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北方寒地杂粮发展状况,主要杂粮作物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及技术要求和技术规程。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杂粮发展现状、杂粮优质高效栽培、绿色食品杂粮生产、有机食品杂粮生产、绿色有机杂粮生产技术规程。
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其他粮豆作物。主要有高業、谷子、荞麦(甜荞、苦莽)、燕麦(莜麦)、大麦、糜子、薏英,籽粒克以及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烧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鹿嘴豆、草豌豆等作物。其特点是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早、耐瘠薄,是区域性农作物。
长期以来,杂粮一直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粮食供给不可缺少的辅助粮源。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们对主食消费结构已不仅仅满足于大米、白面、面是在注重营养均衡的同时更加注重食物的多样化、性、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优质作物,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立粮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产品优势区。杂粮因具有大宗粮食所不具备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正是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和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作物种类。因此,坚持以基地为依托,以标准化栽培为基础,以优质高产、绿色有机和营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杂粮生产,大力杂粮产业发展,必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抵御自然灾害、丰富农产品种类,满足市场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寒地旱区位于科尔沁沙地末端,历就是杂粮优势产区,是松原大部分轻度盐碱地区,因其的地理位置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多种杂粮。当地有着的杂粮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是我国优质杂粮的重要产区之一。该区域生产的杂粮品质优良、风味、营养丰富,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和糖类,而且具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成分,食用价值兼备,营养能齐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创建了林甸县的“珍珠红”红小豆,杜蒙县的“小明绿”绿豆,肇州县的托古小米,大庆市大同区的双输树小米,肇源县的古龙贡米、乾绪康“月子米”和大红高梁等众多驰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农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产品生产由追求数量向优质、绿色有机和标准化方向转变。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普及杂根优质栽培技术,推广绿色、有机、和标准化生产,组织编写了《中国北方寒地旱区杂粮优质生产》一书。本书介绍了北方寒地杂粮发展状况,主要杂粮作物的,绿色、有机生产及技术要求和技术规程。本书的出版,将一步挖掘杂粮生产潜力,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确保生产,优质,打造杂粮产品区域品牌,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脱贫攻坚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站等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该书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阅读参考。由于编写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的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批评指正。
王世喜
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委员会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特殊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庆市学科“作物栽培学科”带头人,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神农特聘研究员”,大庆市中华职任,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管理等工作,先后获得各项农业科技成果43项,文56篇,编著专著2部、主编图书2部、参加编写图书3部,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工作者、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科普工作个人等称号。
郑殿峰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杂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黑龙江农垦植,黑龙江省杂粮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承担项目和课题10余项,省级课题40余项;发表研究学术论文1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出版专著8部,教材2部;荣获黑龙江省政府特贴、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科技个人;国家奖励评审入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入库专家。
第一章杂粮发展现状
第一节杂粮生产及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杂粮生产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黑龙江省杂粮发展状况
第二章杂粮优质栽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谷子优质栽培技术
第三节高粱优质栽培技术
第四节糜子优质栽培技术
第五节荞麦优质栽培技术
第六节燕麦优质栽培技术
第七节大麦优质栽培技术
第八节薏苡优质栽培技术
第九节绿豆优质栽培技术
第十节红小豆优质栽培技术
第十一节芸豆优质栽培技术
第十二节鹰嘴豆优质栽培技术
第十三节芸豆大台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三章绿色食品杂粮生产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A级绿色食品谷子优质生产技术
第三节A级绿色食品高粱优质生产技术
第四节A级绿色食品绿豆优质生产技术
第五节A级绿色食品红小豆优质生产技术
第六节 A级绿色食品芸豆优质生产技术
第七节 A级绿色食品菜豆棚室优质生产技术
第八节A级绿色食品菜豆露地优质生产技术
第四章 有机食品杂粮生产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有机谷子优质生产技术
第三节有机高粱优质生产技术
第四节有机绿豆优质生产技术
第五节有机红小豆优质生产技术
第六节有机糜子优质生产技术
第七节有机荞麦优质生产技术
第八节有机豇豆优质生产技术
第九节有机燕麦优质生产技术
第十节有机薏苡优质生产技术
第五章绿色有机杂粮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节 A级绿色优质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二节 A级绿色优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第三节 A级绿色优质糜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四节 A级绿色优质荞麦生产技术规程
第五节 A级绿色优质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
第六节A级绿色优质燕麦生产技术规程
第七节A级绿色优质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八节A级绿色优质红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九节A级绿色优质芸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节A级绿色优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一节有机优质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二节有机优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三节有机优质糜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四节有机优质荞麦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五节有机优质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六节有机优质燕麦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七节有机优质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八节 有机优质红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九节有机优质芸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二十节有机优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杂粮发展现状
第一节 杂粮生产及其意义
一、杂粮及其应用领域
杂粮是小宗粮豆的统称,具有生育期短、耐贫瘠,抗逆性强的特点,概括而言是小、少、特、杂。杂粮主括芸豆、红小豆、绿豆、黑豆、m豆、蚕豆、豇豆、小扁豆、鹰嘴豆、草豌豆、饭豆等杂豆类作物以及谷子、高粱、大麦、荞麦、燕麦、糜子、慧苡等杂谷类作物。可以说,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等五大粮食作物以外,其他粮豆均属杂粮。
杂粮应用领域广泛,杂粮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全面且含量高,并富含胡萝卜素、卵磷脂、维生素E、黄酮、芦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活性脂肪酸等。杂粮主要的用途是人类食品,其次是动物饲料,并因含有多种成分而食几年,国内外不仅仅注重以杂粮来改善膳食结构,还在杂粮天然活性成分分离提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杂粮在膳食、医药、品、化妆品、精细化工与轻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杂粮涉及的技术领域
类多,但涉及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很多共性,如脱粒、干燥装、淀粉和蛋白制取、淀粉改性、育种与种植技术等,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有育种技术、种植技术、加工技术、提取分离技术等。
杂粮产业在我国改善民生,国民健康、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以及保障国家粮食等方面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越发突显。面对黑龙江省和国内杂粮生产形势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发的迫切需要,黑龙江省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门从事选育、种植技术和杂粮加工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并对具有市场前景的杂粮产业新技术加以中试,集成,再转化到企业中,不断向企业和基地提供成熟、配套的工程化成果,打造一个面向全国的高工程技术研台,以聚集人才、聚集成果、集、成果的工程化转化及人才培养,为推动我业又好又快发展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杂粮产业的意义
杂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食粮,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还支撑了中华五千年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院士李振声联合了十多位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给科技部和写信,提出要重视小宗粮豆作物,不能只抓大作物当前,杂粮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国家粮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民健康素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杂粮在粮食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是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部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是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压舱石”,粮食不仅是指粮量满足需求,含区域均衡供应、营养、环垃等因素。长期以来,杂粮一直是我国粮食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粮食供需不可缺少的辅助粮源。
(pan>)杂粮能够维持我国粮食的区域供衡。据统计,旱作耕地占全耕地积的34%,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贵州、青海、河北等15个省区,这些省区不仅旱地面积大,而且丘陵、瘠薄地占较大比重,其瘠薄耕地达到747.5万hm2,贫瘠地区的人口约7869万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有些地区适合种植具有特殊生育特性的杂粮作物。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早作农业占杆她面积的70%,常年以种植杂粮为主,全年杂粮产量为80万t,占粮产量的50%:计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大约有58万农民靠杂粮为生,常年种植面积达2.3万hm以上,年产杂相7万t。在贫弃地区发展杂粮生产可有效增加当地粮食供给,调整粮食的区域均衡供应,有利于减轻国家粮食区衡压力。因此,充分发挥杂粮耐早、抗逆等特点。因地制宜大杂粮生产,可调整我国粮食的区域均衡供应。
(2)杂粮是补灾救灾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在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时,采用改种?形的方式,可有效解决灾后当地粮食紧缺和农民收人等问题。如203年浙江省持续商国民水稻和玉米产量有所下降,政府将14万kg的储备子紧急调往灾区,灾后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