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教师如何适应信息时代、信息检索操作与方法、信息处理操作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等方面入手,条分缕析地进行研修指导与问题解析,帮助教师厘清思路,顺利走上信息素养提升之路。
第一章信息素养:数字化时代教师的素养
第一节教师如何适应信息时代
第二节教师为什么需要信息素养
第三节教师信息素含什么
第二章信息检索:教师成为信息海洋的员
第一节信息检索:指引信息方向的航行地图
第二节检索工具:获取信息资源的工具
第三节网络资源:良莠不齐的海量资源
第四节优质教学资源:课程的外援支持
第五节信息泛滥:信息洪流中的大问题
第六节信息保护:信息隐私的自我保护
第三章信息处理:教驾驭繁杂的信息
第一节信息意识:决定了教师的信息能力
第二节信息筛选:辨别出好的信息
第三节信息分析:挖掘信息背后的意义
第四节信息整合:创造出新的信息
第五节信息表达:正确地表达信息
第四章工具应用:教师依靠信息技术改善教学
第一节强大的技术:教学中为什么要使用工具
第二节信息呈现工具:学生深度理解
第三节知识建构工具: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四节课堂互动工具: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第五节数据分析工具:行精准教学
第六节分享交流工具:实现混合式教学
第五章方式改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
第一节教与学创新:为什么行方式转变
第二节情境学习:让学生置身其中…
第三节基于网络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主人
第四节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
第五节泛在学习:让学习随地发生·
理论与应用
理论导航
一、信息化正在改变社会:信息化的三大特征
人类社会正在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信息化的三大特征。曾说:
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2]
1.数字化
数字化的概含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逻辑层面,数字技术把人与物的各种信息变成数字信号或数字编码,通过各种程行处理,并伴随和推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发展,逐入数据化与智能化等更高的阶段。数字化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数字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产业变革,其中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数字化带来了数据化。数据化是指问题转化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直观的形式就是企业形形色色的报表和报告。数字化是人类全面迈向智能社会的必由之路。
2.网络化
网络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正在改变着世界,而传递一切信息的基础就是连接。连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是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与物之间的相互感知。就像世界的神经,连接无处不在。无论是处于信息爆炸的发达地区,还是困于封闭环境但渴望与世界沟通的落后地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因连接而衍生出的可能。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9.3%。互联网覆盖范一步扩大,数字鸿沟不断缩小。[1]
从一般意义上讲,只要具备通信网络条件、计算机或上网装置,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也可以下网;既可以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流连,又可以回到现实社会。在信息网络中,每个网民既可以充分获得信息,又可以有选择地扩散信息,尤其是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及可视网络电话等,可以与天涯海角的人直接对话。在信息网络中,人机交互性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主体创造需求。信息网络化表现等性。在信息网络中,网民之间都等的,没有与卑贱、富有与贫穷之分,也没有等级、地位之别。信息网络的这等性,能充分发挥网民的个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