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候影响评价(2017)》是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业务产品之一。
《全国气候影响评价(2017)》共分为五章,首章为气候背景,介绍了2017年全球和中国气候概况以及主要气候系统基本特征;第二章分类综述了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干旱、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沙尘天气以及雾和霾等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第三章阐述了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大气环境、能源需求、人体健康和交通的影响评估;第四章为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一年来国内外有关灾害风险评估的新技术方法、评估模型等;第五章摘录了全国各省(区、市)气候影响评价分析。
《全国气候影响评价(2017)》资料详实、内容丰富,较好地概括了2017年中国气候与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可供从事气象、农业、水文、生态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业务、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体现了气象灾害的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反映出应对气象灾害风险任务的艰巨性。气象灾害风险是指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且这种后果又往往不能准确预料,风险评估就是对风险发生的强度和形式等进行评定和估计。气候是气象灾害风险孕育的环境,影响则是气象灾害对各行各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对气候特征以及气象灾害影响进行逐年总结评估是认识气象灾害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公众了解当前气象灾害风险状况并增强风险意识。
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害损失向综合减灾转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都需要不断创新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深入,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明显减少;死亡失踪人数显著减少。这表明我国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正在日益增强。但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仍然呈现加重趋势:2013-2017年,全国暴雨日数较常年增加了10.4%,高温日数较常年增加了34.8%。气候预估结果显示,未来10-20年我国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高温、强降水、洪涝和干旱等灾害风险增大,大气环境容量继续减少,污染扩散能力变弱。应对气候风险需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气候安全问题,继续强化气候风险管理,合理开发气候资源,保护气候环境。
在极端气象灾害呈频发态势以及防灾减灾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全国气候影响评价》内容重点围绕“气象灾害”以及“行业影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当年气象灾害发生的背景、特征以及对行业的影响,并对当前新的评估方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详尽介绍。相信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有效地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
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气候概况
第一节 全球气候特征
第二节 中国气候概况
第三节 中国气候异常成因简析
第四节 气候系统特征
第二章 气象灾害及影响评估
第一节 灾情概况
第二节 干旱及其影响
第三节 暴雨洪涝及其影响
第四节 台风及其影响
第五节 雷电、冰雹与龙卷风及其影响
第六节 低温冷冻和雪灾及其影响
第七节 高温及其影响
第八节 沙尘天气及其影响
第九节 雾和霾及其影响
第十节 2017年全球气候事件概述
第三章 气候对行业影响评估
第一节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节 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第三节 气候对生态的影响
第四节 气候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气候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第六节 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七节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第四章 专题报告
第一节 中国台风灾害年景预评估方法初探
第二节 中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构建及其应用
第三节 中国热带气旋经济损失原始值及标准化值对比分析
第五章 2017年各省(区、市)气候影响评价摘要
附录A 资料、方法及标准
附录B 2017年全国主要雷电、冰雹和龙卷风事件
附录C 国内外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