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六线鱼研究团队成立于2005年,从大泷六线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开始,最终在六线鱼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营养生理学、苗种规模化繁育、健康养殖、增殖放流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研究成果,建立了大泷六线鱼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为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与生产基础,并逐渐推动产业发展到初具规模。
《六线鱼繁殖生物学与增养殖》在团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六线鱼的产业现状和学术研究背景,介绍了六线鱼的鱼类分类学研究、新进展和目前存在的学术争议,详细描述了六线鱼属所包含的6个鱼种详细的地理分布、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从解剖学角度介绍了六线鱼的外形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并从海洋生物学角度详细讲解六线鱼的生长特性、摄食特性、生殖特性、鱼卵及胚胎的发育过程,以及环境因子对上述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合作者团队多年来在六线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方面取得的一手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深入介绍了目前六线鱼人工繁育和养殖的核心技术及新进展,以及六线鱼增殖放流技术和放流效果评估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希望通过《六线鱼繁殖生物学与增养殖》,能够与我国水产行业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使我国的六线鱼理论研究和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更上一层楼,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略尽绵力。
我国海域辽阔,从北到南海岸带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大气候带,跨越37.5个纬度,总面积达300万km2,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存繁衍条件,造就了物种丰富、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优质动物蛋白。我国海水养殖规模、产量及种类数量等均处世界首位,开发海洋渔业资源成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
鱼类是海洋生物中的大家族,是海水养殖产业中的主要养殖对象。海水鱼类增养殖是我国水产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以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兴起,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品种和产量逐年递增,目前在我国人工养殖的海水鱼类品种接近60种,涵盖29科。
六线鱼,是鲉形目(Scorpaeniformes)、六线鱼科(Hexagrammidae)、六线鱼属(Hexagrammos)的几种鱼类的统称,六线鱼属鱼类目前共有6种,分别为大泷六线鱼(H.otakii)、斑头鱼(H.agrammus)、叉线六线鱼(H.octogrammus)、十线六线鱼(H.decagrammus)、白斑六线鱼(H.steILeri)和长线六线鱼(H.lagocephalus)。六线鱼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地区,从我国的东海、黄海、渤海沿岸,日本沿海海域,一直向北经韩国、俄罗斯、阿留申群岛,横跨北冰洋,越过白令海峡向南延伸至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均有发现。除十线六线鱼和白斑六线鱼外,另外4种六线鱼在我国海域均有分布。
六线鱼外形美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主要鲜活海水鱼之一,素有“北方石斑”之美誉。同时,六线鱼一直是世界重要的海洋捕捞经济鱼种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其认可度高、需求量大,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六线鱼研究团队成立于2005年,从大泷六线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开始,最终在六线鱼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营养生理学、苗种规模化繁育、健康养殖、增殖放流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研究成果,建立了大泷六线鱼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为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与生产基础,并逐渐推动产业发展到初具规模。
本书在团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六线鱼的产业现状和学术研究背景,介绍了六线鱼的鱼类分类学研究、最新进展和目前存在的学术争议,详细描述了六线鱼属所包含的6个鱼种详细的地理分布、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从解剖学角度介绍了六线鱼的外形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并从海洋生物学角度详细讲解六线鱼的生长特性、摄食特性、生殖特性、鱼卵及胚胎的发育过程,以及环境因子对上述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合作者团队多年来在六线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方面取得的第一手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深入介绍了目前六线鱼人工繁育和养殖的核心技术及最新进展,以及六线鱼增殖放流技术和放流效果评估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与我国水产行业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使我国的六线鱼理论研究和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更上一层楼,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略尽绵力。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第一章 六线鱼概述
第一节 六线鱼的分类学研究
第二节 六线鱼的分类介绍和地理分布
第三节 几种六线鱼的特征和区别
第四节 六线鱼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六线鱼的价值、资源现状及研究前景
第二章 六线鱼基础生物学特征与习性
第一节 六线鱼外形特征与内部结构
第二节 六线鱼生长特征
第三节 六线鱼繁殖习性
第四节 六线鱼早期发育特征及死亡率影响因素
第五节 环境因子对六线鱼生长的影响
第六节 六线鱼黏性卵的特点和黏性机制
第七节 六线鱼侧线的形态及功能
第三章 六线鱼繁殖生物学
第一节 六线鱼的性腺发育
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六线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三节 六线鱼性腺发育的外源激素调控
第四章 六线鱼发育生物学
第一节 胚胎发育特征
第二节 仔、稚、幼鱼发育特征
第三节 骨骼的发育特征
第四节 鳞片的发育特征
第五章 六线鱼早期生态及生理特征研究
第一节 胚胎发育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环境因子对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因子对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 饥饿对仔鱼生长的影响
第五节 早期营养消化生理特性
第六节 常用麻醉剂对六线鱼幼鱼的影响
第六章 六线鱼摄食特征和营养需求
第一节 六线鱼摄食特征
第二节 六线鱼营养需求
第七章 六线鱼人工繁育技术
第一节 人工繁育历程
第二节 亲鱼培育
第三节 人工催产、授精与孵化
第四节 苗种培育
第五节 基础设施
第六节 生物饵料培养与营养强化
第八章 六线鱼人工养殖技术
第一节 大泷六线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第二节 大泷六线鱼网箱养殖技术
第三节 大泷六线鱼池塘养殖技术
第九章 六线鱼病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鱼类发病的原因
第二节 鱼类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三节 六线鱼常见病害及防治
第十章 六线鱼增殖放流及放流效果评估
第一节 我国六线鱼的增殖放流现状
第二节 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
第三节 大泷六线鱼的放流标记技术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