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讲述了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人口两千多人的村庄河南省临颍县大周村的由来、传说与故事。
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在大周村度过了童年时光。人类有着寻根的欲望。离开故乡40年后,作者重返魂牵梦萦的大周村,倾听、观察与采访,重新认识与感受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捕捉它不为人知的热闹与冷清,聆听日常生活的喧嚣之声,感受乡亲沉默时的内心诉说,从而达到情感的共振。扑面的乡音与乡情及内在乡愁缠绕作者笔端,纤毫毕现地呈现了农村巨变背后的世态人心与乡村表情。
大周村,一个热乎乎的真实人间,既是中原乡村当下风貌的留影,也是中国广袤乡村的现实缩影。
回大周记,是作者一次从精神故乡到文学原乡之旅。
章 稠密的村庄和心事
再回大周,听到人们所说诸多事情,爱恨情仇,鸡飞狗跳,像外面那个世界一样的复杂纷乱,我大为吃惊,怎么小的时候不知道呢?那时的人不做这些事吗?想必是那个成人世界,对一个孩子隐瞒了这一切,只呈现给她慈祥与平静。
第二章 童年伙伴今何在
村里周姓人的交往和称呼,并不因年龄而论,而是以辈分来喊。有年轻人当爷的,也有老头儿当孙子的,那位住在村后路边姓冯的八十多岁老太太,辈分,总是管别人叫点什么,我们大家称呼她呢,只能是一个字:冯。
第三章 两个儿子夜夜愁
问:你为啥挣得那么多,吃得这么赖?
答:俩孩儿。
第四章 真名周大国
就用真名!姑,只要把我写到你书里,写成个大坏蛋都中。人活一辈子,就是要留个名下来。大国说。
第五章 颍河的前世今生
看了几十年河水,似还没有看够,一只脚在桥面,另一只脚踏着桥墩,面对河水,很是深情的样子。他无意中回头,瞅了我一眼,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次回眸会被这个陌生女人,在十多年后,写进一本书里。
第六章 京广线
大地轰隆隆震动,火车像一个巨大的梦幻开过来,车头的灯光一晃而过,车厢一节一节,从眼前闪过,火车长出一口气,缓缓停下。我们拼命挤上火车,把自己变成洋火匣里的几根火柴,动弹不得。
第七章 大周的日常
唏嘘时光的飞逝,竟然一晃几十年,我怎么又出现在故乡的街里?一些人,一些事,不因为我的不在就不发生,不管谁来了走了,都不耽误他们的日子。孩子出生,老人死去,风声,气息,乡音,流水一般,不曾断过。
第八章 南院情结
五年前的这个盖房大计,像一棵突兀长起的大树,地面一树繁花,地下盘根错节,且让我们耐下心来,遇到哪枝表哪枝。
第九章 周涛超市
男女老少,各色人等走进来,除了买东西,还连带着拉家常、扯闲话,友情赠送各种新闻与消息。如果在柜台后面架一台摄像机,拍下来的,将是鲜活的人生百态。
时间对于乡村来说,很是宽裕。
第十章 耕读王永杰
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将主要位置让给我们客人,他们在几步远的床边坐成一排,幸福而娴静地注视着他,听着这一场乡间静夜里的文友闲谈。
第十一章 会与戏,物价和消费
鼓点骤停,舒缓的乐曲响起,台侧那个拉弦子的男人闭着眼睛,身躯随着手臂轻轻摆动,先期为自己陶醉了。大幕反复蠕动几下,吸纳够了目光,终于拉开了,红装绿裹、浓妆艳抹的女演员一个亮相,台下叫好。
第十二章 曾经的盖房大计
麦田平坦无垠,浓绿醉人,村庄被绿树包围,雨后薄雾轻漾,空气清新得让人感动,此情此景,非常适合歌颂家乡。
第十三章 退而买房
小小工地热火朝天,红砖水泥沙子钢筋堆了一地,夜里扯着大灯泡,电钻嘶鸣。树功光着膀子现场值守,一副要建设家园的雄心勃勃模样。
第十四章 逝者如斯
大平原上,每个村庄的街里,每年都会有丧事举办。国乐队不悲不喜,不惊不忙,吹吹打打地送别一个又一个人,曲调多是热烈奔放,甚或高亢张扬,是对一个鲜活生命在世上走过的记录和礼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