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四章。第一章为特色针法,主要介绍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针灸医家和针灸特色疗法;第二章为特色灸法,主要介绍艾灸疗法的创新和当代医家创立的新式灸法和技术;第三章为特种针法,主要以国家颁布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GB/T21709)中所列特种针法为依据,介绍传统或创新的特种针法;第四章为微针疗法,介绍临床常用微针疗法的腧穴名称、定位、主治和操作方法。
第一章针法
第一节注重穴位配伍的针法
第二节注重操作术式的针法
第三节注重理论创新的针法
第四节注重补泻的针法
第五节 陇原针灸名家疗法
第二章灸法
第一节麦粒灸技术
第二节三伏灸技术
第三节温针灸技术
第四节热敏灸技术
第五节雷火灸技术
第六节铺灸
第三章特种针法
第一节三棱针法
第二节皮肤针法
第三节穴位埋线
第四节埋针法
第五节火针法
第六节水针法
第七节浮针法
第八节针刀法
第九节激光针法
第十节红外光针法
第十一节 蜂针法
第十二节粗针法
第四章微针疗法
论
第二节各论
一、头针法
二、眼针法
三、耳针法
四、鼻针法
五、腕踝针法
六、第二掌骨侧针法
七、手针法
八、足针法
九、面针法
十、口针法
十一、舌针法
十二、人中针法
十三、尺肤针法
十四、手象针法
十五、足象针法
第一章针法
第一节注重穴位配伍的针法
一、邵经明一五针法
(一)邵经明简介
邵经明(191pan>一2012年),河南西华县人,河南中医学院任医师。16岁跟随名医郭玉璜学医,1958年调至河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历任河南中医学院针灸任、针灸系名誉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大全》副主编。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指导老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参编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学》《各家针灸学说》等,撰写《针灸锦囊》《针灸哮喘》等专著。在国内外刊物上文60余篇,其论文《针灸哮喘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委科技成果。
(二)学术思想与成就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重病证合参,求诊断
邵经明教授认为,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证,本虚是能失调,尤其是肺脾肾能低下;标实为痰饮、瘀血内伏,六淫之邪外袭。邵经明教授哮病强调“发作治标时治本”的这一基本原则。哮病骤发,多为邪实,应以除邪治标为主;喘鸣等症,或久病在未发作之时,应以扶正固本为主。“五针法”是指肺俞、大椎、风门三穴,因大椎为单穴,肺俞、风门是双穴,针刺五针而命名。根据邵经明教授多年的临床体会,为辅助针灸哮病提,减少发作,医者在接诊病人时,首先要明确诊断,同时依据中医的四诊合参辨清阴阳虚实寒热,如诊断不明确,反会使病情加重,同时也不利于医结经验。凡病邪侵犯于一脏一腑或某一部位。他常取2-4穴,有时仅取一穴即见。但对某些复杂病症,如偏遍、面髧等,病邪累及他经,治方时不但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方面,可适当多取几穴,以加。不论取穴多寡依病情而定,以精简为原则。
2.重整体辨证,擅长用背俞穴
邵氏临证不仅取穴精、见效速,而且善用背俞穴脏腑病,许多屡经无效的内脏病,经他针灸后常获良效。临床上针灸背俞穴,能调整相应能,善治本脏腑疾病,同时还能与本脏腑有关的周身五官疾患。如哮喘,他常取肺俞为主,配大椎、风门等,有控制发作和作用;心悸,常取厥阴俞、心俞,配内关、足三里,强心定悸作用明显;吞咽困难,常取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配足三里、膻中、中脘等,有理气化瘀、豁痰利,迅速恢复纳食之效;肠粘连,常用俞募配穴法,取脾俞、胃俞、大肠俞,配中脘、天枢、章门、足三里等,有通降腑气、调肠通便作用。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由于这些穴位与脏腑密切相关,故脏腑有病,往往反映在相应背俞穴上,表现为按压时有痛感,或舒适感,正如《灵枢·背腧》所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3.针技强调气,手法真娴熟
邵氏针、行针、补泻手法等方面颇多创见针上,两种单针法,即注射式及指压捻入针法,具有简便、快速、省时、等优点。行针上,他探索出许多催气及行气手法,如急性剧烈疼痛或痉挛等症,他常用捻捣、颤指等手法强刺激可使疼痛消失、痉挛缓解;对年老体弱、久病虚羸的患者,他常用留针候气、搓捻催气及艾灸等方法促使经气来复,气至病所;对下针后反应迟钝,甚至很难找到感觉的患者,他常退、探寻、运气逼针等手法促使针感出现,并激发感传。在疾病针刺留针过程中,他还强调要认真行针2次,以加强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