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盐商的历史形象在晋商五百年岁月中,尽管亦有闪亮之处,然而 遗憾的是,与票号商的深入人心相比,其鲜明与深刻的历史印记却不广为 人知。而河东盐商作为晋商历史上次成为庞大商人集团崛起的标志, 对于地方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山西商人群体文化的形成和影响,皆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
河东盐业历史悠久,从远古华夏起源的传说开始,各个部落就在围绕 盐池展开激烈的斗争,著名的莫过于黄帝与蚩尤之战,至今仍在河东地 区流传并形成相关习俗,号称蚩尤后人居住的蚩尤村至今仍存在。至 春秋战国,历早的大盐商猗顿,在距离盐池咫尺的猗氏县,通 过捞采、贩运監盐,使财富大量聚集。并且其长袖善舞,以致贤拟王 公,驰名天下 0在汉唐时,河东被君王称为国家股肱,为国家税收、财 政作出巨大贡献。尤其在战争时期,凭借盐池盐利,统治者得以迅速恢复 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生产生活,因此该地受到统治者高度重视。唐代天 下之赋,盐利居半,河东盐利就占其中1/4,大唐的繁华盛世,与盐利 密不可分。发展至明清,从经济角度来看,在17至19世纪近代中国商业迅 速兴起阶段,盐业因其带来的巨大财富,成为政府始终围绕制定政策的重 中之重。政府不断完善盐政制度和管理措施,而盐业商人更是逐步发展成 商业领域里的巨贾豪商。政府与盐商的关系亦愈发紧密。
河东盐业不仅带来自汉唐以来形成的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影响,亦包
括从明初盐法开中起,逐步加强管理的盐政政策和制度影响,以及通过盐 业贸易而兴起的蓬勃的地方经济、鲜明的社会习俗、发达的教育和完善的 城市建设等。另外,当地商人群体的迅速壮大,还有本地显赫官商家族的 形成,都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中后期盐政制度的改变,大量河 东及晋省其他地区商人随之迁居淮扬,由于其地位的重要和规模的庞大, 河东及晋省的独特地方文化和传统习俗对淮扬社会和文化习俗产生重大影 响,并对当地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河东盐业发挥重要影响的历史里,大量商人、官员、甚至统治者 皇帝都在盐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将盐业经济的辉煌推向极致。 但这一切只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无法改变河东盐业的历史轨迹,其优势 和不足同为一体,既为其带来辉煌,也为日后衰落埋下伏笔。河东盐业在 历史中的真实形象,是本书所关注的重点。获得这一结果,可以利用它所 经历的年代所保留的古籍文献、地图、历史遗址等对其形象进行恢复,也 可以根据现当代现状来看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功能;但是,为了尽可能 接近河东盐业的本来形象,还需要将它置放于原本所处的历史和地理环境 中,以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生产发展水平去展示、研究它。本书一方面 通过时代的推进展示河东盐业的全貌,另一方面亦在各时代中,描绘、呈 现其重要的特点,以使河东盐业及盐商群体以立体多维的历史形象,讲述 晋商岁月的辉煌开端。
在首章,着重探索河东盐在文明起源之初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影 响,通过大量瑰丽传奇的神话传说,以及早期社会凭借盐池获利的史 实晋国称霸诸侯的史实,展示了河东盐池的历史重要地位。
第二章,在汉唐时期至元代的漫长岁月中,在剧烈的朝代鼎革里,河 东盐池总是被两方以拉锯似的形式反复争夺,激烈异常。对盐池的进一步 开发和利用,使河东成为任何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的区域,股肱之郡的称号 可谓实至名归。元代虽然倒退了盐池的生产技术,但是建立了历史上首个 盐务专城,通过完善的建制和城市格局及独有的盐业教育机构的设立,为 其之后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迅速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呈现盐业贸易从辉煌走向衰败的过程。明代,通 过边境政策开中制的推出,盐业经济迅速崛起,并通过一系列的 后续政策,将盐业及盐商的发展推至高峰。盐业贸易及盐商的辉煌,持续 至清代中期,形成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地区盐业经济及盐业文化。及 至清代中期,盐业贸易陷入自身制度的桎梏,亟待变革,终一场持续数 年的盐政改革,打破了原先的旧格局,获得了一定的改观和发展,同时也 瓦解了原有的盐商垄断局面,大的豪商巨贾彻底衰败。盐业贸易不再是人 们趋之若鹫的领域,盐商亦无当年豪奢风雅的影踪。盐业贸易回归正常贸 易利润的范畴,盐商也再无官方特权和特殊地位。关于河东盐业,则另有 其他制约因素,即产量缩减、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与浇晒海盐的制盐工 艺不同,池盐生产受气候影响非常大,乾隆中后期开始,屡受涝灾影响的 河东盐池产量持续下降,行盐领地不断缩小,贸易规模和影响随之减小。 这些问题互相关联,终形成了河东盐业完整的发展轨迹。
盐业贸易尽管衰落,豪富盐商也走下历史舞台,但是凭借盐业兴起的 城镇建设、城市文化、城市生活习俗、社会风情等重要领域,仍旧蓬勃兴 旺,尤其是盐务专城一~城,仍在持续稳定地发展,其盐业经济仍能起 到辐射的作用,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