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是全面反映近5年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体格发育状况、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重要慢性病发病及患病状况、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的报告。
拟订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承担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工作。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国家先后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多部门联合印发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防治方案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治的支持性政策和环境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氛围逐步形成,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以下简称《报告》)是全面反映近5 年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体格发育状况、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重要慢性病发病及患病状况、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的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的全国性监测调查以及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开展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监测,覆盖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 万,具有国家和省级代表性。根据监测结果编写形成的《报告》主要结果已于2020 年12 月23 日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足问题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部分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呈现下降趋势;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明显减少。但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以及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防控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蓝图和2035 年发展远景,也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系统谋划。慢性病防控和营养改善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个人(家庭)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形成强大的防控合力,共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早日实现使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懈努力。
2021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