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梳理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论著。作者以历史时期为经,将史学起源至清末史学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编中国史学的起源和战国秦汉间的史学,详述此时段史学起源、古代史官、先秦史著,等等;第二编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汉魏六朝史学,汉魏六朝时期纪传体、编年体等史著获得极大发展,作者探讨此时期史学蓬勃发展的背景、条件,全面展现汉魏六朝时期史学发展;第三编主通明变的唐宋元史学,史学的自觉自唐刘知幾始,本编中作者从史馆、史学、氏著、史学思想四个方面展现了主通明变的史学自觉;第四编具有启蒙色彩的明清史学,六经皆史、经世致用史学思想出现,清初新学风影响所及深远,史学走向学理上更加独立成熟的发展阶段。
适读人群 :高等院校文史方向师生 《仓修良文集》包含五方面内容,依次为专著、古籍整理、论文集、附录、书信集。文集凡十卷:第1卷《中国古代史学史》;第二卷《方志学通论》;第三卷《谱牒学通论》;第四卷《章学诚评传》(与叶建华合著);第五卷《章学诚和<文史通义>》、《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第六卷《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七卷《中国史学史论集》;第八卷《方志学论集》;第九卷《谱牒学与历史文献学论集》,附录《学术活动年表》、《学术论著编年目录》;第十卷《友朋书信集》。仓先生所撰中国历史要籍解题,收入第七卷《中国史学史论集》。仓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文史通义新编》、《爝火录》以及《中国历史文选》,所撰《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史记辞典》、《汉书辞典》、《二十五史警句妙语辞典》词条,限于篇幅,本文集不再收录。原四本论文集《史家??史籍??史学》、《仓修良探方志》、《史志丛稿》、《独乐斋文存》中的相关序言、前言、后记,分别收入第七、八、九卷中。
1983年我们出版了《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一书,由于当时出版的这类著作不多,因此出版后曾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的欢迎。如今二十六年过去了,不仅书店里早就购买不到,就连许多图书馆也无法借到,馆藏之书也早已被借光了。因为许多借者出于需要,宁可交高出几倍的赔款,也不愿还书,久而久之,藏书自然也就没有了。因而许多青年朋友希望能够再版,对于他们的深情与信任,首先在此表示谢意!当然,原样的再版自然是不可能了,众所周知,二十六年来各个学科都有很大的发展,历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况且从今天的回顾来看,那本书中有些结论显然是不太恰当,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还有个别史料征引上有错误。所有这些,无疑都曾对读者产生过误导,在此有必要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近几年来先后有多家出版社向我提出,希望我在此基础上写一本新的《中国古代史学史》,其中有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由于人民出版社最早提出,所以就答应了他们。既然有此机会,我想有必要首先在此对那本书中明显的错误列举几点,以示向读者作一公开的道歉,我觉得这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应当有的责任感。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慢慢养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即“永远追求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并在做学问过程中,一直以此自律。每个人在做学问过程中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是免不了的,早年作品中的缺误,晚年著作中加以更正,这也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认识到,就应当这样做,古人早就说过,学无止境。现按时代顺序,列举如下:
第一,关于《越绝书》的产生时代和作者问题。在那本书的《汉代其他史家和史著》最后一段曾这样讲:“东汉时期,还曾出现了专写古代历史的著作,赵晔的《吴越春秋》、袁康的《越绝书》,都属于这一类。”这样论述,实际上就肯定了《越绝书》是东汉时代人袁康所作,这就是说这部书的成书时代与作者都是没有问题的,而当时的根据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事实上并非如此,后来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发现这个结论是完全错误的,因此,1989年我就写了《<越绝书>是一部地方史》短文,刊登在《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上。
仓修良(1933—2021),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等。毕生致力于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方志学、谱牒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第一编 中国史学的起源和战国秦汉间的史学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起源
第一节 史学产生的时代
第二节 史料和史官
第三节 孔子以前的史学
第四节 孔子和《春秋》
第二章 战国秦汉间的史学
第一节 战国秦汉间历史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编年体巨著——《左传》
第三节 各种史著的撰述
第二编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汉魏六朝史学
第三章 纪传史体的兴起与发达的原因
第一节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与经济文化的繁荣
第二节 重视人的作用,通过人物传记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节 选举制度在史学上的反映
第四节 《史》、《汉》二书的影响和直接推动
第四章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第一节 司马迁创作《史记》
第二节 司马迁的史学
第三节 《史记》的人民性与艺术性
第五章 两汉之际的史学
第一节 断代史的创立者班固
第二节 汉代其他史家和史著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新地位
第二节 陈寿与《三国志》
第三节 范晔与《后汉书》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的史家和史著
第三编 主通明变的唐宋元史学
第七章 唐宋元史学的特点
第一节 唐宋元时期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通史之风的盛行和各种新史体的出现
第八章 唐设史馆修史
第一节 史馆的设立
第二节 起居注和实录
第三节 唐初史馆所修之五代史和《晋书》
第四节 李延寿的《南史》和《北史》
第九章 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幾
第一节 刘知幾著《史通》
第二节 刘知幾对史学的贡献
第三节 刘知幾的史学思想
第十章 典章制度通史——《通典》和《文献通考》
第一节 杜佑和《通典》
第二节 马端临和《文献通考》
第十一章 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节 《资治通鉴》编修的经过
第二节 《资治通鉴》在史学上的地位
第三节 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第四节 胡三省和《通鉴注》
第十二章 纪传体通史——《通志》
第一节 郑樵和《通志》
第二节 郑樵在史学上的贡献
第三节 郑樵的史学思想
第十三章 唐宋元时期其他史家和史著
第一节 新史体的创立
第二节 新旧《唐书》和新旧《五代史》
第三节 两宋时期当代史的编修
第四节 元修宋、辽、金三史
第五节 目录学的新发展和高度发展的唐宋笔记
第六节 唐宋元时期地方志的编修和舆地学的发展
第七节 唐宋谱学发展
第八节 唐宋元时期杂史举要
第九节 大规模类书的编纂
第四编 具有启蒙色彩的明清史学
第十四章 明清时期史学特点
第一节 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社会特点
第二节 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
第三节 清初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使史学走上考据道路
第十五章 再度以褒贬人物为中心的明代史学
第一节 形成重当代、重人物褒贬的原因
第二节 明代传记概述
第三节 明代设馆编修的史书
第四节 纲目体盛行和史学走向社会
第五节 王世贞和李贽
第六节 胡应麟和辨伪学
第七节 谈迁和他的编年体史著《国榷》
第八节 其他野史举要
第十六章 清代前期史学概况
第一节 开辟一代新学风的清初史学家顾炎武
第二节 王夫之和《读通鉴论》
第三节 顾祖禹和《读史方舆纪要》
第四节 清政府设馆编修《明史》
第五节 对《资治通鉴》的续补
第六节 三通、四库馆的开设
第十七章 清代浙东史学
第一节 浙东史学的统系和特点
第二节 浙东史学的开山祖——黄宗羲
第三节 万斯同在史学上的贡献
第四节 全祖望在史学上的贡献
第五节 邵晋涵的史学
第十八章 清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浙东史学殿军章学诚
第一节 章学诚和《文史通义》
第二节 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和在史学上的贡献
第三节 章学诚的方志学
第十九章 乾嘉史学
第一节 乾嘉史学的特点和概况
第二节 方志与谱牒之盛行
第三节 乾嘉时代的史家及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