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系列画册选录了70年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生动全面地记录了气象事业的发展足迹和突出贡献。通过系列画册,面向社会充分展示了气象事业70年来的生动实践、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了气象事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福祉安康提供的强有力保障、支撑;树立了“气象为民”形象,扩大中国气象的认知度、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积累和典藏气象历史、弘扬气象人精神,能够推动气象文化建设,凝聚共识,汇聚推进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力量。
在新的长征路上,气象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首道防线作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构建了覆盖多领域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打造了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标志认证、卫星遥感应用、大气污染防治保障等服务品牌,开展了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完成了国家和区域气候变化评估,组织了四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探索建设了国家气象公园,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人工增雨(雪)覆盖500万平方公里,防雹保护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有力推动了生态修复、环境改善,气象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参与者、守护者、贡献者。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了农业、海洋、交通、自然资源、旅游、能源、健康、金融、保险等领域气象服务,成功保障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和南水北调、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积极引导了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气象服务,服务领域已经拓展到上百个行业、覆盖到亿万用户,投入产出比达到1:50,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我们围绕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健康等多元化服务需求,创新气象服务业态和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打造“中国天气”服务品牌,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幅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覆盖人群超过10亿,“两微一端”气象新媒体服务覆盖人群超6.9亿,中国天气网日浏览量突破1亿人次,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超过350家,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突破90%,公众满意度保持在85分以上,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先进的气象信息系统,建成了无缝隙智能化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气象观测系统从以地面人工观测为主发展到“天一地一空”一体化自动化综合观测。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7万多个,全国乡镇覆盖率达到99.6%,数据传输时效从1小时提升到1分钟。建成了216部雷达组成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数据传输时效从8分钟提升到50秒。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7颗在轨运行,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风云二号H星成为气象服务“一带一路”的主力卫星。建立了生态、环境、农业、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气象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深入应用,形成了“云+端”的气象信息技术新架构。建成了高速气象网络、海量气象数据库和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每日新增的气象数据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0多万倍。新建设的“天镜”系统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综合监控。气象数据率先向国内外全面开放共享,中国气象数据网累计用户突破30万,海外注册用户遍布70多个国家,累计访问量超过5.1亿人次。
气象预报业务能力大幅提升。从手工绘制天气图发展到自主创新数值天气预报,从站点预报发展到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从传统单一天气预报发展到面向多领域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提前量、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可提前3~4天对台风路径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中国气象局成为世界气象中心,标志着我国气象现代化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70年来,我们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步伐和世界气象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我国气象科技创新由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跑并跑并存的新阶段。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我们不断优化气象科技创新功能布局,形成了气象部门科研机构、各级业务单位和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队等跨行业科研力量构成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气象科技与业务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究型业务。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雷达、卫星、数值预报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气象现代化发展。坚持气象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形成了更具活力的气象科技管理制度和创新环境。气象科技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7项。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全国气象领域两院院士35人,气象部门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人才工程25人。气象科学家叶笃正、秦大河、曾庆存先后获得国际气象领域最高奖,叶笃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和一大批科技人才有力支撑了气象现代化建设。
70年来,我们坚持并完善气象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管理创新,气象事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部门走向社会、从国内走向全球。
领导管理体制不断巩固完善。坚持并不断完善双重领导、以部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遵循了气象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了气象现代化全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进气象事业发展、共同建设气象现代化的格局,满足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发展与改革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务院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气象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管理体制等改革,初步建立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业务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开放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与近百家单位开展务实合作,形成了省部合作、部门合作、局校合作、局企合作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国内开放合作格局。先后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气象科技合作交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气象科技援助,100多位中国专家在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任职,气象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气象事业的深度参与者、积极贡献者,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防御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气象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建立了《气象法》为龙头,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组成的气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形成了由国家、地方、行业和团体等各类标准组成的气象标准体系,气象事业进入法治化发展轨道。
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拼搏奉献中践行初心使命,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70年来,气象事业发展历程中人才辈出、精神璀璨,有夙夜为公、舍我其谁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有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科学家,有奋楫争先、勇挑重担的先进模范,有甘于清苦、默默奉献的广大基层职工。一代代气象人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怀,谱写了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一代代气象人推动着气象事业的长河奔腾向前,唱响了砥砺奋进的动人赞歌;一代代气象人凝练出“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激发起干事创业的担当魄力!
70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气象事业的根本保证。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气象事业紧贴国家、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和体现到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气象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气象事业的根本宗旨。70年来,我们把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作为根本任务,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积极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方面工作,促进气象在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是气象事业的兴业之路。7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强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以现代化引领和推动气象事业发展。我们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谋划推进现代化气象强国建设,确保气象现代化同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气象事业发展目标相契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是气象事业的根本动力。70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集中攻关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气象科技实力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气象事业的活力源泉。70年来,我们紧跟国家步伐,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开放,认识不断深化、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展、成效不断显现,推动气象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系列画册选录了70年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生动全面地记录了气象事业的发展足迹和突出贡献。通过系列画册,面向社会充分展示了气象事业70年来的生动实践、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了气象事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福祉安康提供的强有力保障、支撑;树立了“气象为民”形象,扩大中国气象的认知度、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积累和典藏气象历史、弘扬气象人精神,能够推动气象文化建设,凝聚共识,汇聚推进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力量。
在新的长征路上,气象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序
前言
党和政府关怀篇
党的建设篇
公共气象服务篇
现代气象业务篇
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篇
管理体系篇
精神文明建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