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辉煌灿烂,但因屡遭历史的战乱和劫难,传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蓬勃开展,特别是近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令人惊喜的考古新发现面世,犹如开启了许多深埋地下的文物库房。数量空前的古代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据以改写中国艺术史,特别是唐宋以前的古代艺术史。大量丰富的新获得的文物考古资料,一时还难于被艺术史家,尤其是广大中国古代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因此,必须有人从事开路架桥的劳作,本书的编写,正是想达到这一目的。
两位长久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专家,将美术考古的成果分类整理,每类文物又以其发展成熟、辉煌的时期为重点,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进行扼要的介绍,并配有600余幅彩图,力图全面勾画中国艺术历史的发展轨迹,与读者一起探寻发现中国艺术之美。
我们依据什么了解已逝的艺术风貌?
考古百年,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蓬勃展开,数量空前的古代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面前,为构建一部中国艺术史积累了丰富的标本素材。每一件标本。都讲述着一个关于远古艺术的故事,它们连缀在一起,汇合成一部动人的锄头掘出的艺术史。
两位长期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专家,将美术考古的成果分类整理,进行扼要介绍,配以600余幅彩图,全面勾画中国艺术历史的发展轨迹,与读者一起探寻中国艺术之美。
杨 泓 1935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文物》月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考古月刊编辑委员会顾问。并被聘为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研究中国汉唐考古学、中国美术考古和古代考古。先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等书的撰写工作。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逾300篇。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古代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1980)、《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文物出版社,1997)、《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中国古兵与美术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2007)等。并与李力合著《华夏之美中围艺术图鉴》(香港中华书局,1993)和《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三联书店,2008)。
李 力 1952年生于吉林省,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文物》月刊编审。著有《华夏之美中国艺术史图鉴》(合著);《文武之道》(合著);《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秦汉美术);《中国文化通志魏晋南北朝文化志》(合著);《文物与美术》(合著)。
目 录
前 言
1 美的萌发
2 原始陶艺
3 彩陶
4 陶器上的图画
5 陶器的造型
6 丰收女神
7 美石与玉
8 治玉工艺
9 八千年前的真玉
10 红山文化玉器:玉龙和玉凤
11 良渚文化玉器:神人兽面徽识
12 夏商玉雕:仪仗和宝玩
13 两周礼玉:环佩铿锵
14 汉玉:等级与不朽
15 夏鼎的传说
16 青铜礼器
17 青铜器的造型
18 兵器装饰
19 金文铭刻
20 新兴的铸造工艺
21无声的军阵秦俑
22 精致的汉俑
23 生活中的俑像
24 动物雕塑
25 两晋南北朝俑群
26 纪念碑式的石雕
27 陵墓石刻
28 三彩造型
29 图绘缘起
30 汉代的绘画
31 汉画像石
32 汉画像砖
33 拼镶砖画
34 吴晋画艺
35 兰亭之谜
36 北方的画风
37 佛教艺术东传
38 金铜佛造像
39 中国石窟寺的再发现
40 石窟寺艺术之一:壁画和泥塑
41石窟寺艺术之二:石雕
42石雕造像和造像碑
43 舍利容器
44 隋唐绘画
45 山水花鸟画的发展
46 唐代墓葬壁画
47 五代绘画
48 两宋画院和文人画
49宋画艺术
50 宋辽金墓葬壁画
51元代绘画
52 原始瓷器
53 六朝青瓷
54 隋唐瓷艺
55 宋代名瓷
56 辽瓷与西夏瓷
57 元青花
58 明清彩瓷
59 漆器之一:早期的镶嵌装饰.
60 漆器之二:
61 丝绸和丝绸之路
62 金银工艺
63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64 唐代木构建筑
65 辽金建筑遗存
66 《营造法式》
67 大都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布局
68 塔和桥
69 长城和宫殿
70 园林艺术
71 家具溯源
72 汉魏以前:席地起居的家具
73 屏风和帐
74 南北朝家具:向高足过渡
75 隋唐家具:高足时尚
76 宋元家具:高足成风
77明式家具:实用器与艺术品
后 记
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