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演进及其空间效应研究》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丛书之一,系统论述了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演进及其空间效应,具体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内涵与作用、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演化、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通达性评价与时间演化、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与韧性演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以及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路径等内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命题。2018年4月26日,他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五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要科学发展就必须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从上中下游三大区域来看,重点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长江沿岸考察,第一站就是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宜昌,然后坐船顺流而下考察了长江中游的荆州、湖南岳阳,最后到了武汉,而上次发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号召的座谈会是在上游的重庆召开的。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就是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发展。我认为,这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①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发达的沿海经济带。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构成一个T字形,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本身就与沿海经济带重合,因此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重点和难点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是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座谈会上强调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2014年国家正式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相关省市都有“大开发”的冲动,很可能步入沿海地区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针对这种苗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及时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次他来湖北视察,又强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还要发挥市场主体和全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只有企业的责任意识上去了,才会终结政府环保与企业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真正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实到位,才能形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深入推进有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有总体谋划。没有总体谋划就没有行动指南,就往往容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就是总体谋划,就是一张宏伟的蓝图,相关省市都要按照总体规划来细化措施,稳步推进,有序发展,而不是一哄而上,甚至各自为政。要正确把握总体谋划与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_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多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做到“功成不必在我,成功路上有我”。要结合实施情况及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组织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久久为功。
四是深入推进转型发展。这就要求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破除旧动能就是要转换过去那种以物质投入、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要破旧立新,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方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重庆讲话,主要是讲“不搞大开发”,破除旧动能,侧重点是“破旧”;2018年在湖北视察过程中讲话主要谈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强调培育新动能,侧重点是“立新”。这就要求我们靠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过去我国科技很落后,技术创新很少,主要是在“跟跑”,现在我们追上来了,相当一部分在“并跑”,少数一些领域在“领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引进的技术相对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并且想引进来的高新技术别国通常不会轻易给,特别是国之重器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五是深入推进联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武汉讲话明确要求,正确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可以说,“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定位。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长江经济带要高质量发展,必须是联动发展,即上下游联动,千支流联动,左右岸联动,各个区域联动,各个产业联动,包括水、路、港、岸、产、城的联动。要特别注重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体化推进机制。重点是加快推进重要政策一体化。如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开发区政策、金融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保持基本的统一,要有统一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要避免地区间的非市场化的政策性竞争,通过政府间的政策与规划协调,避免信息不充分条件下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恶果。
田野,男,1990年4月生,博士,河南永城人。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系统复杂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为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多个。在《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咨政建议多篇,其中3篇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用,并上报国办等中央部门。
董莹,女,1988年12月出生,湖北咸宁人。2019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与城乡网络化、城市(区域)空间韧性与长江经济带区域高质量发展等相关研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基础研究,同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学的湖北、武汉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实践研究,参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研究10多项,2项咨询报告被政府领导批示。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秦尊文,湖北荆门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9年至201 8年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现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科技部特聘专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智库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是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和襄阳、宜昌、黄石、十堰、荆州、黄冈等市政府聘请的专家顾问(咨询委员),是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长江师范学院、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单位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学科建设顾问。作为专家组长编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先后获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获商务部批准印发,《湖北荆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武汉市江汉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牵头编制的湖北省和荆州市、咸宁市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分别由省、市政府印发。出版著作近5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授奖14项,其中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委优秀调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二等奖3项。
第一章 交通基础设施的内涵与作用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特性
第二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概况及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交通事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演化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饱和度演化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覆盖度演化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扩展度演化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通达性评价与时间演化
第一节 城市通达性的特征与研究进展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交通通达性的评价方法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局部交通通达性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全局交通通达性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与韧性演化
第一节 复杂交通网络基本特征与研究进展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网络的结构与格局演化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网络的空间韧性特征及其演化
第六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公路交通
第二节 铁路交通
第三节 水运交通
第四节 民航交通
第七章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 加快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第二节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构建区域平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第三节 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层次合理结构完善的综合枢纽体系
第四节 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理念,推动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