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5 元
丛书名: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上海市市属高校博士点建设基金项目
- 作者:齐沪扬等著
- 出版时间:2004/1/1
- ISBN:9787561913215
- 出 版 社: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146.3
- 页码:10,351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讨论了由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六种类型的短语,从韵律、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详细描述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提出了鉴别歧义的规则等。
三年前,当我捧读沪扬兄《现代汉语短语》一书时,深深感佩他捕捉到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短语(或称词组)在汉语语法中实在是极端重要的一环。朱德熙先生早就指出: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样。词组带上表述性,即可成为小句或句子。基于汉语的这种特点,朱先生提出了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从而把词组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的高度。无疑,这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贡献。
沪扬兄这本由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的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正是本于对短语的深刻认识,全面、系统研究现代汉语短语的一部力作。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优秀教材而获奖,也是意想之中的事。
作为教材,书中界定了短语的范围,并就作为中间站的短语与词和短语与句子的划界与转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现代汉语短语的结构类别和功能类别,以及短语的歧义问题,条分缕析,阐释得淋漓尽致。
然而,教材毕竟不同于专著。教材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要富于启迪性,要引导思考,容量也受限。教材的框架,使沪扬意犹未尽,他与他的学生们心之所向的是对现代汉语短语的重新深入思考。他们朝思暮想,寝食不忘,惟短语萦绕于心。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终于确定了研究方向,找准了切入点。援引陈寅恪先生的话,就是得以“预流”。何谓“预流”?即要有新材料,要研究新问题,要得预时代之新潮流。
引言
一 “N+V”短语研究
二 “V十N”短语研究
三 “V+N”和“N+V”语符串的自然语言处理
章 偏正式[N+V]短语研究
节 偏正式[N+V]短语的功能意义及音组模式
一 偏正式[N+V]短语的功能及意义
二 偏正式[N+V]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
三 偏正式[N+V]短语的音组模式
第二节 偏正式[N+V]短语中的V和N
一 双音节动词的配价考察
二 非典型位置上动词的功能特点和语义特点
三 N的分类考察
四 名词的语义特征对短语的影响
第三节 偏正式[N+V]短语的理解与分化
一 句子理解的心理加工
二 [N+V]短语的心理加工
三 句型判定与歧义分化
第二章 [V+N]定中短语研究
节 现代汉语中的[V+N]定中式短语
一 [V+N]定中式短语的功能及意义
二 [V+N]定中式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
三 [V+N]定中式结构的音组模式
四 [V+N]定中式短语的扩展形式
第二节 [V+N]定中式短语中的V与N的考察
一 [V+N]定中式短语中V的整体特性
二 双音节动词的配价考察
三 [V+N]定中式短语中动词的语义特征
四 对[V+N]定中式短语中名词的考察
五 [V+N]歧义短语中动词和名词的考察
第三节 对[V+N]定中式短语的理解与分化
一 [V+N]定中式短语的组块理解
二 [V+N]歧义短语的分化
三 [V+N]定中式短语的语用理解
第三章 [V的N]偏正短语研究
节 [V的N]偏正短语的构成类型
一 [V的N]偏正短语的两种分类
第二节 V与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
一 不能进入[V的N]偏正短语的名词
二 与N有关的语义限制
三 不能进入[V的N]的动词
四 能与N搭配的V的语义特征
第三节 与[V的N]偏正短语相关的组合
一 [V的N]与“VN
二 [V的N]与“N的V”
三 [V的N]与“VP的N”
四 [V的N]与“V的”
第四节 [V的N]偏正短语的句法功能与语用功能
一 [V的N]偏正短语的句法功能
二 [V的N]偏正短语的语用功能
第四章 [N1(的)N2]短语研究
节 [N1(的)N2]的句法结构类型与语义关系类型的描写与分析
一 [Nl(的)N2]的句法结构类型
二 [N1(的)N2]的语义关系类型
第二节 [N1(的)N2]结构句法类型的理解
一 句法类型的理解
二 句法结构歧义
第三节 [N1(的)N2]结构语义关系的理解
一 基于句法结构理解的语义关系理解
二 语义关系的理解
三 语义关系的歧义
第四节 对语符串中非语法形式的“N1(的)N2”的识别与处理
一 非语法形式的“N1(的)N2”
二 非语法形式的“N1(的)N2”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 对这种非语法形式的识别与理解
第五章 [N的V】短语研究
节 [N的V]短语内部构成成分
一 [N的V]结构中V和N的分类考察
二 [N的V]短语的配价考察
第二节 [N的V]短语的结构类型及功能性质
一 [N的V]的结构类型
二 [N的V]的整体功能和性质
三 动词原形式作主宾语与N的V1短语作主宾语的考察
四 [N的V]的语用功能
第三节 与[N的V]短语相关的问题
一 “N1的N2”与[N的V]
二 [N的V]与“Vl的V2”“N的A”“V的A”
三 现代汉语中的[N的V]“N之V”短语与古汉语的“N之V”短语
四 [N的V]短语与数量短语修饰语
五 “N的V”的语法组合和非语法组合
六 与[N的V]短语有关的歧义问题
第六章 [(V+N1)+N2]短语研究
节 [(V+N1)+N2]格式的结构功能
一 [(V+N1)+N2]的结构描写与分析
二 [(V+N1)+N2]的句法功能
三 [(V+N1)+N2]格式的同形异构辨析
第二节 [(V+N1)+N2]格式的语义分析
一 处所宾语的[(V+N1)+N2]
二 对象宾语的[(V+N1)+N2]
三 其他宾语的[(V+N1)+N2]
第三节 [(V+N1)+N2]格式的限制条件
一 [(V+N1)+N2]格式的语义因素
二 [(V+N1)+N2]格式的句法制约
三 [(V+N1)+N2]格式的语用要求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二)有关动名兼类的问题
构成偏正式[N+V]短语的双音节动词当中有被人们称作“名动词”和“动名兼类”的两类词,前一类是朱德熙(1985a)提出的,是指可以充任准谓宾动词的宾语、可直接修饰名词、可直接被名词修饰的动词。而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看到能进入偏正式[N+V]短语的动词并非只有名动词,如“表达(逻辑表达式)、运输(铁路运输)、展销(服装展销)、征服(武力征服)”等大量的动词就不是名动词。而且很多名动词本身不能受名词的直接修饰,如“翻修、反抗、抚养、付出、核对”等。
处于定中式[N+V]短语中的动词的动词性减弱,名词性增强,于是有人认为它已经转化为名词,或者认为它成为动名兼类词。我们认为:(1)据我们考察,能够进入此短语的双音节动词非常多,且处于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因此不宜将其再另归一类;(□)在给动词定性时,不能以它在某一场合的功能表现为据,应该以它在典型位置的功能体现为据。动词在定中式[N+V]短语中体现出名词性,是受整个短语框架的制约因而动词性未能实现的结果,而非动词本身固有的、稳定的性质;(3)典型的动名兼类词,如“导演、编辑、计划、报告”等作为名词出现时,都有客观的指称物,而定中式中v的指称性需要通过整个短语来表现。所以短语中的v仍是动词。
若某一个动词经常出现于名词性[N+V]短语环境中,它的独立指称能力就会逐渐增强,□终取得名词的地位。所以,当可以出现于名词性[N+V]短语环境中的双音节动词逐渐增多时,不是这类兼类词逐渐增多,就是人们为了减少兼类词的数量,而取消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