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直被奉为普通心理学教科书的典范之作,其主要作者西尔格德自1928年便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设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课程,他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于1953年独自编写了本书第1版。由于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特别适合作为初学者的授课或自学教材。本书自出版后就一直普受赞誉,到1962年第3版时,销量高达40万册。其后陆续被翻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种语言,是全世界大学广泛使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
为适应心理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本书自1967年修订时开始增加新作者,以期融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和新出现的分支领域。50多年间本书已出至14版,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始终代表心理学教材中的黄金标准。虽然新作者都是各领域的专家,但为了纪念西尔格德对本书和心理学教育的贡献,本书始终保留西尔格德为主要作者的地位。
本版在保留了以前各版图文并茂、善于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内容并记住大量信息的优点的同时,还在双面论证前沿研究等栏目中,将心理学领域的材料与古老的争论一并呈现给读者,向读者全面展现了心理学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对心理学毫无基础的初学者,还是想深入了解心理学全貌的心理专业学生,都必定能从本书中汲取充足的养分。
【教材丰碑】本书是美国典型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常春型教材,自1953年初版至今,一直是心理学教材中的黄金典范,被世界各地的著名大学采用作为普通心理学教材。
【与时俱进】为融入心理学界新的研究内容和心理学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分支领域,本书三四年就修订一次,并从1967年起开始增加新作者,但为了纪念西尔格德对此书和心理学教学的贡献,始终保留西尔格德的主要作者地位。
【内容全面】本书18章可大致分为5个部分,首先确定心理学的本质,接着介绍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然后讨论动机、情绪等心理特征,接下来是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后是有关社会心理的内容。这个框架几乎被所有普通心理学教材采用。
【科学客观】贯穿全书的基本观点,是所有的心理现象皆有其神经生物基础,行为的神经基础栏目鲜明地反映了心理学借助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巩固自己的科学地位。而双面论证栏目则客观呈现了不同派别的对立观点,呈现了心理学的活力。
【易教易学】本书的概念摘要表和阶段小结、全章总结,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这本教材的师生整合、记忆所学内容。书中图文并茂,除了有大量与内容相关的精美插图外,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擅长用图表表现研究成果,除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还能锻炼学生阅读研究报告的能力。
前 言
《西尔格德心理学导论》(Atkinson & 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第14版(2003),在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中又注上一个新纪元。本书除了元老级的作者史密斯(Smith)、贝姆(Bem)与诺伦-霍克西玛(Nolen-Hoeksema)外,还加入了三位新作者:密歇根大学的芭芭拉·L. 弗雷德里克森与斯蒂芬·马伦(Stephen Maren),以及华盛顿大学的杰弗里·洛夫图斯(Geoffrey Loftus)。虽然弗雷德里克森、马伦和洛夫图斯并非心理学界的新人三位均为备受尊崇的国际知名学者与教授但他们给本书带来了新的视野。因此,目前本书的作者群包括了得以拓展我们视野的专家:从生物心理学、认知与知觉,到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再从正常发展到心理病态领域。所有这些作者均为获奖连连的学者,他们提供了心理学界主要议题与研究发现权威的评论。
经典与当代的研究
经典的研究是建构心理学的基础,能让学生了解且心领神会,是相当重要的。本书持续涵括这些研究,并强调它们对本领域及我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冲击。然而,当前心理学界也有大量的创新研究,在本书这一版中,我们也收录了本领域被看好的新研究,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脑部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对感觉与知觉基本研究所进行的创新应用、情绪议题的新研究潮流、人格的遗传与进化论、心理病态的起源与治疗的关键性研究、对文化的社会心理观等。结果,这使得本书成为内容包罗万象、精彩万分,得以总览心理学方面旧有与崭新研究的巨著。
生物学、进化与文化
有三个主题贯穿本版的普通心理学:生物学、进化与文化。我们保留前面版本对行为之生物基础的重视,只不过我们还将此生物取向研究,扩展到其他某些章节中。例如,我们在第三章讨论气质、第十三章中探讨人格时增加了遗传方面的信息,也更新了第十章动机的生物模式;我们在第十四章加了一节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并在第十五、第十六两章中扩充且更新了心理疾病之生物取向的研究。综观全书,我们还设计了称作行为的神经基础之小版块,以突显出行为的生物基础。
我们还增加了心理学的进化观点的篇幅。例如,在、第二两章,均增加专论进化心理学的节次;在第十一章摘述了情绪的进化方面要点,且在第十三章增加一节讨论人格的进化心理学理论。
全书一致强调的第三个重点,在于文化及其相关论述。例如,第六章,我们讨论了酗酒的文化差异;第十二、第十三章摘述了有关智力与人格测验的文化偏差证据;在第十四、第十五两章中,我们讨论了不同文化间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心理疾病的普行率的差异;第十六章,我们讨论心理疾病的社会文化取向及文化特殊疗法;在第十八章,我们聚焦于文化与社会认知方面的近期研究。
变更的主要内容
第14版有大幅的修订,除了对所有主要章节进行更新,还重新编排了某些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数据。本版一些实质的改变依序叙述如下。
章 心理学的本质
- 提出心理学研究如何影响政策的新例证,以协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例如,章首关于提升阅读计划的短文,事实上即为心理学正确性的讨论。
- 有关心理学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经过了全面改写,以强调和当代心理学运动间的关联。例如,标题为主观论观点的新节次,即提出了与当代社会、人格与文化心理学间的绵密的关系。
- 标题为21世纪的心理学的前沿研究,以科际整合的观点,摘述了心理学各方面的发展,如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情感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
- 新的文献回顾法一节,解释了元分析的逻辑,此研究法在全书中常被提到。
第二章 心理学的生物基础
- 本章开头以新增的菲尼斯·盖奇(Phineas Gage)案例,探索了复杂心理特质(即人格)与脑部之间的关联性。
- 关于行为的进化的新节次,阐明了自然选择过程是如何在行为特质(如男性的攻击性)的背景中运作的。
第三章 心理发展
- 章首短文说明了儿童发展速率及父母对其发展期望两方面的变异性。
- 增加了一节讨论儿童心灵理论的认知发展新研究。
- 新增的前沿研究,摘述了按摩治疗对病痛婴儿发展的影响。
- 新加了遗传对气质影响的信息。
- 扩充了青少年发展的篇幅,并予以更新,包括少数族裔青少年对种族认同方面的讨论。
第四章 感觉过程
- 全新的绪论,使得学生能了解到感觉方面的研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修订讨论感觉的一节,并扩展内容,使得描述更为完整,有:(a)光的特性;(b)心理生理历程(增加了Steven的指数定律的描述与解释)。
- 增加信号检测论一节。
- 强调同分异构体在三色说发展上的重要性。
第五章 知觉
- 整个绪论都有更新:(a)通过帐篷与熊的故事提出了研究知觉的动机;(b)对知觉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生态观。
- 前沿研究中,描述了一则应用虚拟实境以减轻严重疼痛的新研究。
- 注意自成一节,除了篇幅大增外,还联结到第四章的内容,因而也提供了观察本章其余部分的一个参考架构。眼球运动一节也扩充了篇幅。
- 在辨识一节中,增加了整合的问题:前注意与注意过程。
- 增加了抽象过程一节。
- 知觉恒常性的讨论已予扩充,并将错觉一节整合进来。
第六章 意识
- 新的章首短文摘述了日常生活中解离或丧失意识的经验。
- 讨论了酒精滥用与依赖的文化及性别的议题,新的篇幅还包括墨裔美国人对饮酒行为的教化效应。此外,还解释了为何男性的饮酒量往往大于女性。
- 更新了药物滥用的近研究与统计资料。
- 全新的前沿研究专栏讨论了吸烟的遗传学。
第七章 学习与条件反射作用
- 为阐述学习的原则,本章开头增加了介绍如何教导人们新把戏的短文。
- 开辟新的一节以讨论包括抑制性条件反射作用在内的议题。
- 新辟一节专论学习与条件反射作用的神经机制。
第八章 记忆
- 本章新版以一篇有关了解记忆对如何在犯罪-司法体系中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性的真实案例,作为开篇短文。
- 本章重新编排,以厘清并强调将记忆分成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及长期记忆的传统三元论,同时还描述了该论点的历史渊源:阿特金森-谢夫林理论。
- 感觉记忆、注意及短期记忆间的关系本版对其加以描述。此外,对部分报告及时间整合的经典实验也做了描述。
- 全新改写建构的记忆一节,以将讨论司法体系中目击证词之重要性的研究整合进来。
第九章 语言和思考
- 包含了讨论语言神经基础的新内容。
- 新的前沿研究专栏摘述了《决策与大脑》。
- 有关句法、原型,以及原型与分类的普世性的内容,都彻底作了更新与扩充。
第十章 动机
- 想要与喜欢的前沿研究新专栏摘述了贝里奇(Berridge)与其同人的研究,他们将脑部分成想要与喜欢两个系统。
- 讨论物化理论的新节次,详述了心理学对瘦长的理想媒体形像影响心理健康领域中罹患饮食失调疾病的比率,以及其他与性别有关的差异性所提出的解释。
- 双面论证的序文重述了章先天与后天的争议,摘论每种观点所采取的立场。
第十一章 情绪
- 本章重新编排,且新加了一段讨论情绪与心情的区别。
- 关于认知评估的讨论已予以更新,加入了支持认知评估在情绪经验的因果角色之新实验。有关非意识评估及评估的神经生物学等篇幅也已经更新。
- 新增的一节讨论主观经验,以及强调进化重要性的思想-行动倾向。
- 全章都补述了积极情绪的新研究,并于前沿研究一栏中专论。
- 关于情绪对评估与判断之作用的数据已予更新,还包含了新的范式转变研究、面部表情的沟通功 能,以及面部反馈假说。
- 新增了一节,讨论情绪调节,以及两性与文化在情绪方面的差异。
- 关于攻击的内容,除了资料更新外,还包括与冲动性攻击有关的脑功能受损,以及一篇暴力视频游戏影响的元分析研究。
第十二章 智力
- 本章重编,只讨论智力,而将讨论人格测量的数据移至第十三章。
- 新加了一节关于智力测量的文化议题,讨论智力测验的可能偏差,导致非强势团体成员得分明显偏低的结果。
- 将有关争论文化议题的智力理论包含在内。
第十三章 人格
- 人格测量的内容移至本章。
- 新增一节讨论人格的进化论。
- 有关防御机制的讨论,本版包含在弗洛伊德理论一节中。
- 扩充了投射测验的篇幅,将讨论文化偏差的新资料包罗在内。
- 增加一节讨论有关人格遗传学的研究。
- 新辟的前沿研究专栏,论述了以药丸(如百忧解)来改变人格。
第十四章 压力、健康及应对
- 整章对文化的议题做了更彻底的讨论。例如,在论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时,我们加入了各种族不同普遍率的数据,并扩充一节论及深受PTSD所苦的波斯尼亚难民。
- 新增一节讨论PTSD的生物学。
- 扩充了压力与免疫系统功能间关系的篇幅。
- 新辟的前沿研究专栏,讨论宗教与健康。
第十五章 心理疾病
- 一篇聚焦于强迫障碍男性的个案研究,拉开了本章的序幕,向本书读者引介了心理疾病。
- 新辟的前沿研究专栏,着重于自杀生物学的论述。
- 焦虑症者、情绪障碍及精神分裂症者的神经显像研究,在这些相关的节次中均有摘述。
- 变态定义的讨论,本版还强调了文化在界定变态上的重要性。
- 讨论焦虑障碍一节,本版还加入了歇斯底里发作(ataque de nervios),一种常见于拉丁文化、近似焦虑症症状的疾病。
- 讨论精神分裂症的节次,本版还讨论了精神分裂症在不同文化表现及诊断上的差异性。
第十六章 心理异常的治疗
- 章首的短文描述一位精神分裂症者所接受的各种治疗,以及他家人认为有效的疗法。
- 绪论部分,本版还增加了一篇中国古代对心理疾病观点的论述。
- 关于心理疾病的医药治疗的描述,已做了极大的更新。
- 新辟的前沿研究专栏,着重于心理疾病的草药疗法。
- 本章经重新编排,加入了新的一节,提供了有关心理疾病的各种文化特有疗法的内容。
第十七章 社会影响
- 本章卷首引介一篇有关情境的影响力的短文,并成为贯穿整章的主题。
- 讨论社会助长、去个体化、旁观者效应及从众的一节,已做了大幅的修订与更新。
- 新辟的前沿研究专栏,讨论人众无知与大学生的饮酒问题。
-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研究与讨论业经改写,新加入了一段以快速的突发性特征解释服从的论述。关于意识形态的辩护一节也已更新,除了纳粹德国与美国军队事件的论述外,还加入了回教徒主义者及琼斯镇信徒的数据。
- 新的一节自我辩护,将讨论认知失调论与自我知觉论的经典研究工作并在一块。
- 体制化规范是另一新的节次,以较广义的观点,重新整理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并加入了将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教训应用到美国当前监狱政策的论述。
- 更新了群体思维的论述,反映出一个将不良的团体决策关联到社会认同的维护与团体规范的新理论,同时摘述了团体成员多样性的好处。
第十八章 社会认知
- 本章卷首的短文,强调了两历程思维模式(两个思维模式:自动化与控制性),且此要点也贯穿了全章的内容。
- 在新辟讨论刻板印象自动激发历程的一节中,重点摆在论述20世纪90年代后期几篇非直觉性的研究上,并增加了讨论种族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
- 在讨论刻板印象的新节次及其推论中,呈现了阿希(Asch﹐1946)与凯利(Kelly﹐1950)的经典研究。这些研究明白地显示出:刻板印象与先前的声望是如何影响印象的形成及所推论的结果,并将这些结果延伸、关联到有关女性及非裔美国人的推论研究上。
- 关于自我预言实现一节所进行的实质修订,包括了证实自我预言实现能自动且潜意识地产生的新证据,以及两则竞相解释自我预言实现理论的全新讨论。
- 增加了一节,讨论个人化历程及力求控制偏见与刻板印象的做法。
- 新增一节,讨论爱与自我扩展、人际吸引,以及移情作用对喜欢的影响。
- 新辟的前沿研究专栏,讨论文化与认知,重点为尼斯贝特(Nisbett)与其同人所提出的新理论与实征研究。
确保学生学习成功的设计
在第14版,我们增加了一些新的设计以协助学生学习本教材:我们的概念摘要以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总览关键概念;新的小结摘述了每一节次的要点;本版将关键思考问题摆在每节后面,以挑战学生去整合并扩充方才读过的材料。此外,第14版仍持续保留先前版本中较重要的教学设计:章节目次让学生先行浏览即将探讨的主要议题;文内核心概念的定义,指出了每节中重要的概念,并在初次呈现这些概念时即摘述其定义;详尽的本章摘要,则复习了整章的主要观点。小结与本章摘要协助学生整合并保留该章节的关键信息(Reder & Anderson﹐1980)。
保留与改进的专栏
第14版保留了过去版本受欢迎的专栏,并予以改进。双面论证(过去被称作当代心理学的声音)以来自享名国际的心理学界巨擘势均力敌的论文,将心理学的重大议题带入学术殿堂。此专栏向学生介绍了探讨心理学重大问题的不同取向教导学生关键的思考技术并协助他们体会该议题尚无定论。例如,在第三章,主张先天假说的朱迪思·里奇·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和另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Jerome Kagan),即相互辩论着双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八章,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与凯茜·佩兹德克(Kathy Pezdek)发表了有关记忆复原的辩论性文章;第十七章,马德琳·海尔曼(Madeline Heilman)与费伊·克罗斯比(Faye Crosby)以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法,相互争论着保障行动计划的价值。
前沿研究(过去被称作心理学研究的开拓者)摘述了心理学界崭新与首创的理论,或是介绍心理学研究对当前问题的应用情形。第14版大多数章次所撰述的前沿研究是全新的,学生将会被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以及心理学研究应用于探讨重大社会议题的情形所吸引。这些例证包括经由虚拟实境方式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第五章)、自杀的生物学(第十五章),以及人众无知与大学中的饮酒问题(第十七章)。
著者简介
西尔格德(Ernest Hilgard,19042001),早期研究动物和人的条件反射,后来研究人的动机作用和无意识过程,晚年主要从事美国心理学史的研究。194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4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C. 阿特金森(Richard C. Atkinson,1929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曾任加州大学校长。
E. 史密斯(Edward E. Smith,19402012),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部部长。代表作有《认知心理学:心智与脑》。
诺伦-霍克西玛(Susan Nolen-Hoeksema,19592013),生前先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和耶鲁大学,曾担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是国际知名的学者、教师、导师和学界领袖。代表作有《变态心理学》。
译者简介
洪光远,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硕士,曾任台湾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中文版导读 i
前 言 iv
章 心理学的本质 1
节 心理学的领域 5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7
第三节 当代心理学观点 11
第四节 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 17
第二章 心理学的生物基础 29
节 建构神经系统的基石神经元 32
第二节 神经递质 36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组织 37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 51
第五节 进化、基因与行为 52
第三章 心理发展 63
节 先天与后天 66
第二节 新生儿的能力 68
第三节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72
第四节 人格和社会发展 82
第五节 青年期的发展 91
第四章 感觉过程 99
节 感觉形式的共同特性 102
第二节 视觉 109
第三节 听觉 118
第四节 其他感觉 124
第五章 知觉 135
节 知觉的作用 138
第二节 注意 140
第三节 定位 143
第四节 辨识 149
第五节 抽象过程 158
第六节 知觉恒常性 159
第七节 行为的神经基础:脑部的分工 164
第八节 知觉的发展 167
第六章 意识 177
节 意识的不同层面 180
第二节 睡眠与梦 183
第三节 冥想 191
第四节 催眠 192
第五节 精神药物 195
第六节 超觉现象 206
第七章 学习与条件反射作用 215
节 学习的各种观点 218
第二节 经典条件反射 218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 225
第四节 复杂学习 233
第五节 行为的神经基础:学习与条件反射 237
第八章 记忆 247
节 三种重要的分类 250
第二节 感觉记忆 252
第三节 工作记忆 254
第四节 长期记忆 261
第五节 内隐记忆 269
第六节 建构的记忆 273
第七节 改进记忆 280
第九章 语言和思考 289
节 语言和沟通 292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297
第三节 概念和分类:建构思想的基石 303
第四节 推理 309
第五节 形象思考 314
第六节 行动中的思维:解决问题 317
第十章 动机 327
节 酬赏与诱因动机 330
第二节 内稳态和驱力 333
第三节 饥饿 336
第四节 性别与性欲 346
第十一章 情绪 361
节 情绪的成分 364
第二节 认知评估与情绪 365
第三节 主观体验与情绪 370
第四节 身体变化与情绪 374
第五节 面部表情与情绪 378
第六节 情绪的反应:情绪的调节 380
第七节 情绪、性别与文化 382
第八节 攻击 384
第十二章 智力 395
节 心智能力的测量 398
第二节 当前的智力理论 404
第三节 遗传学与智力 411
第十三章 人格 419
节 人格测量 422
第二节 心理分析理论 426
第三节 行为主义理论 436
第四节 认知理论 438
第五节 人本主义理论 443
第六节 进化论 447
第七节 人格的遗传 449
第十四章 压力、健康及应对 459
节 压力事件的特征 462
第二节 压力的心理反应 466
第三节 行为的神经基础:压力的生理反应 470
第四节 心理因素与应激反应 477
第五节 应对技巧 482
第六节 压力管理 486
第十五章 心理疾病 495
节 变态的定义 498
第二节 焦虑障碍 502
第三节 心境障碍 511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 517
第五节 人格障碍 524
第六节 多重人格障碍 528
第七节 以心智丧失作为一种法律辩护 530
第十六章 心理异常的治疗 537
节 历史背景 540
第二节 心理治疗技术 543
第三节 行为的神经基础:生物疗法 559
第四节 文化与性别对治疗的影响 564
第五节 增进心理健康 566
第十七章 社会影响 573
节 他人在场 576
第二节 顺从与服从 583
第三节 内化 594
第四节 团体互动 600
第五节 要点重述:社会心理学对一些似乎难以解释的事件的崭新观点 605
第十八章 社会认知 611
节 印象形成 614
第二节 态度 625
第三节 人际吸引 631
第四节 要点重述:两种社会认知模式的说法 638
附录 统计方法与测量 645
重要词汇 657
出版后记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