨。以功利为目标的升学主义扭曲教育的本质,连集体教育最少应当提供的非亲族人际关系体验功能,都被窄化成以分数为业绩的恶质竞争职场预告。
《马戏团离镇》的原型短篇就是在这些思考冲撞时写的。
以情节来看,这个故事有点奇幻童话的调调,当初出版时,也的确有不少读者回响来自青少年;但这故事并不想描述某种脱逸现世就能获得的自由愉悦,相反地,《马戏团离镇》昭示无论在多么非现实的环境当中,僵化的思想模式与不足的自我认知都仍会存在,认识自己是个无论如何都该努力进行的基本功夫。
要做到这事,阅读不是唯一的方式,但可能是最简省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无论是《雨狗空间》或者《马戏团离镇》,出版后的样貌与最初创作时已经有些不同。《雨狗空间》的篇章编排经过重新思考,每篇的内容也重新修润,《马戏团离镇》加入新情节让主题更为聚焦,还承友人伊卡鲁斯大力协助,依不同场景绘制了不同风格的插图。总会好奇读者在书里读出什么,偶尔也在不同场合遇见读者提及他们阅读时的想法。透过阅读,故事说的常比创作者想的更多。
出乎意料的是,十多年后,这两本书有了新的出版机会。
过了十多年,出版了十多本书,对小说的形式与创作的技巧都有更多的想法和体悟,但创作的初衷并没有改变,仍然希望以有趣的情节,包裹应当思考及讨论的各种主题。十多年的岁月可以让一个初生的婴儿长成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当年那些装进故事里的主题,在一批新读者的眼里会如何开展?这事令人好奇,令人期待,能有新读者阅读这些故事,也令人感到荣幸与开心。
有机会推出新版,委实该替它们写点什么。但其实没法子写出什么。
因为想讲要讲的就在这些故事里。真要加添什么,也没法子无视这些年月在大脑里留下的印记与做出的改变。是故除了这篇新写的文字,这两本书的内容都与十多年前的版本相同,凝缩了当年对世界、体制、善恶与种种人性的观察,等着让读者从无论惊悚或奇幻的情节当中将其挖掘释放。当然,读者释出的也可能与当初埋入的主题不同,但这也无妨,故事是个触媒,能够引发思索,都是好事。
感谢您阅读这些故事。希望它们可以与您一起想想这个世界,也想想自己。
著者简介
卧斧,台湾人,1974年生,中原大学医学工程系毕业,任职于出版相关行业。著有《给S的音乐情书》《塞满钥匙的空房间》《雨狗空间》《温啤酒与冷女人》《马戏团离镇》《舌行家族》《没人知道我走了》《碎梦大道》《硬汉有时软软的》《抵达梦土通知我》《FIX》等作品。
绘者简介
伊卡鲁斯,台湾人。插画作品有《马戏团离镇》《死后四十种生活》。
新序 一起想想这个世界,也想想自己。 /001
进场 /001
象 /013
象的故事 /029
空中飞人 /038
空中飞人的故事 /051
小丑 /065
小丑的故事 /080
魔术师 /093
魔术师的故事 /109
驯兽师 /125
驯兽师的故事 /138
箱子 /151
箱子的故事 /163
团长 /173
后记 马戏团离镇,之前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