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记事簿、人物志、风物榜。记事簿详细地记录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坝村扶贫干部、党员群众齐上阵同甘共苦战天斗地的动人事迹;人物志重点记录了中坝村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自力更生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艰难历程,也书写了扶贫干部“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也讲述自己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特殊经历、切身体会和认真思考;风物榜记录了中坝村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在脱贫攻坚下,中坝村正在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重庆是一座高山大川交织构筑的城市,山水相依,人文荟萃。这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华厦、流光溢彩的两江夜景、麻辣鲜香的地道火锅、耿直爽朗的重庆患儿……她的美丽令人倾倒,她的神奇让人向往,她的热情催人。重庆也是一座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城市,城乡差距大,协调发展任务繁重。重庆直辖之初,扶贫开发是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之一。2014年年底,全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区县1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区县4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非区县15个,贫困村1919个,贫困发生率7.1%。2016年1月,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脱贫攻坚“这个任务不轻”。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融入时代洪流,投身强国伟业,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市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的艰苦奋战中,在基层广大扶贫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重庆市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根本性、决定性成效。贫困区县悉数脱贫“摘帽”,累计动态识别(含贫困家庭人口增加)的19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了贫困,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加快了贫困地区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2019年4月,视察重庆时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脱贫成效是显著的”,“重庆的脱贫攻坚工作,我心里是托底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讲好脱贫攻坚的实践故事,讲好各级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攻坚故事,讲好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和光荣使命。面对乡村的巨变和社会步,面对形象丰满的扶贫工作者群像和感人至深的扶贫励志故事,面对许多不甘贫困的普通百姓,面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重庆广大文学工作者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用文学创作的方式反映大时代背景下重庆人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凡经历和取得的伟大业绩,记录伟大时代的火热实践,记录人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创作出一批优秀脱贫攻坚主题文学作品,《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应时而生。《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是在中共重庆市的支持下,由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重庆市作家协会联合策划的系列丛书。为了讲好重庆的脱贫攻坚故事,创作出有筋骨、有硬核、有温度、有品,群体的观照,展现出广大驻村女干部们的艰辛付出和人性中的大美;袁宏创作的诗集《阳光照亮武陵山》围绕武陵山区的脱贫攻坚展开诗性建构,集中反映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展现了人们面对困难守望相助的内心世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坚毅品质;戚万凯创作的儿歌集《我向马良借支笔》,以琅琅上口的儿歌展现脱贫攻坚的生动场面和新农村的美丽画卷,通过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形式,传递党的扶贫声音,讴歌扶贫干部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乡村群众自强不息剜穷根的精神风貌。丛书还收录了傅天琳、李元胜、张远伦、冉仲景、杨犁民等70余位重庆诗人创作的诗集《洒满阳光的土地——重庆市脱贫攻坚诗选》。这些作品散发着巴山渝水的浓郁乡土气息,晕染着山城文化的魅力,不仅凝练了百折不挠、耿直豁达的重庆性格,而且写出了重庆人感恩、誓剜穷根的精气神结了重庆在生态、教育、健康、搬迁、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作家们的创作不回避矛盾,不矫饰问题,以真情与热诚书写贫困地区的变化,把脱贫攻坚故事写得实实在在、有血有肉、鲜活生动,彰显了重庆文艺工作者在脱贫攻坚中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是重庆广大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而锻造出的精品力,位的文学作品,重庆市扶贫办组织专班提供了大量典型素材和采访线索,组织专人陪同作家深入一线采风采访。重庆市作协遴选了一批来自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优秀作家执笔,组织创作优秀作品。项目甫立,这批作者或早已投身于脱贫攻坚火热的现实中,或遍访民情搜集创作的素材,或直面基层和一线的真实,积累了丰富细腻的情感。通过他们各自不一样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一幕幕感人至深摆脱贫困的场景得以再现,一个个人物典型的人格魅力得以张扬,一份份对农村新貌的赞美得以抒发…… 《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由13部优秀文学作品组成,体裁涵盖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和诗歌等。钟良义创作的长篇小说《我是》,以三个主动请缨到脱贫攻坚线的城市青年干部的扶贫经历为主线,展示了重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表现了重庆青年党员群体的责任担当;罗涌创作的长篇小说《连山冲》讲述了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连山冲村克服重重困脱贫的故事,塑造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色人物的鲜明个性,全景式地书写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艰难与坚韧、痛苦与希望以及从精准帮扶到产业致富的山村发展路径与规律;陈永胜创作的长篇小说《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以身患绝症的扶贫干部林仲虎在生命的后时刻依然坚守在扶贫线的感人事迹,折射,作。我们希望通过《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所传导的精神与力量,能够让群众的灵魂经受洗礼,让群众的精神为之振奋;能够鼓舞群众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能够引导群众发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让群众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行即能至的前方。 丛书编委会 2021年1月,梅江河,乃至秀山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历程;刘灿创作的长篇小说《蜜源》讲述了留学归国青年踌躇满志来到贫困山区创业的故事,讴歌了新时代知识青年的理想追求,展现了新时代重庆农村的人文风貌;何炬学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太阳出来喜洋洋》通过讲述一个个“奋斗者”的脱贫故事、赞颂“助力者”的全心投入,全面展示了自2014年全国新一坚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全域在此工作中的生动景象,并努力挖掘重庆的文化底蕴,彰显重庆人的精神和气质;周鹏程创作的报告文学《大地回音》是他深入重庆14个贫困县和4个市级贫困县采访、调研的结晶,反映了重庆农村是贫困山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谭岷江创作的报告文学《春天向上》通过对石柱县中益乡各村帮扶贫困户产业脱贫致富故事的讲述,勾勒出一幅山区土家族人民在新时代努力,积极乐观地追求幸福的壮美画卷;李能敦创作的散文集《别急,笑起来——巫山县脱贫攻坚人物谱》生动刻画了一批来自巫山县脱贫攻坚一线的人物群像,记录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奋斗与牺牲,泪水与欢笑;龙俊才创作的散文集《我把中坝当故乡——驻村扶贫纪实》还原了中坝村扶贫干部与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方方面面,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一个生动的缩影;徐培鸿创作的长诗《杨丽红》借由对脱贫攻坚战中的女性
龙俊才笔名农夫俊才,重庆市秀山县人,苗族,文学学士。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画册《岁月尘封的记忆——重庆抗战遗址》、散文集《云上花园》。
序
上篇 穷乡筑梦
扶村日
雷竹畅想曲
太阳出来上山岗
敢问路在何方
桃符春风
春行时
炊烟照常升起
田园荒芜归去来兮
萝卜啊,萝卜
春天的脚步
临终关爱
地龙历险记
太阳点灯
老宅
清泉如许
“厕所”
邻壑
行路难
寻常一日
那盆温暖的洗脚水
我帮老乡挞谷子
中篇 父老乡亲
割草人
春养
常常闯入我镜头的女人
会之手
蒋二娃脱单记
乡村宝贝
扶贫彩车驶入她的心中
老兵新传
我们村的年轻人
天台山飞出金凤凰
诗在眼前
老社长
我认的农民小兄弟
跟着大哥学补苗
乡村有医
抗疫时期的读书沙龙
孤童
的长字号
晨拍
先锋
牵手
出村女孩
苦桃
乡愁
忙啊,盲!
根
下篇 锦绣家园
九九艳阳天
诗意天台山
锦绣乡村
中坝,我为你歌唱
中坝鸟瞰
老屋春秋
村犬四五只
乡音
崖壁观音
网林
长满青苔的石头
这风,这雨,这雾
后记
中员
跋
追求富庶的文明
扶村日
2019年3月13日,我独自开车前去綦江区三角镇报到。后备箱
装上简单的行李:一个装了几件衣物、几本乡土书籍、笔记本和相机的行李袋,一个装满毛巾香皂、牙膏牙刷、茶杯茶叶、拖鞋衣架的塑料盆,还有一袋五常大米,一桶菜籽油。
下午,镇里一名副镇长坐着我的车,陪同前去中坝村。当车行驶过盘山公路十多公里后,上到横山之巅,只见云雾缭绕山谷,道路蜿蜒入云。我不由自主加快车速,胸中豪气勃发,高山风景扑面而来。
这就是村的天,是我作为驻村参加脱贫攻坚战冲锋的开始。冲锋陷阵的壮志激情,回归乡村的热切向往,像一川奔腾的河流涌现出欢欣的浪花,如一条腾飞的巨龙驰骋在广阔的天空。
横山如巨龙,
任从我驱驰……
诗句从胸中奔涌而出,奔向远方。
当晚,我用诗句记录村天的真实感受—
百里走单骑,兰海驶若飞。
跃上九道拐,萎城隐云底。横山如旦点,任丛我驱驰付委七干部,出门息相速纷随书付事,事表然贫您......