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如水的丝绸,织出了杭州的华贵风雅,折射出五千年的绚烂文明。
杭州服饰原料以丝绸为最,质地轻软,色彩绮丽,品种繁多。
唐代白居易曾写下“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织技艺水准之高。
清代杭州织造局网罗天下能工巧匠,裁织出华衣丽服,令人叹为观止。
民国时的都锦生更是将西湖美景织进丝绸锦缎里,可谓“天上取样人间织”。
一根文献史料的丝线,串起杭州服饰的珍珠彩贝,在一片比户相闻的机杼之声中讲述着杭州的服饰故事,或浪漫旖旎,或惊心动魄,或温馨美好。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是一套旨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坚持“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充分呈现时代特色、全域特色、故事特色、开放特色。
整套丛书包括一部专著和十个系列一百余册图书,内容涵盖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遗迹文化、辞章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起居文化、风俗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既有全面展示,又有亮点凸显。
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受众,丛书一改以文史专家为主要作者的习惯做法,邀请省内外作家担任主创团队,组织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把关提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以细腻的对话和情节蕴含优秀文化思想,但愿成为一套令人开卷有益、爱不释手、喜欢推介的好书。
《此衣只应天上有》为丛书之一,从良渚文化时期到近代,杭州丝绸行业贴近民族命运一路乘风破浪走来,或低谷或高峰,始终维持着向上生长的姿态。它以杭州为起点,走进每个华夏儿女的日常生活,甚至漂洋过海走到异国他乡,留下了无数传奇,如粒粒珍珠般点缀着历史的天空。
文化是城市**和最终
的价值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不
仅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
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各个
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
书,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
。唯有保留下这些具有特殊
意义的文化遗产,才能使我
们今后的文化创造具有不问
断的基础支撑,也才能使我
们今天和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
对于中华文明的认知,
我们还处在一个不断提升认
识的过程中。
过去,人们把中华文化
理解成“黄河文化”“黄土地
文化”。随着考古新发现和
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
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黄河
文化之外,长江文化也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杭州是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七
大古都中最南方的历史文化
名城。杭州历时四年,出版
一套“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
书”,挖掘和传播位于长江
流域、中国最南方的古都文
化经典,这是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善举。通过图书
这一载体,人们能够静静地
品味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文
化,完善自己对山水、遗迹
、书画、辞章、工艺、风俗
、名人等文化类型的认知。
读过相关的书后,再走进博
物馆或观赏文化景观,看到
的历史遗存,将是另一番面
貌。
过去一直有人在质疑,
中国只有三千年文明,何谈
五千年文明史?事实上,我
们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一
直在努力,不断发掘的有如
满天星斗般的考古成果,实
证了五千年文明。从东北的
辽河流域到黄河、长江流域
,特别是杭州良渚古城遗址
以4300—5300年的历史,
以夯土高台、合围城墙以及
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等史前
遗迹的发现,系统实证了古
国的概念和文明的诞生,使
世人确信:这里是古代国家
的起源,是重要的文明发祥
地。我以前从来不发微博,
发的第一篇微博,就是关于
良渚古城遗址的内容,喜获
很高的关注度。
我一直关注各地对文化
遗产的保护情况。第一次去
良渚遗址时,当时正在开展
考古遗址保护规划的制订,
遇到的**难题是遗址区域
内有很多乡镇企业和临时建
筑,环境保护问题十分突出
。后来再去良渚遗址,让我
感到一次次震撼:那些“压”
在遗址上面的单位和建筑物
相继被迁移和清理,良渚遗
址成为一座***考古遗址
公园,成为让参观者流连忘
返的地方,把深埋在地下的
考古遗址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展示出来,成为让普通
观众能够看懂、让青少年学
生也能喜欢上的中华文明圣
地。当年杭州提出西湖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时,我认为是
一项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
完成的任务。西湖位于蓬勃
发展的大城市核心区域,西
湖的特色是“三面云山一面
城”,三面云山内不能出现
任何侵害西湖文化景观的新
建筑,做得到吗?十年申遗
路,杭州市付出了极大的努
力,今天无论是漫步苏堤、
白堤,还是荡舟西湖里,都
看不到任何一座不和谐的建
筑,杭州做到了,西湖成功
了。伴随着西湖申报世界文
化遗产,杭州城市发展也坚
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迈向
了“钱塘江时代”,气势磅礴
地建起了杭州新城。
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
,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
众多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
城市记忆的历史物证,也是
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
杭州为了把地方传统文化这
个大概念,变成一个社会民
众易于掌握的清晰认识,将
这套丛书概括为城史文化、
山水文化、遗迹文化、辞章
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
、风俗文化、起居文化、名
人文化和思想文化十个系列
。尽管这种概括还有可以探
讨的地方,但也可以看作是
一种务实之举,使市民百姓
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有一个
清晰完整、好读好记的载体
。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
是一个概念。传统文化背后
蕴含的那些精神价值,才是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需要经
过学者的研究提炼,将具有
传承意义的传统文化提炼成
文化传统。杭州在对丛书作
者写作作了种种古为今用、
古今观照的探讨交流的同时
,还专门增加了“思想文化
系列”,从杭州古代的商业
理念、中医思想、教育观念
、科技精神等方面,集中挖
掘提炼产生于杭州古城历史
中灵魂性的文化精粹。这样
的安排,是对传统文化内容
把握和传播方式的理性思考
。
继承传统文化,有一个
继承什么和怎样继承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百年乃至千年
以前的历史遗存,这些遗存
的价值,有的已经被现代社
会抛弃,也有的需要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适当转化,唯有
把传统文化中这些永恒的基
本价值继承下来,才能构成
当代社会的文化基石和精神
营养。这套丛书定位在“优
秀传统文化”上,显然是注
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在尊重作者写作风格、梳理
和讲好“杭州故事”的同时,
通过系列专家组、文艺评论
组、综合评审组和编辑部、
编委会多层面研读,和作者
虚心交流,努力去粗取精,
古为今用,这种对文化建设
工作的敬畏和温情,值得推
崇。
人民群众才是传统文化
的真正主人。百年以来,中
华传统文化受到过几次大的
冲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文化人士投身其中,但
唯有让大众乐于接受传统文
化,文化人士的所有努力才
有最终价值。有人说
溺紫,本名胡丹丹,1986年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曾任《天行九歌》编剧。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二次元文化相结合的探索研究。著有《迷宫街物语》《爱是无限多喜欢》《缱绻非爱》《三年恋爱五年模拟》《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等作品。
引子
上篇 南宋
第一章 宋室南渡
一、吉祥如意“柿蒂绫”
二、“鹿胎”绒背锦
三、罗锦像生花
第二章 太后回銮
一、尚衣局
二、画金刺绣满罗衣
三、一寸缂丝一寸金
第三章 吴氏封后
一、千锤百炼宋“院绢”
二、龙凤花钿冠,亲蚕“一年景”
三、蚕织千年图,衣裳着“褙子”
中篇 元明清
第一章 倒元复汉
一、蒙古遗俗配“减铁”,玛瑙无红一世穷
二、服袄
三、四方平定巾
第二章 红门局变迁
一、初立红门局
二、金字招牌红门局
三、日渐式微的红门局
第三章 服妖
一、服饰僭越被视为“服妖”
二、男女混装被视为“服妖”
三、尚新求奇被视为“服妖”
第四章 清承明制
一、清兵入关,剃发易服
二、七月初七祭机神,福色裁衣学水田
第五章 最后的官营织造
一、杭州织造
二、杭城新官扶摇上,挖湖制纱E不休
三、同治皇帝的世纪婚礼
下篇 民国
第一章 更衣记
一、民国初年,服饰自由
二、民初女子“新装束”
三、织锦的实业家
第二章 高光时刻
一、推陈出新
二、万国博览会
第三章 织锦记忆
一、东洋丝织始祖与吴越之服
二、西湖边上的一道崭新“风景”
参考文献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