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在深圳市光明区深度参与和服务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经验总结。光明区作为深圳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的所在地,一直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样板和最前沿“阵地”,在2019年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组织的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国家部委、深圳市委和专家的一致肯定。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于问题和目标双导向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编制思路和框架体系,对“初期系统谋划,过程推进实施,后期监测评估”的各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阐述;下篇对光明区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实施与落地进行阐述,包括海绵城市指标落实、海绵城市方案技术审查、事中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等海绵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环节,并对光明区一些海绵城市样板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进行案例分析。
本书不但涉及知识面广、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而且集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科研人员、规划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司企业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用书和城乡防灾工程建设领域的培训参考书。
任心欣,四川雅安人,不错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现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低影响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海绵城市建设指导团专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海绵城市实践经验,先后发表与海绵城市相关的学术论十篇,长期致力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建设实践和推广工作年来,主持的十余个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市级科学技术奖或很好城乡规划奖,其中“城市规划低影响开发技术指引、导则等机制研究项目群”项目获得2015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2010年起,担任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课题(2010ZX07320—003)”副组长;参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主编或参编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1章 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综述
1.1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缘起
1.2 海绵城市建设“十三五”发展情况
1.3 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第2章 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的内涵与关键环节
2.1 系统化全域的内涵
2.2 系统化全域的关键环节综述
2.3 关键环节的探索一:海绵城市顶层设计(机制建设)
2.4 关键环节的探索二: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5 关键环节的探索三: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
2.6 关键环节的探索四:建设项目海绵化建设
2.7 关键环节的探索五:建设项目海绵化管控体系
2.8 关键环节的探索六: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
第2部分 实践篇
第3章 顶层设计
3.1 市级顶层设计
3.2 区级顶层设计
第4章 规划
4.1 规划体系
4.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4.3 海绵城市详细规划
第5章 流域系统化方案编制
5.1 小流域海绵城市建设特点及需求
5.2 系统化方案与上位规划的关系梳理
5.3 流域区域问题识别
5.4 系统化方案目标及指标
5.5 问题区域系统化建设方案
5.6 新建区域系统化建设方案
5.7 年径量控制率效果评估
5.8 水环境整治效果评估
5.9 水提升效果评估
第6章 过程管控
6.1 技术审查
6.2 现场巡查
6.3 行为管控
第7章 竣工验收与运营维护
7.1 竣工验收
7.2 运营维护
第8章 效果监测与绩效评估
8.1 区域监测体系构建
8.2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方法
8.3 海绵城市项目绩效贡献评价
8.4 海绵城市建设效费评估分析
第3部分 成效篇
第9章 光明区海绵体成效概况
9.1 区域概况
9.2体情况
9.3体成效情况
第10章 典范达标片区
10.1 典范片区概况及目标完成情况
10.2 建设项目安排及绩效监测方案
10.3 径流控制效果监测及模型评价
10.4 径流污染控制监测及模型评价
10.5 水体环境质量评价
10.6 绩效监测及模型评结
第11章 典范项目
11.1 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
11.2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11.3 开明公园
11.4 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
11.5 甲子塘城中村综合治理工程
11.6 光明水质净化厂PPP项目
第12章 未来展望
12.1 光明模结
12.2 精细化设计指引
12.3 浅表流建设指引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