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关系与知识建构:从社会认知到话语分析/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7辑
定 价:68 元
丛书名: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7辑
- 作者:辛志英著
- 出版时间:2021/8/1
- ISBN:9787561582831
- 出 版 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842.1
- 页码:17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身份、关系与知识建构:从社会认知到话语分析/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7辑》以行为导向、情景化、被建构与建构为路径,将社会认知和心理影响因素置于中心地位,将语言视为实施行为的工具,注重研究交际双方在话语构建时的心理状态,认为人的态度、观点、情感、情绪等会随着社会情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是对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
这本书的策划和筹备工作长达六年之久,其间历经框架的反复修改和内容的多次调整。在厦门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此书终于得以出版,当是学生给母校最诚挚的献礼。祝福百年母校秉承嘉庚精神,奋进一流新征程!
这本书可以说是《话语分析:理论、方法与流派》(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姊妹篇。相比于前一本着眼于话语分析内部各流派的理论建构、研究范式和方法,这本书把更多的关注放在身份、关系和知识的话语建构上。因此,将这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效果更佳,更能使人体会到话语分析学科的独特魅力,感知话语分析的发展趋势和学科走向。相比于前一本书聚焦话语分析学科内部各流派体系之间的比较,本书更多地探索话语分析在外延拓展方面的可行性和适切性,同时我们也试图呈现话语分析学科和相关学科在理念、视角、方法等维度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具体而言,《身份、关系与知识建构:从社会认知到话语分析》这本书的整体布局和内容架构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活动、医患互动、课堂师生互动、祈福活动、咨询活动、热线求助、职场话语等,特别是社会认知长期关注的领域。通过翔实的语料分析,读者可以发现,话语分析提供的视角、理论和方法能够对社会活动做系统的多维度的分析,从而给语言观察者、使用者和分析者提供参照。(2)展示话语分析是如何发现、描写、分析和解决人们日常关注的社会问题的。话语分析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研究理念已逐渐延展到各个学科领域。实际上,话语分析对人们日常社会活动的关注和描写已经愈发凸显出这门学科的生命力。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话语分析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3)探索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发展和交叉学科融合、研究方法融合,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基于话语分析范式的理论和研究视角,开拓新的学术增长点和学科交叉融合路径。
这本书的适用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以及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国际关系学、跨文化交际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这本书的适用领域较为广泛,可以作为高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话语分析相关课程的补充材料和课后阅读文献,也可以为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提供话语分析的理论视角、研究范式和案例分析。
这本书得以出版,我要感谢很多人的鼓励、支持和帮助。首先,我要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和学术眼光。他们专业的团队、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收获良多,使我更注重框架的精心设计,细节的反复打磨,文献的充实丰富。我们已经合作过几本书了,每次的合作都非常愉快!我至今还清晰记得我的博士论文修改后以专著的形式出版时的情形。其次,我要感谢厦门大学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平静、友好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是非常难得的。
我还要衷心感谢我所在的厦门大学话语分析研究团队。这支队伍的团队架构较好,在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已经耕耘多年,并形成了较好的学术梯队。团队成员对话语分析的研究已经颇有见地,对话语分析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有着清楚的洞见。这本书的出版也是这个团队多年来守正创新的成果之一。团队中有多位学者具体参与了这本书的策划、资料收集、撰写和修改校对等工作。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讨论细节,筛选语料,调整章节框架,一遍遍地核对文献信息,等等。我在这里要着重感谢以下学者:董天舒、王佳唯、陈晓冉、赵小亮、吴娜、李鑫颖、张惠钰、胡真和庾洋。正是他们的合作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使得团队的学术思想能够及时呈现给学界,以飨读者。
今年恰逢厦门大学百年华诞,这本书得以入选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南强系列丛书,对于厦门大学话语分析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愿和团队的成员们勤耕不辍,抛砖引玉,与国内国际从事话语分析的同仁一起,将这个领域发展壮大!
辛志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厦门市重点人才。迄今已发表专业文章60余篇。专著《人际投射小句与主体间性的语篇建构》获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著作奖二等奖。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包括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和话语分析。在研课题有“生态进化视角下的英语及物性系统研究”“经验语法的进化机制研究”等。
第一章 政治活动中的身份、关系和知识建构
1.1 引言
1.2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政治活动研究
1.3 政治活动的话语分析范式
1.4 政治活动中参与者身份的建构
1.5 政治语篇中参与者关系的话语建构
1.6 政治话语分析的分析范式及其特点
1.7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话语分析
1.8 话语建构的政治活动
第二章 就医场所中的身份、关系和知识建构
2.1 引言
2.2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就医场所中的身份、关系和知识研究
2.3 医生身份的话语建构
2.4 医学知识的话语建构
2.5 医患关系的话语建构
2.6 《生死金银潭》中的身份和关系建构
2.7 话语建构的医生身份、医患关系和医学知识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身份建构
——教师亲和力研究
3.1 引言
3.2 课堂话语中的教师身份研究
3.3 课堂活动中的教师亲和力研究
3.4 教师亲和力身份的话语分析框架建设
3.5 课堂活动中教师亲和力话语建构的实例分析
3.6 教师亲和力身份的话语建构
3.7 亲和力研究展望
第四章 工作场合中性别身份、性别关系和知识的建构
4.1 引言
4.2 社会认知视角下工作场合中性别的研究
4.3 工作场合话语中领导者性别身份建构
4.4 工作场合中的知识建构
4.5 工作场合话语中参与者关系建构
4.6 电视求职招聘中的性别身份与关系建构
4.7 讨论与结语
第五章 协商行为中的身份、关系和知识建构
5.1 引言
5.2 社会认知相关研究中的协商行为研究
5.3 协商行为中身份的话语建构
5.4 协商行为中参与者互动关系的话语建构
5.5 协商行为中知识的话语建构
5.6 经济贸易协商话语的案例分析
5.7 结语
第六章 求助行为中的身份、关系与知识建构
——以仪式求助为例
6.1 引言
6.2 社会认知领域对求助行为的研究
6.3 话语分析视域下的仪式求助行为研究
6.4 仪式求助行为中身份的话语建构
6.5 仪式求助行为中参与者关系的话语建构
6.6 仪式求助行为中知识的话语建构
6.7 中国祭祀仪式中求助行为的话语建构演变
6.8 结语
第七章 批评行为中身份、关系和知识的话语建构
7.1 引言
7.2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批评行为研究
7.3 批评行为中身份的话语建构
7.4 批评行为中知识的话语建构
7.5 批评行为中关系的话语建构
7.6 游戏话语中的批评行为
7.7 话语建构的批评行为
第八章 咨询行为中的身份、关系和知识建构
8.1 引言
8.2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咨询行为研究
8.3 咨询行为中身份的话语建构
8.4 咨询行为中参与者关系的话语建构
8.5 咨询行为中知识的话语建构
8.6 医药咨询案例的描写与分析
8.7 医药咨询中的身份、关系和知识的建构
8.8 结语
第九章 冲突行为中的身份、关系和知识建构
9.1 引言
9.2 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对冲突话语的研究
9.3 同性恋身份建构,从男权到男同
9.4 冲突行为中互动关系的话语分析策略
9.5 同性恋冲突话语中的身份、知识和关系建构——以微博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讨论为例
9.6 话语建构的冲突行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