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1487~1559)中国明代医学家。自幼继承家训,精研医术,学验俱丰,涉及内、外、妇、儿各科。
薛己不但继承了《黄帝内经》中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还深受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滋其化源”的学术思想。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中的作用,而薛己充分继承了这一观点,提出“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人以脾胃为本”,在其著作中多处引用东垣先生的观点以阐述自己对疾病的认识。但是,薛氏观点又有不同于东垣之处。东垣提出脾胃元气与阴火不两立,气虚则阴火亢盛,因此提倡补脾胃泻阴火,所以在临床上用药经常有补脾胃升阳气之药如黄芪、党参、升麻、柴胡、葛根与黄连、黄柏、知母同用,如升阳益胃汤等。而薛氏则重视脾气亏虚,脾气下陷,重视补益脾胃滋化源的治法。他提出“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不论内伤外感皆可由脾胃虚弱引起,对脾胃盛衰在发病学上的作用进行了充分强调。也对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薛己对脾胃阳气的重视充分反映在他的具体治疗上,他反复指出对知母、黄柏等苦寒峻剂要慎用,以免克伐脾胃。不主张多用麦门冬、芍药、山栀和生地等能滋碍脾气的药物,他经常使用补益脾胃元气,升举清阳之法,补中益气汤就是这种治法的经典代表方剂。因此,薛己在其著作中运用补中益气汤较为频繁,其对补中益气汤的论述和应用经验散见于薛己的著作当中。
本书为了方便读者能系统地学习薛己对补中益气汤的认识,把薛己著作中关于补中益气汤的论述整理成册,保持著作原貌,不掺杂任何现代观点和论述,以便读者能在原汁原味的阅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包括概述、内科病、外科病、妇科病、儿科病、五官科症。系统全面展示了薛己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经验。
限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刘桂荣,2002年6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任学系主任。1990年任教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93年聘任为讲师,1998聘任为副教授,历任教研室秘书、副主任、主任等,2005年任学系主任,期间讲授《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养生康复古籍选》《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发展史》《名中医成才之路》《中医古汉语基础》《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等。
第一章 概述
一、李东垣创制补中益气汤
二、薛己应用补中益气汤
第二章 内科病
第一节 肺系疾病
一、咳喘
二、发热
三、暑湿所伤
第二节 脾系疾病
一、腹痛、腹胀
二、吞酸嗳腐
三、泄泻
四、痢疾
五、疟疾
六、便秘
七、痞满
第三节 肝系疾病
一、臌胀
二、眩晕
三、中风
第四节 肾系疾病
一、尿频、淋证
二、遗精、遗尿
三、耳鸣
四、腰痛
第五节 心系疾病
一、心悸怔忡
二、失眠
三、胸痛
第六节 气血精津液疾病
一、血证
二、虚劳
三、血燥结核
第三章 儿科病
一、小儿风症
二、小儿内科病
三、小儿外科病
四、痘疹
第四章 外科病
一、痈证
二、疮证
三、疽证
四、瘰疬
五、流注
六、痄腮
七、发背
八、鹤膝风
九、赤白游风
十、痔疮
十一、便血
十二、脱肛
十三、脚发
十四、瘤赘
十五、疣子
十六、注夏生疮
第五章 妇科病
一、月经病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四、产后病
五、妇人杂病
第六章 五官科症
一、茧唇
二、口疮
三、齿痛
四、舌症
五、喉痹、咽喉痛
六、目疾
七、耳鸣
八、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