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三版)由两部分共六章构成:部分介绍了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第二部分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分四章介绍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主要职能。 全书在保留管理学主要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针对企业实践吸收了管理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如: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企业社会责任等。本书注重案例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在各章节配备了大量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方便在学习管理理论的同时与实践结合起来。本书考虑到教材的实用性,除了在内容上深入浅出、重难点突出,还在每章之前提出学习目标,在章节之后附有本章小结和习题集锦,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巩固知识点。本书还突出了内容的实践性,在章节前插入开篇案例,课中引入相关知识点的企业案例,课后设置讨论案例,一方面希望引起学习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兴趣,更直观的了解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管理学》(第三版)理论知识突出,实践性强,因此适合作为普通高校以案例学习为特色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别是MBA学员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供企业管理者和从事管理学研究的人士阅读和参考。
本教材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为核心,按照课前导读-理论阐述-古代管理案例-实践拓展-课后习题的内容布局进行撰写。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的科学,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
成的,是管理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交叉点
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哲学、数学、社会学、
心理学、技术科学、决策科学等。
管理学也是各大高等院校管理学院和商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是管理
类课程的基础。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就明确要求把管理学基础作为普通高等院
校本科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在经济管理类,特别是
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力图在本书中全面地介绍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管理思
想的发展过程,抓住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管理学是
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
应用,即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的,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除了对理论进
行清楚的阐述和讲解外,还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价值和优势,注重对学生学习管理
学的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本书的编写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每章内容之前都安排了学习目标,
有助于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并且每章开篇都有短而精彩的
案例作为引导。其次,在每章的相关理论介绍和阐述中,引入了情景小故事和扩展阅
读供学生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后,在每章的结束部分都安排了能够反映我国
企业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讨论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理论,培
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研究
生合著,由齐丽云副教授统稿。其中,汪克夷编写了第1章和第2章;齐丽云编写了
第3~6章。同时研究生郑皓心、金菁、吕正纲、曹舒畅参与了教材编写过程中案例
的收集、整理以及排版工作。
(第三版)
管理学
II
本书主要面向以案例学习为特色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员, 也可作为企业
管理、市场营销等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材,从事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的工
作者也可阅读和参考。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诸多不妥,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对书中所引用的相关案例的作者表示感谢。
编 者
2021年9月17日
齐丽云,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市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管理类教学案例十余篇。
部分 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1章 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 2
1.1 管理3
1.1.1 管理的概念 3
1.1.2 管理的重要性 8
1.1.3 管理的二重性 10
1.2 管理学 12
1.2.1 管理学及其特点 12
1.2.2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8
1.2.3 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22
1.3 管理者 22
1.3.1 管理者的定义和类型 22
1.3.2 管理者的作用 24
1.3.3 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 26
1.4 本书的内容安排31
第2章 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8
2.1 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40
2.1.1 早期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以前) 40
2.1.2 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19世纪末) 40
2.1.3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41
2.1.4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41
2.1.5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2
2.2 管理思想的早期和萌芽阶段43
(第三版)
管理学
IV
2.2.1 早期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 43
2.2.2 工业革命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45
2.3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47
2.3.1 泰勒的生平和贡献 47
2.3.2 科学管理的内容 49
2.3.3 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52
2.3.4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 53
2.3.5 组织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61
2.4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63
2.4.1 孟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研究 63
2.4.2 霍桑实验 63
2.4.3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 64
2.5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66
2.5.1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66
2.5.2 企业文化理论 71
2.5.3 变化与管理的未来 75
2.6 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77
2.6.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范围 77
2.6.2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80
2.6.3 绿色管理与可持续性 81
2.6.4 管理者与道德行为 82
第二部分 管 理 职 能
第3章 计划职能90
3.1 计划概述 91
3.1.1 计划的含义和特征 91
3.1.2 计划的类型 93
3.1.3 计划的要素 96
3.2 计划的程序和方法98
3.2.1 计划的程序 98
3.2.2 计划的方法 100
3.3 预测 107
3.3.1 预测的概念 107
目 录
V
3.3.2 预测的方法 108
3.4 决策 112
3.4.1 决策的概念 112
3.4.2 决策的过程 112
3.4.3 决策的类型 114
3.4.4 决策的方法 116
3.5 目标和目标管理 127
3.5.1 目标的性质及制订原则 127
3.5.2 目标管理 129
3.6 战略管理 134
3.6.1 战略管理的概念 134
3.6.2 战略管理的过程 136
3.6.3 管理环境 138
第4章 组织职能 147
4.1 组织概述 149
4.1.1 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149
4.1.2 组织的类型 150
4.1.3 组织的功能 152
4.1.4 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152
4.2 组织设计 153
4.2.1 组织设计的含义 153
4.2.2 组织设计的内容 153
4.2.3 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163
4.2.4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67
4.3 组织结构 172
4.3.1 直线型组织结构 172
4.3.2 职能型组织结构 173
4.3.3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173
4.3.4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174
4.3.5 矩阵型组织结构 175
4.3.6 团队型组织结构 176
4.3.7 几种新型的组织结构 177
4.4 人力资源管理 180
4.4.1 人力资源概述 180
(第三版)
管理学
4.4.2 人员的培训、招聘与甄选 182
4.4.3 绩效评估 188
4.4.4 薪酬管理 191
4.4.5 职业生涯规划 194
4.5 组织变革与发展 196
4.5.1 组织变革的动因与过程 196
4.5.2 组织变革的内容 198
4.5.3 组织惰性与变革阻力 200
第5章 领导职能 209
5.1 领导概述 212
5.1.1 领导的内涵 212
5.1.2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213
5.1.3 领导者的素质 215
5.1.4 领导者的权力和影响力 216
5.2 领导理论 220
5.2.1 领导特质理论 220
5.2.2 领导行为理论 221
5.2.3 领导权变理论 226
5.2.4 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231
5.3 激励 233
5.3.1 激励概述 233
5.3.2 激励理论 235
5.3.3 激励的原则与手段 243
5.4 沟通 248
5.4.1 沟通的基本概念 248
5.4.2 沟通类型与沟通网络 251
5.4.3 沟通管理 255
5.5 群体与团队管理 258
5.5.1 群体的概念 258
5.5.2 群体结构 260
5.5.3 团队与团队管理 261
第6章 控制职能 272
6.1 控制职能概述 274
6.1.1 控制的含义 274
目 录
6.1.2 控制和其他职能的关系 275
6.1.3 控制的内容 276
6.1.4 控制的类型 277
6.2 控制的程序和要求 282
6.2.1 控制的程序 282
6.2.2 控制的要求 287
6.3 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289
6.3.1 控制的原理 289
6.3.2 控制的方法 291
6.4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301
6.4.1 管理信息系统 301
6.4.2 企业资源计划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