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3辑以纪念列斐伏尔诞辰120周年为主题,主要分为以下方面:首先是对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部分文章的选译,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辩证的矛盾、第五版前言、英译版序言等内容。其次是国外重要学者对列斐伏尔哲学理论、社会批判理论、列斐伏尔与马克思关系研究的论文选译。后是我国列斐伏尔哲学研究的成果,包括我国中青年学者刘怀玉教授、张笑夷副教授围绕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列斐伏尔与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与萨特、列斐伏尔异化理论等内容的讨论。
卷首语
列宁曾经指出《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德国经济学家的这部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有它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的问题只能通过日常生活自身来解决。西方后形而上学即现代的生活哲学是对现代性危机与困境的一种反思。某种程度而言,超越形而上学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当然包括对生活的思索,但这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生活哲学,或者说马克思哲学中有现成的生活哲学。恩格斯也曾指出在任何一个微小的学科领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与发现都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面向就是作为现代性危机诊治的历史现象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直接地是内居于近代市民社会的日常想象之中的生活哲学,而是在战胜与摆脱近代形而上学阴影(包括经验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作为对现代性根本质疑的历史想象的生活辩证法。但是归根结底在马克思的时代,日常生活问题还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次要主题。日常生活批判是20世纪哲学的基本转向和基础性具体存在论问题。从20世纪以降,日常生活世界出现了多重危机,对这些危机的哲学反思也有多重路向,例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许茨等人对生活世界的理论探索。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谱系当中,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则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新论域,列斐伏尔的功劳正在于他想要填补马克思主义中为薄弱的日常生活问题这个理论空场。
列斐伏尔是学界公认的法国辩证法之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奠基人,都市马克思主义的开拓者,西方批判理论空间转向的先行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由于他将马克思哲学的异化理论和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现代日常生活哲学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的新领域和新学科,遽尔成为了与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萨特、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比肩而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杰出代表。在其近乎一个世纪的生命旅程中,其研究的主题随着时代关切而不停转换,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日常生活、乡村、城市、空间、国家、节奏、现代性以及后现代主义等重大领域成为其为现代社会循脉问诊的关键锁钥。列斐伏尔的哲学创造力犹如长青之树,使其成为二十世纪法国左翼思想璀璨星空中虽不是闪亮耀眼,但却胜似一颗经久不灭指引航向的恒星。
随着国内对其著作的加速译介,列斐伏尔的形象日益丰富饱满,近年来国内对其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如火如荼,成绩卓著。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列斐伏尔思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理论声音,例如,有学者认为列斐伏尔思想前后期有断裂并认为他的理论实现了空间转向,有学者认为空间生产并非列斐伏尔思想的改弦易辙,而是日常生活批判的瓜熟蒂落;再例如,国内外对列斐伏尔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多重模式:其一结构主义地理学解读模式,这种模式忘记了列斐伏尔是反结构主义的;其二后现代主义文化主义解读模式,这种模式忘记了列斐伏尔是反后现代主义的;其三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模式,这种模式忘记了列斐伏尔是反经济决定论的。国内较多参照大卫·哈维的空间经济学思想解读定位列斐伏尔,遮蔽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中的存在主义后人本学的辩证法思想,进而忽视了对列斐伏尔早期日常生活批判思想的研究。
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列斐伏尔早期开辟的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星星之火,便没有后来居伊·德波、阿格尼斯·赫勒、卡莱尔·科西克、尤尔根·哈贝马斯、米歇尔·德赛图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燎原之势,更无法洞悉其城市空间哲学的真正鹄的,也就无法整体性地体知其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惓惓之忱。
2021年恰逢列斐伏尔诞辰120周年,以万物互联、算法治理、加速、内卷等为症候的信息智能技术对人们的日常体验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造成的普遍性的生命沦丧、生活危机甚至重塑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世界整体图景的认识论想象,无论是出于对社会生活实践问题进行解答的迫切渴望,还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都有必要重新思考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方法,研究作为对生活的间接批判的哲学,就是体察作为对哲学进行直接批判的日常生活。
为表达对列斐伏尔的纪念,也为了进一步系统推进国内有关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展,本辑特别推出了列斐伏尔专题以飨读者。该辑上篇组织译介了被汉语学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忽视的经典文萃,首先是列斐伏尔1939年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该书第五版的序言,《辩证唯物主义》一书是列斐伏尔观察资本主义世界现实社会转型,开展日常生活批判的方法论基础,是列斐伏尔未来哲学的纲领性文献,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其次,上篇所选列斐伏尔著作英德译本序言或者后记,是进入列斐伏尔思想世界的不可多得的向导,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一书的德语版后记以及英译本序言,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德译本后记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施米特的手笔,作为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学生以及因批判理论闻名的学者,阿尔弗雷德·施密特是从阿多诺式批判理论的视角来看待列斐伏尔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人。英译版序言为我们梳理了列斐伏尔思想产生的哲学与政治效应以及近年来英语世界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美国学者的文章,将列斐伏尔与哲学巨擘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为我们呈现了列斐伏尔之法国理论与德国批判理论的内在相关性与差异性,并说明了如何通过社会抽象统治关系的转型建设新社会的巨大潜能。
此外,为了增进学界同行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关注和深入了解,本辑还特别选编了国内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的一些代表性文章,这些文章紧紧围绕着重思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这个视角与主题,为我们呈现了列斐伏尔早期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多重面向、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总的来说,大概可以归纳如下几个方面,,对列斐伏尔早期有关被神秘化的意识的研究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拜物教、异化与物化理论,为我们今天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右翼民粹主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对列斐伏尔《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对突破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第三,对日常生活批判与空间批判理论的承继与转向关系的研究,对于整体性地思考列斐伏尔前后时期的思想变迁理路具有参考意义。第四,对日常生活哲学的中国化思考,特别对于我们深思后疫情时代的生态文明之路、创造美好生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也注定要在直面每一时代的社会历史现实中彰显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日常生活批判与日常生活解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深入认知,而这种认识有可能成为新生活革命的诞生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或许我们能够从这位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大师那里找到直面日常生活的哲学智慧,站在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虚无主义本质进行超越与透视这样的历史高度上重新思考新生活的可能性。
后,为了更好地鼓励青年学者进行原创性的研究,为那些仍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自我展示、对话交流的平台,本辑开设青年学者论坛栏目。该栏目不限定选题,不限制篇幅,鼓励那些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进行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一栏目的开设,也期待《社会批判理论纪事》能够得到国内学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张一兵,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组主要成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列斐伏尔诞辰120周年纪念专辑
卷首语 3
辩证唯物主义(1939) [法]亨利·列斐伏尔8
第五版前言(1961) [法]亨利·列斐伏尔9
章 辩证的矛盾(1939) [法]亨利·列斐伏尔14
《辩证唯物主义》列斐伏尔诞辰120周年纪念专辑
卷首语 3
辩证唯物主义(1939) [法]亨利·列斐伏尔8
第五版前言(1961) [法]亨利·列斐伏尔9
章 辩证的矛盾(1939) [法]亨利·列斐伏尔14
《辩证唯物主义》新英译版序言(2009)* [英]斯蒂芬·基普弗60
亨利·列斐伏尔与马克思的当代诠释(1964) [德]阿尔弗雷德·施密特73
列斐伏尔与社会批判理论(2019) [美]克里斯·奥坎89
从日常生活的神秘化批判到总体人的辩证想象* 刘怀玉108
构建一种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的马克思主义 张笑夷126
前进逆溯法:从列斐伏尔到萨特 陈硕139
作为异化辩证法的辩证唯物主义 周泉149
日常生活的神秘化意识及其批判性超越 鲁宝163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总体性方法论探析* 王玉珏185
亨利·列斐伏尔的整体人思想 潘可礼 姜汇泳197
马克思的总体人及其诗性革命 陶惠娟213
异化、日常生活与社会:重构马克思的日常生活维度 吴頔226
青年学者论坛
消解资本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程萌237
欧洲左翼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禚明亮252
下辑预告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