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题咏华不注山、鹊山、鲍山、匡山、标山、药山、卧牛山、黄冈、黄台等山头的古代诗文资料,共计920首诗歌,13篇散文,整理校勘后予以注释。
本书对于摸清济南这笔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打造“齐烟九点”文化旅游名片和提升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济南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齐烟九点”一般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牌坊处,北望所见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等九座山头。本书内容是全面搜集关于“齐烟九点”涉及到的九座山头的历代诗文,并对其进行校勘、标点和注释。本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对“齐烟九点”的诗文所做的全面搜集、整理与注释,一卷在手,可尽览其华。
1.本书收录了题咏华
不注山、鹊山、鲍山、匡
山、标山、药山、卧牛山
、黄冈、黄台等山头的古
代诗文资料,共计920首诗
歌,13篇散文,整理校勘
后予以注释。所收录资料
的成文下限时间一般截至
清末(1911),个别材料
延后到民国初期,此外收
录了朝鲜人所作的两首诗
歌。
2.本书共分为十个部
分,其中“鹊山”部分除收录
鹊山诗文外,还收录兼写
华不注山和鹊山内容的诗
文;“其他”部分,主要收录
了题咏其他几座小山的诗
歌和同时题咏多个山头的
诗文。每部分中的材料首
先按照先诗后文的顺序排
列,然后再按朝代先后排
列,同朝代的材料再按作
者的出生年代先后排列。
如果作者出生年代相同,
则按作者姓氏的笔画数多
少排列,同姓氏的依据姓
名中的第二个字的笔画数
多少排列,余者依次类推
;如果作者出生年代不详
,则材料一律排列在本朝
代最后,他们材料的排列
也依据作者姓名的笔画数
多少为序。l如果笔画数相
同,则按该字首笔“横、竖
、撇、点、折”的笔顺先后
为序,相同笔顺者,则按
第二笔排序,余者依次类
推。
3.本书收录的诗文,
其依据版本优先选用经现
代人校点的整理本,其次
选用个人文集的刻本、稿
本或者抄本,再次使用碑
刻、地方志、总集、类书
等资料。材料一般直引自
别集,如果没有找到别集
或无法找到原始出处,才
考虑使用转引。无论是直
引还是转引,一律注明材
料来源。
4.注释时首先说明诗
文出处,再列出作者简介
,最后对诗题内重要词语
作注释。对作者的介绍,
只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时进
行,内容一般包括生卒年
代、字号、籍贯、主要仕
途经历和著作,少部分附
有评价和影响。介绍时尽
量凸显作者与济南的关联
。
5.对文本的注释尽量
通俗易懂。除注明词语典
故外,对不易理解的诗句
酌情予以说明大意。因考
虑读者阅读的方便,对部
分字词进行了多次注释。
内容相同的注文,如果文
字较多,采取“详见某处”的
方法以减少重复;如果文
字不多,则直接注释以减
少翻检麻烦。题咏同一景
物诗文的注释,一般前详
后略。
华不注山
题历城房家园
古风
华不注山
华不注山
济南杂诗十首
华不注行
华不注山
华不注歌
华不注
由湖亭泛舟抵华峰下作
七古
游华不注
送李伯微山东廉使赋华不注峰
华不注山
晓离济南时雨新霁,望华山有作
华不注歌
与平压林豸史泛湖,北抵华不注山,夜从陆归
故山道中
卜山居成有作
敬题德王四画
登华不注峰
同漳源侍御游华不注峰并泛大明湖
华泉歌赠边尚书一首
望华不注峰
同近山年丈登山
登华不注绝顶
同游次黄大中丞韵
同严侍御登华不注峰
华不注
登华不注绝顶
深秋同王鹤松、韩万里二司农登华不注绝顶玩月
宿华阳宫
济南大明湖十首
登华不注山呈同游诸君子
春仲游山未果,饮桃花园醉赋
华不注
同钱、沈二子登华不注
九日同济南诸君登华不注四首
望华不注
无题
历下十咏
登华不注绝顶
华不注
回车涧
……
鹊山
鲍山
匡山
标山
药山
卧牛山
黄冈
黄台
其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