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是小说大师纳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名作品《洛丽塔》的前身,按作者本人的说法,魔法师的书名预示了《洛丽塔》着魔的猎人的主旨。在小说中,魔法师也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向寡妇求爱,为的是要接近她的女儿,终用变戏法式的手段,把欲望变成了童话般的梦,从而创造了和《洛丽塔》截然不同的结局。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其中的人物没有名字,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有着异域风情,而《洛丽塔》则以人称详细说明了小说各要素的来龙去脉。即使撇开和《洛丽塔》的关系,《魔法师》仍然是部有趣的作品,值得一读。同书收录纳博科夫之子德米特里纳博科夫导读文章。
穿上懵懂女孩的旱冰鞋,滑入只有永不相交的危险道路的花园……
★ 纳博科夫名作《洛丽塔》的雏形
★ 对疯人脑海中幻象的研究
★ 一则优雅而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话
作为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作品对英文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系列在已出版的二十余种纳博科夫作品中,精心挑选六种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精装版全新面貌呈现,其中不乏《洛丽塔:电影剧本》等市面上难以寻见、读者翘首以盼的佳作。
《魔法师》是纳博科夫著名作品《洛丽塔》的前身,按作者本人的说法,魔法师的书名预示了《洛丽塔》着魔的猎人的主旨。在小说中,魔法师也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向寡妇求爱,为的是要接近她的女儿,终用变戏法式的手段,把欲望变成了童话般的梦,从而创造了和《洛丽塔》截然不同的结局。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其中的人物没有名字,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有着异域风情,而《洛丽塔》则以人称详细说明了小说各要素的来龙去脉。即使撇开和《洛丽塔》的关系,《魔法师》仍然是部有趣的作品,值得一读。同书收录纳博科夫之子德米特里纳博科夫的导读。
欢迎来到纳博科夫的小说世界,在文字魔法师的迷宫中畅游,做一个快乐的囚徒。
作者按语一
我初感觉到《洛丽塔》的轻微脉动是在一九三九年末,或一九四○年初,1在巴黎,是我急性肋间神经痛发作、不能动弹那个时候。依照我所能记起来的,初灵感的触动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报纸的一条新闻引起的。植物园的一只猴子,经过一名科学家几个月的调教,创作了幅动物的画作:画中涂抹着囚禁这个可怜东西的笼子的铁条。我心中的冲动与后来产生的思绪并没有文字记录相联系。然而,就是这些思绪,产生了我现在这部小说的蓝本,即一个长约三十页的短篇小说。我是用俄语写作的,因为俄语是我自一九二四年以来写小说用的语言(这些小说大部分没有翻译成英语,而且全都由于政治原因在俄国禁止出版)。故事中的男人是中欧人,那个没有起名字的性早熟女孩则是法国人,故事的地点是巴黎和普罗旺斯。[原文以下部分是扼要的故事情节的梗概,而且纳博科夫在梗概里还给故事的主人公起了名:他把他叫做亚瑟,这个名字可能在早就遗失的一个草稿里出现过,但是在现在所知的手稿里始终没有提到。]在一个张贴蓝纸5的战时的夜晚,我把故事读给几个朋友马克 阿尔达诺夫,两个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女医生;可是,我不喜欢这篇小说,所以一九四○年我们移居美国后的一天把它销毁了。
大约在一九四九年,在纽约州北方的伊萨卡,一直不曾完全停息的脉动又开始让我不得安宁。关联的情节又带着新的热忱与灵感相伴,要我重新处理这个主题。这一回是用英语写作。英语是我的个女家庭教师,即一个名叫蕾彻尔 霍姆小姐说的语言。那是在圣彼得堡,大约是一九○三年。性早熟的女孩现在带一点爱尔兰血统,但是,实际上还是同一个女孩,与她的母亲结婚这一基本思想也保留下来了;但是除此之外,这部作品是新的,而且悄悄地一部长篇小说已经成形。
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
一九五六年
作者按语二
正如我在《洛丽塔》后面附的一篇文章里所说明的,一九三九年秋我在巴黎写了一个不妨说是《洛丽塔》前身的中篇。以前我一直认为这个中篇早就已经销毁了,可是,今天我和薇拉在翻找一批书籍资料,准备再送国会图书馆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小说的一个单独本子。我的个反应是把它(与一批索引卡片和《洛丽塔》未使用的材料一起)存放到国会图书馆去,但是接着我又有了别的想法。
这个本子是一个五十五页的俄文打字稿,题名《沃尔谢卜尼克》(Volshebnik,魔法师)。由于我现在与《洛丽塔》在创作上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因此我又重读了一遍《沃尔谢卜尼克》,而且与写作《洛丽塔》的过程中已经把它当作一块废料的时候感觉到的乐趣比较起来,重读时的乐趣要大得多了。这是一个优美的俄文散文作品,行文明白晓畅,稍加注意,就可由纳博科夫家人翻译成英文。
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
一九五九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